原標題:千年古城吐新韻 領風踏浪啟新程
即墨撤市設區六周年 汽車、海洋、傳統優勢產業和民生等方面跨越式發展
夙夜在公,奮力拼搏,史冊記錄著每一個奮進者的足跡。10月30日,“即墨區”迎來六周歲生日。六年間,這座有千年歷史底蘊的古城,完成了一次次華麗蝶變。
今年上半年,全區經濟持續穩健增長,呈現良好發展態勢。生產總值增長6.4%,居全市第四,超出年初計劃0.9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9%,超過目標增速2.9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2%,居全市第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恢復性增長……
上半年,全區實現海洋生產總值320.5億元,增速7.4%,占全區GDP比重42%;2022年生產整車34萬輛,占全市的比重達到40.3%;完成規上汽車制造業產值604億元,占全市的比重達到60%左右;目前,規上紡織服裝企業83家,產值過150億元,全區已有490余家工業企業實施了高質量的工業互聯網改造,其中紡織服裝企業近百家,生產效率提升20%以上……
在實行“拿地即開工”等改革的基礎上,在全省首創工業廠房“竣工即投產”改革;城市更新重點抓好舊城舊村改造等7個領域更新建設,攻堅改造營流路、地鐵7號線二期、中北大通道三大片區;推進年度投資149億元的73個城市更新建設項目,聚力實施總投資87億元的48件民生實事項目、總投資254.7億元的52項公益性基本建設項目,努力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生產生活環境……
上半年正式啟用第三人民醫院綜合體和區人民醫院南門診樓,正加快建設中醫院北院區、第二人民醫院等16個醫療項目,藍谷齊魯醫院計劃明年啟用;今年將城鄉低保、特困人員、困境兒童、殘疾人等補貼在2022年底基礎上再度提高5%以上,1-9月份共發放社會救助資金約1.4億元、惠及群眾4萬余人……
青磚黛瓦傳文脈,千年古城吐新韻。這是一座有古老歷史的文化之城;新興產業帶崛起,中國投資成熱點。這是一座實體制造的產業之城。即墨這六年,是奮進圖強的六年,更是飛躍提速發展的六年。六年來,千年商都裂石穿云,新極崛起,快速融入主城區,跨入“即墨區”新時代,交出了當好海洋經濟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區域協調發展“三個排頭兵”的合格答卷,奮力朝著歷史賦予的使命闊步前行。六年發展歷程波瀾壯闊,六年發展成績鼓舞人心。即墨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擁抱新時代新發展新機遇。從亙古不變歷史中走來的即墨,用守正創新思想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出一次又一次華麗蝶變,一個又一個民生福祉。
突出位置
奮力成為汽車發展“主陣地”
推動高質量發展,實體經濟是即墨的優勢和發力點。陸海統籌發展,形成實體經濟完整體系。汽車和海洋產業成為即墨區經濟持續穩健增長的強力“雙翼”。幾年來,汽車產業已經成為即墨區的主導產業。2022年生產整車34萬輛,占全市的比重達到40.3%;完成規上汽車制造業產值604億元,占全市的比重達到60%左右,成為全市汽車發展的“主陣地”。目前,即墨區已經引進落地了一汽大眾、一汽解放、解放新能源輕卡、奇瑞汽車“四大整車”,以及一汽富維、富奧等400余家配套項目,涵蓋汽車底盤、電器、車身件等領域,形成四大整車和零部件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鏈群,入選山東省特色產業集群。
即墨區委、區政府把汽車產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瞄準“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值雙千億”目標,實行頂格謀劃、頂格協調、頂格推進。將汽車產業鏈招商作為產業發展主抓手,綜合采取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各類方式,推動汽車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將重點項目全部納入VIP服務,建立綠色通道,實行頂格協調,全力打通項目建設堵點難點問題。奇瑞汽車青島基地從落地到首臺整車下線僅用時17個月,創造了整車工廠建設的“青島速度”。
新能源汽車代表著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是青島重點打造的24條產業鏈之一,發展空間十分廣闊。即墨區將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順應汽車產業發展新趨勢,突出“存量變革、增量崛起、全鏈發展”,改造提升傳統優勢企業,引進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力爭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實現突破、初具規模,2024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突破10%,2025年突破30%,早日達到“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值雙千億”目標。全力推動解放新能源微卡項目,利用既有廠區規劃年產10萬輛微型卡車,涵蓋單排、雙排車型,動力類型覆蓋純電、混動、汽油機三大技術路線,兼顧家用和商用,具備“一車兩用”屬性,爭取2023年啟動、2024年下線,達產后年產值約75億元。
在服務企業方面,即墨區組建汽車產業項目企業服務突擊隊,定期深入項目企業現場,對存在問題綜合研判、精準施策、直線調度,協助解決企業原材料、手續辦理、訂單等各類問題16個;同時,廣泛組織汽車行業供需對接會等活動,為重點企業、優秀技改服務商、設備供應商、金融機構等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幫助12家本地企業與招引汽車產業項目達成合作,實現了互利共贏。
挖掘潛力
當好海洋經濟發展排頭兵
海洋是經濟發展的戰略要地,海洋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強勁韌性和巨大發展潛力。即墨區海域面積1990平方公里、海岸線196公里,海洋資源得天獨厚。即墨區錨定當好海洋經濟發展排頭兵目標,堅持陸海統籌、全域皆藍,搭建“5+4+3”海洋經濟發展體系,即:“5”就是錨定海洋裝備制造業、海洋漁業、海洋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五大產業方向,“4”就是搭建國家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科技服務、海洋金融服務、海洋開放合作四大平臺,“3”就是完善陸海統籌、“雙招雙引”、政策保障三大機制。聚力將海洋經濟打造成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強有力示范帶動。今年上半年,全區實現海洋生產總值320.5億元,增速7.4%,占全區GDP比重42%。工作中,突出抓好“三個強化”。
依托青島藍谷這一海洋科技創新平臺,持續推動重大涉??蒲袡C構、高校院所集中布局,先后引進落地“蛟龍號”母港國家深海基地、國家海洋設備質檢中心等“國字號”科研機構28家,山東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院所設立校區或研究院25處;培育引進省部級以上創新平臺49個,海洋高端裝備服務平臺全省唯一入選國務院服務貿易創新試點“最佳實踐案例”,青島藍谷雙創基地被省委、省政府通報表揚。特別是整合各類優勢科研資源,創建了藍谷海洋儀器、深遠??瓶即牭?大公共研發平臺及海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推出了一大批問鼎全球的海洋科技成果。其中,藍谷海洋儀器共享平臺統籌10余家科研機構的高端儀器,400余套科研設備入網,實現線上線下共享共用;集合全國13家單位的37艘科考船及“蛟龍號”等800余臺(套)船載設備,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深遠??瓶紙F隊,累計共享船時超過5000天;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首次載入中央1號文件,深遠海養殖獲批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典型經驗獲國家發改委推廣。
即墨區著力打造海洋科技成果轉化首選地。推動科創與市場無縫銜接,實體化運營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通過成立20億元產業引導基金跟投、產業招商中心跟進、載體空間定制化打造,打通科研成果就地轉化全鏈條,現已匯聚全國海洋科技成果等各類信息資源4萬余條,推動山東大學糖智藥業、藥食同源等10余項重大成果轉化落地,累計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30余億元。另外,即墨區大力引導科研院所成立產業化平臺公司,通過全資控股、成果入股等方式,推動更多科研成果進入市場、落地生根。近兩年,各科研院所累計實現橫向技術合同轉化419項、成交額6.5億元,累計孵化科技型企業98家。
即墨區著力打造海洋高端新興項目集聚地。聚焦海洋裝備制造業、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等五大產業方向,規劃8處涉海專業園區,引導涉海項目分類聚集、就近落地、鏈條發展。其中,海洋生物產業園一期基本建成,引進總投資56億元的鏈主企業青島美谷生物科技項目和15個產業鏈關聯項目。海洋信息產業成功引進上市公司鵬博士電信傳媒總部,深信服、偉東云等優質企業也相繼落戶,易華錄加快建設海洋科學大數據平臺。
即墨區將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瞄準傳統產業提升、新興產業培育、科技成果轉化三大重點任務,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爭取全年海洋生產總值突破590億元、增速9%以上,為青島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貢獻更大力量。
產業轉型
賦能紡織服裝產業新動力
紡織服裝產業是即墨傳統優勢產業。即墨區擁有紡織服裝服飾企業3800余家,年產各類服裝約8億件,規上紡織服裝企業83家,產值過150億元,先后榮獲“中國針織名城”“中國童裝名城”“全國紡織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等國家級稱號。特別是,近年來童裝產業發展迅速,童裝生產企業現有近3000家,年產童裝3億件,與湖州織里、廣東虎門并稱為全國三大童裝生產基地。但總的來看,即墨的紡織服裝產業仍然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產業層次不高,多元創新能力不足,大多處于“微笑曲線”低端。因此,紡織服裝產業也是即墨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主戰場,前期我們重點是加強“四項賦能”。
——數字賦能。即墨區深入貫徹“工賦山東”“工賦青島”部署,與海爾卡奧斯等工業互聯網頭部企業加強合作對接,對參與工業互聯網改造的企業給予25%補貼,助力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目前,全區已有490余家工業企業實施了高質量的工業互聯網改造,其中紡織服裝企業近百家,生產效率提升20%以上。比如,瑞華集團與海爾卡奧斯平臺合作,引入智能柔性生產技術和海爾MES管理系統,完成“大貨代工”向“小單快反”轉變,改造后日產能提升35%、生產周期由20天縮減至7天,訂單量增加30%、附加值增長150%,年新增產值3000余萬元。
——科技賦能。綜合運用重大科技專項等扶持政策,統籌協調調動各類資源,精準支持企業共性關鍵技術攻關。比如,染色是紡織品生產的重要環節,但傳統染色技術生產能耗較大,每生產1噸產品約需消耗100噸淡水。這方面,即墨區大力支持即發集團開展無水染色技術攻堅,爭取兌現重大科技專項等各類扶持資金2000余萬元,有效激發了企業持續開發的積極性。今年上半年,首條年產1000噸無水染色產業化生產線已經正式運營,整個過程不需要一滴水,而且時間還從傳統水染的8-12小時縮短至3-4小時,實現國內獨創、國際領先。
——平臺賦能。幾年來,即墨區重點是建好用好兩類平臺。其一是產業鏈供應鏈平臺。推動蟻陣科技建設產供銷一體化的品質國貨產業共同體,通過舉辦專題對接會,促進平臺與50余家紡織服裝企業實現合作。其中,浩爾服飾目前80%的客戶訂單來自蟻家人平臺,上半年銷售額同比增長20%左右。其二是產業鏈公共服務平臺。重點是支持引導龍頭企業搭建產業鏈公共服務平臺。其中,積極支持即發集團承辦首屆中國(即墨)嬰童面料設計大賽,作為落地成果,即發集團將建設全國嬰童生態面料館,打造面料生產企業面料展示及接單平臺,吸引紡織服裝設計、生產、銷售等產業鏈條資源,賦能即墨、青島乃至全省全國中小童裝企業發展壯大。
——品牌賦能。即墨區建立了紡織服裝企業品牌培育庫,積極引導企業申報各級品牌評選,同時全力支持企業參加國內重點展會,區財政全額負擔企業參展展位費、搭建費。特別是今年以來,共組織55家紡織服裝企業參加上海孕嬰童展、北京京正展等高端展會,集中展示和推介即墨針織、即墨童裝等優勢產品,幫助企業新增訂單800余個。另外,區域品牌評選也取得積極成效,“即墨針織”入選工信部重點培育紡織服裝百家品牌名單(2022版)區域品牌;“即墨童裝”入選2022年度中國孕嬰童產業“娃斯卡”傳媒影響力平臺聚力榜單;今年5月份,即墨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作為代表參加了工信部首屆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峰會。
改善民生
聚力實施民生實事項目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今年以來,即墨區始終堅持將民生工作擺在首位,聚焦群眾所需、所急、所盼,狠抓民生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民生支出占比穩定保持在80%以上。特別是頂住財政相對吃緊等壓力,系統推進年度投資149億元的73個城市更新建設項目,聚力實施總投資87億元的48件民生實事項目、總投資254.7億元的52項公益性基本建設項目,努力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生產生活環境。
在即墨教育、醫療民生方面,大力實施教育醫療三年行動計劃,持續加大財政傾斜支持力度,全區辦學環境和就醫條件均實現較大改善。教育領域,重點解決學位不足和東西部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學前和義務教育方面,去年建成啟用德馨小學、二十八中東校區等13所中小學,數量創歷史之最,極大緩解了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分布不均、學位不足的問題。今年,持續開展優質資源擴容等行動,投資近38億元新改建新興中學等中小學、幼兒園29處,預計新增義務教育學位2.2萬個。高中教育方面,按照“改老建新”的思路,一方面對即墨一中傳統老校實施改擴建,新建宿舍樓、餐廳等設施,提升傳統名校的辦學條件;另一方面,加快建設龍泉中學、龍山新高中兩所新高中,預計新增高中學位近萬個,實現高中教育歷史性突破。職業教育方面,正加緊建設職業教育園區,后續將集中導入全區職業教育資源,與青島技師學院等職業學校聯動布局,打造職業教育集聚區。
醫療領域,重點解決醫療配套不足、醫療服務能力不夠的問題。其中,針對增加醫療配套供給,上半年正式啟用第三人民醫院綜合體和區人民醫院南門診樓,正加快建設中醫院北院區、第二人民醫院等16個醫療項目;大家關注的藍谷齊魯醫院,正在進行內部裝修,計劃明年啟用,全部建成后預計新增床位1600余個,基本解決群眾“看病難”的問題。針對醫療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堅持“外部借力+內部培養”的模式,通過外部借力快速提升診療能力,依托內部培養增強醫療服務實力。一方面,推動區人民醫院與北京天壇醫院建立合作,引入頂級專家教授,提升腦科、婦產科等專業診療能力;推動區中醫院正式掛牌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為群眾提供更加多元的診療服務。另一方面,組織醫護人員與天壇醫院等三甲醫院開展交流學習,通過在全國大醫院實訓,學習先進理念,增強業務能力,引入服務模式,提供更加優質服務。同時,圍繞緩解群眾“看病貴”,大力推進醫保支付方式、集中帶量采購等改革,群眾住院人均自負下降10%以上,極大減輕了群眾醫療負擔。
傳統優勢產業升級提質,城市更新推陳出新,民生保障不斷改善……近年來,即墨不斷推進城鄉、區域融合發展,解決區域間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重點圍繞“半島一體化”“融青發展”和“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在全方位融入青島主城區中不斷提升城市能級和功能品質,奮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一盤棋”。
即墨區年度大事記
2017年
10月30日,即墨撤市設區掛牌,千年商都跨入“即墨區”時代。
2018年
4月23日,青島地鐵11號線開通試運營,即墨進入地鐵時代;
5月28日,一汽-大眾(青島)華東生產基地建成。
2019年
4月17日,空中客車H135直升機青島總裝線正式投產;
12月21日,即墨與奇瑞新能源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20年
12月,一汽大眾、一汽解放年產整車突破50萬輛,即墨汽車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同年,即墨入選2020中國鄉村振興百佳示范縣市。
2021年
2月26日,奇瑞汽車青島基地項目開工建設;
4月24日,青島即墨綜合保稅區開關運行,成為省內首家以通用航空產業為主特色的綜合保稅區;
9月28日,即墨入圍2021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22位,居山東省首位。
2022年
9月8日,即墨入圍中國投資熱點城市。
2023年
2月,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首次載入中央1號文件;
8月,即墨區鰲角石村入選2023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 通訊員 梁之磊 攝影報道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