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憑什么是魯B
風光旖旎、景色如畫,是青島給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正如一首《青島》歌曲中所唱的那樣,“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時尚動感、溫馨浪漫”,這是青島的A面。
其實青島除了車牌號是魯B,還有很多精彩的B面,如品牌、啤酒、帆船、足球、閱讀等,這些B面是青島的城市名片,也是青島的門面擔當,更是青島頻頻亮相國際舞臺的實力支撐,有的不止在山東數一數二,甚至在全國都位居前列。今天,讓我們一起探尋青島的B面,感受“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魅力。
Blue:藍色之城
如果用一種顏色定義青島,那就是藍色。
青島不止有湛藍天空、蔚藍大海的美景,還有挺進深海、逐夢深藍的海洋高質量發展。百年發展中,青島與藍色海洋同生共長、同頻共振,譜寫了一曲向海圖強的藍色樂章。
“認識海洋從這里開始……”這既是青島水族館的宣傳語,又說明了其重要地位。1932年建成的青島水族館是中國的第一座中國人設計建設的水族館,也是中國現代水族館和海洋科學研究事業的搖籃。
2011年,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獲批成為我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青島被定位為藍色經濟區核心區。2014年,國務院批復設立青島西海岸新區,這是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同年12月,青島藍谷獲批,這是一個以海洋為主要特色的高科技研發及高科技產業集聚區。
近年來,青島一直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全面塑強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優勢,處處散發著海洋高質量發展的蓬勃活力。905公里的海岸線,海天一色、灘凈灣美;總面積8萬余畝、山東最大規模的海洋牧場產業集群,是豐饒的“藍色糧倉”;“國字號”海洋科研創新平臺接踵落戶,國際領先的海洋科技創新策源地當之無愧;擁有世界第六大綜合性港口,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正在形成;蛟龍號、海龍號、潛龍號等等諸多大國重器從這里駛向全球,引航海洋未來……
6月28日,2023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開幕,會上正式發布了“海洋十年”青島倡議。青島是我國參與聯合國“海洋十年”程度最深的一座城市,正如聯合國秘書長海洋事務特使彼得·湯姆森表示,青島已經成為“海洋十年”的國際中心。這也將進一步助力青島打造國際海洋名城和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
潮漲潮落間,“藍色龍頭”正高高昂起,“藍色之城”也愈發鮮亮。
Brand:品牌之都
6月15日,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主辦的(第二十屆)“世界品牌大會”發布了2023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分析報告,其中“青島軍團”表現亮眼,共有26個品牌進入榜單,相較去年新增4個,進入前100位的有5個。同日,谷歌攜手全球品牌數據與分析公司凱度發布《2023中國全球化品牌50強》,青島共有3個品牌入選。
長期以來,品牌是青島顯著的城市特色。1989年,青島在全國率先提出并實施品牌戰略,以海爾、海信等為代表的“五朵金花”在全國脫穎而出并揚名國際。2002年,青島市品牌創建活動由產品品牌、服務品牌向政務品牌和社會各領域延伸,把品牌創建活動推向更廣領域、更高層次,實現了由品牌經濟向品牌城市的跨越。2005年,青島市被授予“中國品牌之都”稱號,青島發力品牌建設成效顯著。2020年,涵蓋“大國重器”“民族品牌”“中華老字號”等產業的首批42家新一代“青島金花”培育企業名單出爐。
2022年,青島市人大常委會以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形式將每年的7月17日設立為“青島品牌日”,這也是全國首個城市級品牌日,標志著青島在發展品牌經濟、深化品牌建設上踏上了新起點。
30多年來,青島對品牌的不懈追求成為城市精神底蘊的重要內涵,造就了眾多城市名片,成就了“品牌之都”,如今青島品牌建設已站在全國的第一方陣。
一個榜單,一個窗口,折射的是青島品牌的全球競爭力,也是這座城市的產業硬實力。
Beer:中國啤酒之都
青島啤酒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啤酒品牌之一,青島也是中國啤酒產業的發源地之一。
啤酒的啤字,還是青島人發明的。
1903年,英國和德國商人在青島創辦了中國首家啤酒廠“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也是今青島啤酒的前身。此前,中國沒有啤酒這個詞。啤酒最初是德文Bier,而不是英文Beer,青島人便將這種帶著泡沫的液體音譯為“皮酒”,因為“皮酒”兼具養肝益脾的功效,青島人又把“皮酒”稱作“脾酒”,此后逐漸演化為“啤酒”。
中國的第一支膠片廣告,是1947年青島啤酒推出的長達6分鐘的官方廣告,也是青島啤酒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支珍貴的老廣告,從原料、生態、工藝、健康等多種角度詮釋了啤酒的特點,時至今日仍富有創意。
2003年8月,青島啤酒博物館正式開館,這是國內首家、國際一流的專業啤酒博物館,2020年晉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已累計接待1000多萬人次的海內外游客,成為全國工業旅游示范樣板。
2021年7月,第31屆青島國際啤酒節開幕式上,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與中國酒業協會組織專家成立的聯合考評組授予青島“中國啤酒之都”稱號,是因為青島市啤酒產業擁有百年歷史,產業基礎較好,規模經濟明顯,啤酒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從1991年開始,至今已舉辦了32屆的青島國際啤酒節,是融旅游、文化、體育、經貿于一體的國家級大型節慶活動,已成為亞洲最大的啤酒盛會。
7月14日晚,第33屆青島國際啤酒節于青島西海岸新區金沙灘啤酒城盛大開幕,誠邀海內外游客再次齊聚青島,開啟這個盛夏的啤酒激情與狂歡。
今年恰逢青島啤酒120周年,青島啤酒以“慢、專、精”的工匠精神,把每一瓶啤酒做到極致,成為享譽全世界的啤酒品牌。120年來,青島用這種充滿激情與回味的青島味道,與世界干杯,也正因為和青島啤酒歷經百年共生,青島方能真正成為“中國啤酒之都”。
Boat:帆船之都
青島與帆船運動淵源深厚,是中國現代航海運動的發源地,見證了中國現代帆船運動發展歷史。
1904年,青島皇家帆船俱樂部已開始舉辦成規模的帆船比賽,這是中國有記載最早的現代帆船比賽。上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的航海運動和帆船運動隨著國家體委青島航海運動學校的建立,以青島為起點普及到全國。1978年青島舉辦全國首屆帆船集訓,成為中國帆船、帆板運動的起點。
2008年8月,北京奧運會帆船比賽在青島奧帆基地成功舉辦,這是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帆賽,開啟了青島打造“帆船之都”城市品牌歷史性的一頁。一年后,作為最重要的奧運遺產之一,青島國際帆船周盛裝亮相。此后的15年間,青島不斷推動帆船運動普及、帆船產業發展,高質量推進“帆船之都”城市品牌建設,相繼引進克利伯、沃爾沃、極限賽、世界杯等國際頂級賽事,創辦“遠東杯”國際帆船拉力賽、“市長杯”國際帆船賽、城市俱樂部杯國際帆船賽(CCOR)等一大批自主品牌賽事,涌現出郭川船長和宋坤、劉學、徐京坤等一批中國航海領軍人物,并創造了多項帆船世界紀錄,青島交出了帆船運動的高分答卷。
2022年10月,青島被世界帆船聯合會授予“世界帆聯2022主席發展獎”,成為年度全球唯一獲獎城市。
5月12日,2023年全國帆船冠軍賽(49er級&49erFX級&諾卡拉17級)在青島開賽,這是國內帆船項目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最具影響力的全國性單項競技體育賽事之一,也是其首次選擇在青島舉辦,為青島“帆船之都”再添新亮點。
其實不僅是專業賽事,青島還有很多對帆船運動執著熱愛的普通人,波瀾壯闊的沿海一線經常再現“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盛景。如今的青島,已經成為亞洲帆船運動的領軍城市。
Book:讀書之城
在青島跌宕起伏的歷史中,與書籍和文化有著深厚淵源。東漢的經學大家鄭玄,在不其山(今城陽區鐵騎山)創辦康成書院,講學授徒,從學者有萬人之眾,今惜福鎮街道的書院村即以此得名。明末進士黃宗昌在嶗山修建了玉蕊樓,撰寫了嶗山文化第一部記錄文獻《嶗山志》。德國漢學家衛禮賢1914年創辦的尊孔文社藏書樓,是青島的第一個現代圖書館,亦為中國早期圖書館之一。1924年建立的膠澳商埠公立通俗圖書館,是今青島市圖書館的前身。著名的劇作家、戲劇理論家、翻譯家宋春舫先生的私人戲劇圖書館“褐木廬”,被梁實秋稱作“我看見過的最考究的書房”。老舍在青島創作出《駱駝祥子》等等,這些都是青島滋養城市文脈、涵養文化氣質的真實寫照。
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2白領閱讀行為調研報告》顯示,青島成為全國三大“愛讀書城市”之一,有72.9%的白領在工作日抽時間閱讀,自發性、精細化、高品質的全民閱讀成為城市新風尚。
青島越來越濃郁的書香背后,離不開官方與民間的良性互動。一方面,青島聚焦“書香青島”品牌建設,深入推進全民閱讀,自2005年以來,青島連續19年組織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大力營造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氛圍,著力打造北方閱讀文化名城。另一方面,民營書店也是青島一道獨特的風景。上世紀90年代起,漢京書店、大地書店、學苑書店等深受讀者歡迎;近年來,不是書店、如是書店等特色書店不斷涌現,方所、西西弗等連鎖書店紛紛進駐青島,呈現出百花爭艷的局面。有了這些合力,青島也榮獲“中國十大數字閱讀城市”“山東省全民閱讀示范市”等稱號。
在書海中筑夢,在閱讀中前行,在書香里啟航新征程,已經成為青島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Ball:足球之城
青島,是我國開展足球運動最早的城市之一。1924年,青島成立了第一支專業現代足球隊——中華足球隊。上世紀30年代,青島已有大大小小的業余球隊百余支。新中國成立后,青島人依然最偏愛足球運動。2022年1月,青島成功入選“十四五”期間全國首批9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這是青島繼1979年、1992年以來第三次獲此殊榮。
近年來,青島堅持把實現足球振興作為率先建成體育強市的標志性事業,通過深化足球改革,建立專業高效、運轉靈活、保障有力的長效機制,抓住足球重點城市建設的有利契機,推動足球發展邁上新臺階,尤其是職業足球有了新突破。青島海牛隊、青島五人制足球隊分獲2022賽季中甲聯賽和五甲聯賽亞軍,雙雙沖超成功;組建青島市女足職業俱樂部,青島職業足球首次實現了中超、中甲、中乙、女足、五人制各級聯賽全覆蓋,職業足球俱樂部規模數量和發展層級均位居全國前列。
此外,青島持之以恒抓實足球青訓工作,逐步形成以國家級(青島)青訓中心、職業俱樂部、社會青訓機構、校園足球“四位一體”的青訓體系。
4月25日,青島青春足球場正式投入使用,這是一座按照國際足聯標準建造、可以承接國際A級賽事、山東省內首座可以容納五萬人的專業足球場,在首場比賽中,創造青島足球最輝煌時刻的海牛,時隔9年重返中超,再度扛起青島足球的大旗,這標志著青島足球事業發展站上了新臺階、新起點。
Bay:“世界最美海灣”之城
青島依海而建,因灣而興,濱海美譽聞名遐邇,海岸線總長905.2公里(含所屬海島岸線),其中大陸岸線760.02公里,擁有大大小小49個海灣,其中以青島灣、匯泉灣、浮山灣、唐島灣、靈山灣、膠州灣為佳。2007年,青島海灣得到世界最美海灣組織認定,成為“世界最美海灣”之一,青島也成為我國首個成功入選“世界最美海灣”的城市。
青島很早就開始探索美麗海灣建設,將美麗海灣建設成為市民會客廳,增強市民的獲得感。
2017年,青島率先在全市49個海灣推行灣長制,構建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長效管理機制,組織全市各級灣長巡灣巡查,有力推動了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著力打造水清、岸綠、灘凈、灣美、物豐的藍色海灣。
2021年,全市近岸海域優良水質占比達到98.8%,全市在建海洋牧場已達25處,其中18處被評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居全國第二……青島海洋城市特色更加彰顯。
2022年1月,靈山灣榮獲全國首批美麗海灣優秀案例第一名,成為青島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樣板,這也印證了“灣長制”推行以來在促動青島海洋生態保護工作上的成效。
一處處猶如寶石鑲嵌在曲折海岸線上的海灣,已經成為青島突出的稟賦,和永續發展的重要資源。
Beauty:大美之城
5月5日,2022-2023年度“中國美好生活城市”榜單揭曉,青島獲評“十大大美之城”。該評選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統計局等機構聯合發起,依托于《中國美好生活大調查》的多維度調查數據,涵蓋消費投資、休閑娛樂、就業創業等多個領域,覆蓋全國150余個城市,是全球最大規模的民生感受型調查。榜單以百姓滿意度為標尺為城市打分,這份“大美之城”的榮譽是青島城市發展與市民美好生活“雙向奔赴”的印證。
在針對城市的20多項滿意度指標中,青島多項居于全國同類城市前列。其中,就業環境、創業環境和創業扶持、水/空氣質量、法治環境、公園/綠地、政府辦事效率等指標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近年來,青島順應時代發展新要求,堅持群眾關注什么,就聚力解決什么,扎實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提升、交通秩序整治提升、窗口行業服務質量提升、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等行動,既將城市發展放在全局中謀劃,又用“繡花功夫”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城市功能品質明顯提升,“大美之城”正是對青島奮發向上的最好注解。這份美好,是青島近年來扎實開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聚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灣區城市、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的成果展示,這份美好,屬于每一個在青島的人。
[來源:鳳凰網青島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