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舊工業園“路”在何方
“七通一平”,即道路通、給水通、排水通、電力通、電信通、燃氣通、熱力通和場地平整。對于工業園而言,“七通一平”既是滿足企業生產經營的基礎硬件,也是城市筑巢引鳳,實現產業升級的先決條件。
上世紀90年代,青島各區(市)掀起建設鄉鎮工業園區的熱潮,為當時發展開放型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如今,部分鄉鎮工業園無法完全達到“七通一平”的標準,影響了企業生產經營。今年以來,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收到的有關鄉鎮工業園道路破損、排水不暢、通信信號弱的投訴超500條,主要涉及城陽區、即墨區、膠州市、西海岸新區。
現場
道路坑洼 排水不暢 通信受阻
在城陽區一家水產公司工作的邢先生(化名)反映,公司門前的春海路坑洼不平,已影響企業員工日常通行,希望相關部門實施“大修”。
春海路位于始建于1996年的原青大工業園內,目前,原青大工業園不再作為單獨園區管理,該區域城陽區棘洪灘街道辦事處管轄。春海路附近聚集了食品加工、機械制造、物流運輸等十幾家中小企業,該路是這些企業進出雙元路的必經之路。
近日,記者在春海路看到,該路為“E”字形,全長約1.3公里,水泥路面上的坑洼超過50處。其中,北段、中段、東段路面坑洼比較嚴重,北段路面最深的坑約有5厘米。此外,部分路段還呈“龜背狀”,過往車輛只能減速慢行。
“去年以來有好幾輛運輸玻璃的貨車在經過春海路時劇烈顛簸,造成玻璃破碎。”一家玻璃制造企業的負責人說。他向記者展示了一張貨車翻車的圖片,顯示整車玻璃脫離了貨架,倒向車廂另一側。據了解,2016年,春海路已經出現了路面破損坑洼的問題。“企業反映路面破損問題后,相關部門就用砂土墊一墊,晴天揚塵,雨天全是泥巴。”一家物流企業的工作人員說。
園區排水不暢同樣令企業叫苦不迭。膠州市李哥莊鎮大沽河工業園由膠州市政府在2000年批準設立,達到“七通一平”標準。園內的一家流體設備制造企業是入選2022青島市第三批“工業賦能”場景清單的企業之一,其工作人員向黨報熱線反映:“今年6月底下了一場大雨,積水漫進廠院和車間,而這樣的積水問題已經有兩三年了。”
9月上旬,記者在大沽河工業園看到,該企業南門外是一座近一米高的土堆,有多根水管從廠區大門越過土堆延伸到道路上。“6月底的大雨淹沒廠區后,我們緊急購置了水泵排水,門外的土堆也是用來攔防道路上的積水。”負責廠區建設的員工說,為了避免正在建設的新廠房再次被淹,企業花了數十萬元購買了黃土,將新廠房地基墊高了近半米。
還有的園區企業反映通訊信號不佳,影響對外聯絡。一家海洋生物飼料企業去年10月入駐膠州市馬店工業園后備受通信問題困擾,企業員工多次反映,但只有聯通公司在今年7月安裝了增強信號的設備。記者采訪時看到,企業辦公樓為三層,使用移動、電信號碼的工作人員在工位時,手機信號僅有兩格,只能到窗邊或樓外接打電話。
該企業同樣入選2022青島市第三批“工業賦能”場景清單,但通信信號不佳已經影響生產經營。“客戶打款了,我們收不到短信,不能第一時間安排生產。”公司的一位財務人員說,她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帶手機到廠院走一趟,以便接收短信。
困局
改造提升無望 問題推給企業
據市民營經濟局官網資料顯示,全市中小企業貢獻了60%以上的稅收、80%以上的新吸納就業和進出口、99%以上的企業數量,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
目前,鄉鎮老舊工業園內絕大多數為民營中小微企業。“七通一平”問題雖然是園區企業最渴望解決的難題,但記者采訪了解到,大部分區市都沒有出臺相關舊工業區基礎設施改造提升的規劃或政策。
據了解,城陽區結合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更新改造低效園區,制定了提升改造三個市級低效片區的計劃。據城陽區自然資源局的工作人員介紹,棘洪灘街道被劃歸低效片區,街道負責編制低效片區整治計劃。
對于原青大工業園春海路道路坑洼的問題,棘洪灘街道辦事處城建辦的工作人員稱,街道低效片區劃分了創新中心片區、地鐵產業園片區等多個片區,春海路周邊不在街道劃定的低效片區改造范圍內。“春海路周邊區域將落戶一家新企業,待企業落戶后,街道計劃整修春海路部分路段。”該工作人員稱,目前,街道只能在坑洼嚴重的路段暫時鋪墊石渣。
對于膠州市李哥莊鎮大沽河工業園頻遭水淹問題,李哥莊鎮城鎮建設局的工作人員稱,李哥莊鎮區地勢低,缺少灣塘,鎮駐地雨水只能通過金冠韻河排向下游,遇到強降雨時,須開啟泵站強排積水。“目前,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雨天積水的問題,各工廠在汛期需做好防汛工作。”
針對馬店工業園內企業通信信號差的問題,運營商多次回復企業“信號弱覆蓋,需新增設備”,但通信問題始終未解決。記者電話咨詢了園區所在的膠萊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稱,街道沒有專門的部門處理園區企業通信問題,建議企業與各運營商溝通協商解決。
建議
出政策引產業 優服務破難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年來,深圳多個區市出臺有關舊工業區綜合提升實施管理辦法,旨在改造提升園區的基礎設施。龍崗區2021年2月發布《舊工業區增加輔助性設施類綜合整治改造升級實施細則》(試行),明確整治提升工業區內部道路,更新改造工業區給排水系統。寶安區在今年7月也發布了《舊工業區整治提升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不在已列入批準的城市更新單元計劃或土地整備計劃確定的范圍內和用地未列入市、區重大建設項目范圍內的舊工業園都可以申請整治提升。”
市政協委員、青島天安科創城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何緒亭建議,青島各區(市)應盡快出臺針對舊工業區整治提升的實施辦法,為老舊工業園區改造升級提供政策依據;街道相關部門應深入基層,摸排園區基礎設施現狀,按照“一園一策”“輕重緩急”的原則制定升級改造方案,分批次升級園區基礎設施,促進園區企業高質量發展。
老舊工業園區基礎設施改造提升還可以與城市低效片區改造相結合。“借助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相關部門從拆遷和土地整理、基礎設施配套提升和環境整治等方面提升改造低效片區,完善片區公共設施配套,為招商引資提供優質空間載體。”何緒亭說,在改造舊工業園區前要明確園區的產業定位,注重招引四新經濟和高端產業,爭取引入和培育具有產業龍頭領跑作用的大型企業,以帶動輻射、配套、協作、互補的中小微企業,以此幫助老舊工業園區“重生”,激活片區活力。
市委黨校市情研究中心副主任毛振鵬認為,鄉鎮工業園基礎設施改造除了與園區產業升級、片區提升緊密結合之外,相關部門應充分發揮“有為政府”的作用,安排人員對接處理“七通一平”問題,讓企業無后顧之憂。“老舊工業園區內的基礎設施改造可適度超前規劃,提高建設標準,為園區未來導入新產業預留空間。”毛振鵬說,另外,企業也應積極支持部門的園區設施改造計劃,保證改造項目落地落實。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