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掌上報、掌上問、掌上查、掌上辦
監控大屏幕上,青島全市范圍內的312萬個城市管理部件運行數據不斷閃動;指揮大廳內,幾十位工作人員敲擊鍵盤的聲音此起彼伏……這是青島市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城市運管服平臺”)的日常。近年來,青島推動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城市管理的深度融合,利用城市管理運行“一網統管”,不斷提高著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治理水平。近日,記者走進了青島市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感受青島市城市管理局利用“智慧化”給城市運行管理賦能展示出來的“繡花”功夫。
/ 一網通聯 /
信息共享成就“千里眼”
“為了解決樓頂和院內等區域違建摸排難的問題,我們創新應用0.5米高分辨率的衛星遙感影像來查找建成區疑似違建。屏幕中的紅框區域,就是通過與上一期衛星遙感影像對比后生成的疑似違建圖斑。”12月5日,記者在城市運管服平臺的監控屏幕上看到,通過共享來自于衛星遙感的數據,青島的疑似違建地圖清晰地展示在了眼前。
這是“信息孤島”和“數據壁壘”打破的鮮明例證,這讓城市運管服平臺有了“千里眼”,有了更加敏銳的“感知”系統。市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指揮中心一處處長鞠宏介紹,青島市城市運管服平臺縱向與國家平臺、省級平臺以及區(市)平臺對接聯通,橫向與市直部門協調聯動,全面加強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大數據中心建設,實現對各類相關數據的有序管理、共享交換和應用服務。
“目前,已建成包含1400余項數據目錄、44個專題庫的城市運行管理服務數據庫,并與青島市城市云腦互聯互通,實現了數據跨系統、跨行業、跨部門共享運用。”鞠宏說。
記者了解到,為了打破信息孤島和數據壁壘,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全面整合供熱供氣、環境衛生、綜合執法等18個城市管理行業數據,匯聚住建、園林、公安等30個部門(區市)數據。形成了城市管理基礎數據、網格數據、公眾訴求數據、網絡輿情數據等各類專題數據庫和綜合分析模型,并根據各行業不同特點建立數據定期更新和審核機制,確保為行業應用提供精準數據支撐。
與此同時,開展普查建立“數字身份證”。對全市建成區范圍內的114類、312萬個城市管理部件標識編碼,明確位置、權屬、規格型號等基礎屬性,形成城市管理部件“一張圖”。
/ 一網通辦 /
“順風耳”聆聽民情民意
發現自家小區中有違法建設問題,家住李滄區的市民李亮在12月6日拍完照片后,通過“點·靚青島”小程序的“我拍我城”模塊進行了上傳。“現在真是又方便又快捷,反映問題‘有圖有真相’,省了很多口舌。”李亮給記者展示他如何通過智能手機參與城市管理,“你還別說,真有一種主人翁的感覺,之前反映的問題很快得到了處置。現在我平時很注意社區里的問題,有覺得不妥的,就拍個照上傳。”
很快,城市運管服平臺獲取了李亮提供的信息,并迅速分派轄區內的執法單位進行處理。“推動全社會和多主體參與城市管理,從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關鍵小事’入手,建立起市民群眾了解城市管理、參與城市管理的便捷窗口。”針對“點·靚青島”小程序,鞠宏介紹。
暢通、便利的渠道,讓“點·靚青島”小程序成為傾聽民情民意的“順風耳”,也使越來越多的市民成為城市管理的“啄木鳥”。目前,“點·靚青島”已累計接收和處置群眾訴求60余萬條。而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除了“打開”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渠道,更是搭建起為民服務的平臺。
市民群眾身邊的小事,就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大事。依托“點·靚青島”小程序,青島市開發城市管理公眾服務應用場景,設置了“我拍我城”“家政服務”“廣告招牌前置服務”等14個模塊,實現了城市管理問題“掌上報、掌上問、掌上查、掌上辦”,為城市精細化管理注入“全民化”影響力。
為鞏固“小廣告”治理成果,“點·靚青島”小程序本著疏堵結合的原則建立了開換鎖、修理上下水等家政服務查詢模塊,已入駐商戶近700家;開設“秀攤”模塊,匯聚了全市200余處攤點群、3萬余個攤位以及流動商販信息,形成市民群眾網上找攤販、攤販網上找攤位的良性互動,實現了管理與服務工作的“雙贏”。
同時,“點·靚青島”小程序在全國同類城市中率先建設“門頭招牌前置服務”模塊,開發設計了六大類常見業態、108種店招設計模板,為商戶提供規范的招牌設計模板和安裝等相關咨詢。這讓門頭招牌設置變得簡單方便、觸手可及,目前已有近萬戶商家享受到了“一對一”的貼心服務。
/ 一網統管 /
建立會思考的“智慧腦”
“不僅僅是簡單的數據聯通實現‘可感’‘可視’,更重要的是通過城市運管服平臺實現城市管理的‘可管’‘可控’。”鞠宏介紹,依托資源整合、數據共享和信息手段,青島市城市運管服平臺建立起了“會思考”的城市管理“智慧腦”。
據介紹,目前,城市運管服平臺規劃執法場景對全市400余個在建工程、2600余棟單體建筑實現了遠程監管,每月通過無人機巡飛,實現對工地施工進度的全覆蓋監測。現場監督環節減少80%、人員出現場減少50%,提高監管效率的同時,保障了建設項目高效推進。
據了解,城市運管服平臺積極搭建城市運行新場景,將城市供熱、燃氣、供排水、道橋、管廊等7個城市運行專題全部納入平臺體系,積極構建了涵蓋地下、地面、空中等多層面立體化智能監管體系,初步形成城市運行保障情況實時監測、一屏展示、綜合分析和預測預警的智能化新模式。
同時,城市運管服平臺對全市1200余座換熱站實現實時監測,并結合12345熱線來電,對反映暖氣不熱的問題進行對比分析,及時研判督導,采暖季市民供熱投訴率下降56.9%;對全市37個燃氣場站實現遠程視頻監控,在燃氣重要管線、重點路口、人員密集區域等525處關鍵節點實現24小時監測和異常預警,大幅提升了城市燃氣安全水平。
并且,通過在環衛作業“數字管控”、渣土車“統一監管”等16個行業管理場景的應用,城市運管服平臺也讓城市管理行業監管能力全面增強。環衛機械化作業監管的覆蓋面從5%提高到100%,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了有力支撐;全市380余處工地、6000余輛渣土車、400余處消納場等全部實現線上監管,新型渣土車違規率和事故率實現“雙降”;建立了存量違建、已拆違建、新生違建“三張清單”,實現全市違建清單化管理、智能化分析、遠程化調度。[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戴慧慧]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