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萬事俱備 只待今天出海捕魚
整理嶄新的漁具、修補破損的魚網、為生銹的零件做“保養”、加油加冰加水,儲備生活物資……休漁期終于結束,隨著開海捕撈在即,沉寂多日的膠州市東營碼頭開始熱鬧起來,眾多船老大領著船員們忙碌著,做好出海準備。漁民出海前在干什么?今年將收獲哪些新鮮海貨?開海后海鮮什么時候能上岸?31日下午,記者來到膠州市九龍街道辦事處的東營漁港一探究竟。
現場 為出海漁船上緊“發條”
說到每年漁民最忙的時候,就是出海前的四五天。下午3時許,記者剛到東營碼頭,便聽見鞭炮聲此起彼伏,遠遠望去幾百艘漁船整齊停靠在碼頭,伴隨著轟隆隆的馬達聲,漁民們喊著號子把魚網拉起。不遠處,幾名漁民敲打著每根船竿,為即將遠行的漁船換上新燈泡,為船油箱加滿柴油。
“你們快出來透透氣,別中暑了!”常年在大公島和朝連島附近海域捕撈作業的船老大宋先生,在現場指揮著工人們檢修漁船的同時,還不忘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在一艘漁船上,6個人齊心協力想要拉起大魚網。只見兩個人把魚網的鉤子掛到吊裝上,另外兩個人拉動一側的韁繩,魚網在4個人的輔助下隨著滑輪的轉動跟著纜繩上升,就這樣,大魚網從一個船吊到另外一個船上。另一艘漁船上,“漁船的零件長時間不用生銹了,涂上油,更潤滑。”給漁船做“大保健”的鄭師傅邊干邊笑著說。
忙碌 漁民為開海做足準備
碼頭上,有的漁民忙著加油、加水和儲存冰塊,有的漁民忙著將新鮮蔬菜、水、煤氣等生活物資運送到漁船上。走上漁船,看到簡陋的船艙內陳列著電冰柜、蒸飯柜、煤氣灶,如同一個“五臟俱全”的小家,雞蛋、餅干、面包、方便面、飲料等食品滿倉。
在捕魚行業干了20年多年,來自江蘇淮安的付大哥,正配合一位師傅為漁船出海纏滿線纜,一旁的老師傅看到微有腐爛的纜繩忙喊停,“這段陳舊的纜繩不結實,別要了。”據了解,拴船錨用的纜繩會高強度用力,出海前檢修的每個環節都不容忽視。
來來往往的師傅們,井然有序忙碌著。有的船艙里裝滿了裝有行囊的尼龍袋子,有的漁船上鋪滿了整理好的魚網,還有的漁船上整齊排列著塑料筐……8月31日凌晨從碼頭出發,行駛到膠州灣近海海域待命,到9月1日12時前往捕撈的區域,等待正式開海。
經驗 一網能捕撈上萬斤海鮮
“9月1日開海后,一般兩天出一次海。一艘540馬力的漁船,一般載有八九個人,漁船一次補給可以運行一個月。”東營村土生土長的漁民孫師傅,向記者分享著出海的經驗。
記者詢問每年開海師傅們能捕撈到啥海鮮尖貨,“我們近海捕魚主要以刀魚、鲅魚、鯧魚、小黃花、螃蟹、蝦虎為主,一般撒下去1000多米的拖網,預計四五個小時收網,一網一般二三千斤到上萬斤不等。”船老大宋先生娓娓道來。
魯膠漁60685師傅有序地整理地網,這是為肥美的螃蟹捕撈做好準備。“我們常去101海域往北的區域捕撈,一次下網兩海里的距離,最多時候能打兩千多斤螃蟹。”
講述 深海中下籠誘捕鰻魚
堆放在碼頭漁船旁黑色的塑料漁具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力,原來是黑色的鰻魚籠,呈圓柱形,一端封閉,另一端有長長的錐形入口。
在魯膠漁60196漁船旁邊,干了10多年拉網工作的平度卜師傅,正在給鰻魚籠拴繩子,再把拴好的鰻魚籠整齊而有間隔拴在一整條纜繩上。“我們主要捕撈鰻魚,由于5000多個鰻魚籠要固定在一根繩子上,比起拖網作業的漁船來說,工作量相對要大一些,網具還要按照順序擺好,一旦纏在一起的話,想解開會特別麻煩。”卜師傅說。
“我們常去黃海海域內捕撈鰻魚,有時也去浙江舟山的附近海域,一次下30海里的鰻魚籠,能捕撈上千斤鰻魚。”據卜師傅介紹,這種誘籠以小鲅魚作為誘餌,籠子中間有孔和柵欄,鰻魚可以鉆進來尋找誘餌,一旦進入,便無法出去。他們到達捕魚海域后,將籠子下海,隨后只等收獲就可以。起籠子的時候,一個籠子里有一二條鰻魚,最多的時候有五條。
作業 223艘漁船將出海捕撈
據了解,29日下午,在膠州市九龍街道召開的全市秋冬季漁業安全生產工作會議中,主要針對出海人員的安全技能、漁船安全用電、漁船防火防風及漁船越界捕撈等事項進行培訓。據膠州市海洋漁業發展服務中心漁政漁港科科長崔勇介紹,出海前,膠州市對所有出海漁船進行了登船安全檢查,對不合格的漁船限期整改,整改合格后才能出海。
崔勇說,目前已為膠州符合出海條件的大小漁船223艘辦理漁船進出港報告,為保證漁民的出海安全,他們在出海前安排工作人員為漁船免費發放救生衣,安裝北斗終端設備。膠州東營漁港150馬力以上的鋼殼船只98條從事拖網生產,從事籠壺捕撈海鰻的木殼和鋼殼漁船170余艘,大部分在青島近海捕撈作業,少數船只在黃海海域用籠壺捕撈海鰻。
深讀一點
開海當天便有海鮮上岸
漁船即將出海生產,膠州市漁船航程遠、作業周期長,需要加強漁業從業人員培訓教育,增強安全生產意識。8月23日,2023年海洋漁業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活動在膠州東營漁港展開,共進行“防風暴潮災害海上應急演練、防風暴潮災害陸地應急演練、商漁船碰撞應急處置演練、漁船失火消防應急演練”四個科目,旨在通過強化聯動反應和實戰訓練演練,進一步提升轄區海洋漁業突發事件應急救援處置能力,確保在關鍵時刻拉得動、沖得上、打得贏。
記者了解到,開海后,首先上岸的便是各種小海貨,大多數漁船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回來,不過,也有不少近海捕撈作業的漁船根據收獲多少,會選擇提前返回碼頭,一些大馬力捕撈漁船將持續捕撈幾個月才能回港。
另外,受潮水影響和節省燃料成本,膠州的漁船基本不回東營漁港,一般在膠南的積米崖、嶗山沙子口和黃島的山里碼頭卸貨,在近海使用拖網作業的漁船最快兩三天就可回碼頭卸貨,市民有望品嘗到新鮮海鮮。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掌上青島 記者 馬丙政 馬妮娜
溫馨提示
維護水產品消費市場安全
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呼吁廣大水產品經營者合法守信經營,為青島市水產品消費市場的安全穩定和繁榮發展,做出不懈努力。希望我市全體水產品經營者在守法經營、用心經營、用情經營的基礎上,發揮行業優勢,積極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違法行為,為維護青島市水產品消費市場安全做出積極的貢獻。投訴舉報電話:12345。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掌上青島 記者 薛飛 通訊員 蔡靜
■相關鏈接
公交車備好泡沫箱
助市民“掃貨”海鮮
本報8月31日訊 9月1日農歷七月十七,青島正式開海,恰逢李村大集開集。開海后大批海鮮將涌入到市民餐桌上。
為助力廣大市民放心趕集、方便乘車,公交市北四分公司361路路線部分車輛上放置了便民保鮮箱,代替市民保管購置的海鮮。361路線途經開平路市場、李村大集等多個集市。為方便市民購買海鮮,361路將在李村大集期間加密發車班次,此外,車廂內還準備了便民海鮮袋、方便掛鉤,部分車廂內還放置了海鮮存放箱,并對海鮮存放箱進行了升級,將提前冰凍好的瓶裝水放置在保存箱內,保證了海鮮的鮮度。途經嶗山沙子口的公交隧道304路線駕駛員王勇,還制作了乘車指南,特意放置在車廂里供市民查閱。指南上,有前往島城各大碼頭的乘車線路、市區各主要農貿市場的乘車方式等。“每年開海季,有不少市民不知道如何乘車,有了這份乘車指南,大家就可以輕松出門掃海了。”王勇說。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掌上青島 記者 徐美中)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