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KTV要靠大姨撐腰,年輕人都去哪兒了?
娛樂是生活潮流變遷的見證者。
卡拉OK這個詞自帶時光濾鏡,幾年前線下KTV還仍是年輕人線下娛樂的好去處,80后聚會必有一個項目就是KTV,青島人哪個不知道大家樂?可如今,隨著劇本殺、狼人殺、LiveHouse等多種娛樂方式的興起,線下K歌已經從年輕人的娛樂選項中悄然消失,反而成了青島大姨的潮流去處。數據顯示,60歲至70歲年齡段的用戶數同比增長了29.6%,18歲至21歲年齡段用戶數同比下降了13.4%。
今非昔比
年輕人不愿去,大姨們來撐場
上世紀90年代,隨著流行音樂一起崛起的就是卡拉OK廳,2000年后大街小巷的卡拉OK廳更是雨后春筍般出現。“那時同學聚會,保留項目肯定是KTV。”80后的小趙說。“那個時候娛樂方式有限,就那么幾個選項。而KTV最可以一起互動,增進感情。合作交情、同窗友情,都在一首首歌曲中得到了鞏固和升華。”
青島本土KTV品牌大家樂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了創業之路。據大家樂企劃總監王繼堯回憶,當年的大家樂最火的時候,大廳走廊到處都是人,只要出一個房間,用搶字也不過分。每個人都渴望在絢爛華麗的包房里,拿起麥克風一展歌喉,抒發情感。
而從2015年開始,KTV開始走下坡路。網絡的普及,使得人們娛樂方式趨于多元化。網絡游戲、電影院、商場等的興起,給KTV行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據企查查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已有4萬多家KTV企業注銷或吊銷。企查查數據顯示,KTV企業增長率自2015年開始,逐年下滑,2019年全年注冊1.1萬家,2020年上半年注冊3206家,KTV這個選項逐步從年輕人的娛樂表格里消失。
但是如今的落寞,并不能抹殺它當年的輝煌。
時移世易,如今的KTV人氣儼然已是過去式,有很多的年輕人表示,現在的KTV更像是自己父母去的那種地方。剛畢業的曉丹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她不太選擇KTV的原因是因為現在有太多場所可以替代KTV了,甚至電影院、溫泉休閑中心都有迷你K歌房。手機里的K歌軟件也有很多,隨處都是話筒,已經沒有必要拿出時間和金錢單獨去開一個房間。
小劉同學則表示,現在很多KTV價格相對來說還是高很多,一個房間可能要花兩三百,這還是比較低檔的。一些年輕人沒有能力或者不舍得支付這些費用,如果說有這些錢的話,還不如去飯店吃飯,或是去LiveHouse放松放松。便宜的團購價格一般是在工作日的白天才有,上班族幾乎又不能用。
相對來說,現在很多退休老年人,會更加愿意去KTV聚會。他們有著大把的休閑時間,19.9元三小時的團購價格也正中她們下懷。市民戚阿姨告訴記者,現在老姐妹幾個聚會,吃完飯就愛去KTV唱歌。現在年輕人的很多娛樂方式她們不懂,但是KTV唱歌她們還是很熱愛的。
兩大主因
版權問題外加線上K歌平臺出現
美團數據顯示,60歲至70歲年齡段的用戶數同比增長了29.6%,訂單量也同比增長了24.1%,70歲至80歲年齡段的用戶數及其訂單量同比更是猛增了100%。
但是老年人的捧場并不會給KTV帶來轉機,因為他們除了唱歌,幾乎不會在店內消費。戚阿姨坦承,每次來KTV唱歌都會自帶瓜果零食,畢竟KTV里的東西溢價太高不劃算。
另一根壓垮駱駝的稻草,莫過于版權問題。據業內人士透露,音樂版權的使用大大加劇了KTV的成本壓力。2018年,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發布公告,要求全國VOD設備生產商和卡拉OK經營商刪除涉嫌侵權的6009首歌曲。許多經典老歌和流行歌曲紛紛被下架,年輕人喜愛的陳奕迅、張惠妹等都在列,如果要唱,每月需要為歌曲版權支付600多元的費用,一年下來需要支付近8千元。沒有了年輕人喜歡的歌自然也無法吸引客人的到來。
對KTV影響最大的,還有線上K歌平臺的出現。如今,年輕人可以通過線上K歌展現自我,獲得KTV沒有的“唱歌社交”,在各方面滿足了年輕人的心理需求。唱吧APP在2012年5月正式上線,首日注冊用戶突破十萬,并迅速登頂各大應用市場榜首。在上線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內,用戶人數就已經突破了1億人,2014年末,唱吧用戶突破兩億,活躍用戶數百萬。
隨后,另一位有力競爭者入局。同年,騰訊出品的全民K歌APP上線,獨創歌曲段落重唱功能,并擁有智能打分、趣味調音、好友擂臺、趣味互動等功能,在騰訊系的護航與騰訊音樂的版權夯實下,全民K歌迅速躋身頭部K歌產品。迄今,唱吧和全民K歌仍然在K歌類APP占據數一數二的位置。而且,線上K歌幾乎免費,不用像線下KTV一樣花費大價錢,成本優勢十分明顯。
此外,年輕人不再選擇來KTV消費,除了如今已不是當年華語樂壇如日中天的時候之外,便是在長久的工作中,他們很難與朋友找到一個聚會的時間。
久而久之,KTV自然被年輕人拋棄。
尋求破局
嘗鮮LiveHouse等多種新模式
當下KTV行業最需要做的,就是盡快完成轉型,從傳統的KTV經營模式中找到新的增長點。比如拓展娛樂內容,廣泛吸收熱門游戲類型,打造一站式綜合娛樂體;抑或開辟出大、小型包廂,以滿足大型聚會、私人派對等不同需求,從而分攤經營成本,但這些模式能否走通,都需要時間驗證,并非一日之功。
大家樂王繼堯經理表示這幾年大家樂一直在尋求轉型和突破。今年剛把品牌做了升級之外,大家樂還引入了年輕人喜歡的LiveHouse。百度顯示LiveHouse最早起源于日本,和普通的酒吧不同,LiveHouse一般都有頂級的音樂器材和音響設備,非常適合近距離欣賞各種現場音樂。由于觀眾和演員距離非常近,因此在LiveHouse中的演出氣氛往往遠勝于大型的體育館,它成為音樂和線下兩個賽道的交叉點,同時承載著年輕人對于社交與消費的期望,具有相當廣闊的市場需求。
王繼堯表示,LiveHouse引進是個小插曲,當時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沒想到效果這么好。另外通過多渠道推廣,包括線上團購網站銷售,以及每晚都在不斷變化的潮流多元演出,LiveHouse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到場。
根據90后、00后輕消費者的特性,KTV目前也正在從傳統單一、同質化嚴重的情境中走出,逐漸演變成KTV+模式,旨在通過全新的形式吸引年輕的消費人群。記者探訪了永平路的重拾經典火鍋餐廳,以及鍋鼎鴻等餐廳,將KTV包間引入火鍋餐桌,和吃飯相結合,無疑是KTV和餐廳之間的互相成就。除了K歌+火鍋、還有K歌+影音、K歌+沐足等多元組合,搭配高端潮流與科技質感的裝修風格,讓大眾看到KTV在轉型上的積極嘗試。而包廂場地更大、集合大型酒吧夜場特色的派對K歌更是發展迅猛,深受年輕人追捧。隨著KTV場所互聯網化的推進,以及AI、VR等新技術的應用,智能化、互動化是KTV今后的重要轉型方向。
年輕人去哪了?
室內劇本殺+戶外徒步飛盤
KTV不再是年輕人的主戰場,有數據顯示,18歲至21歲年齡段用戶數同比下降了13.4%。那對于今天的90后和00后來說,聚會的地方在哪里?各式各樣的線下娛樂分散著中堅群體的注意力,包括飛盤、露營、徒步、攀巖等戶外運動,劇本殺、狼人殺、密室逃脫等新式消費。
而就在今年,商家把目光又投向了綜合類游樂廣場。記者探訪了今年在萬達廣場剛開業的玩美攻略,團購價79元暢玩一整天的標語特別醒目。記者在周末前往,里面人氣的確很旺。現在年輕人愛玩的VR游戲,7D戰車、卡丁車、劇本殺等一應俱全,而作為80后90后的經典游戲項目碰碰車、輪滑、臺球、迷你K歌房等也有一席之地。甚至小朋友喜歡的海洋球池、陶藝繪畫、羊駝萌寵樂園都在其中,還有潮人喜歡打卡的星空館、星空帳篷、籃球機、游戲區(ps5 switch)、麻將房、按摩椅、抓娃娃等,的確能做到一站式玩齊。據該項目負責人李彥軍介紹,把領跑潮玩、敏捷創新的玩美攻略帶到青島,用全新的整合業態為青島帶來不一樣的運動,致力于打造屬于當代年輕人的潮玩街區,運用極致性價比和潮玩矩陣模式打造線下“快樂大本營”。而時下最流行的詞就是“沉浸式”,通過創造沉浸式空間,讓消費體驗有質的飛躍。該項目12000平的潮玩空間,70+項目不限次暢玩,都旨在用沉浸式體驗為年輕人帶來更多元的消費體驗。
隨著國潮的崛起,相聲,脫口秀等藝術形式也逐漸成為了文娛消費的熱潮。過去一年,95后觀演人均年消費高達893元人民幣,年增長幅度高出整體人群11%,成為了觀演市場的增長新動力。為脫口秀演員提供開放麥場地的bokys酒吧老板表示,從開始提供場地到現在,短短一兩年時間里,上座率越來越高。不僅僅是年輕人喜歡,就連80后也喜歡點上一杯酒在這里輕松笑一笑放松一下。慢慢的,青島本土脫口秀表演也從免費開放麥到收取一定費用,這都說明脫口秀這種形式正在逐漸越被大家接受并喜愛。
與此同時,古風潮流也是95后追捧的關鍵,漢服、古風妝、拱手禮這些都在95后熱搜Top之列,各種漢服體驗館也如雨后春筍般崛起。
除了室內娛樂之外,越來越多崇尚時尚健康的年輕人把目光瞄向了戶外運動。后疫情時代,在出境游、跨省游和場館室內運動受限后,人們對于接觸自然、感知世界的需求持續增多。如果說廣場舞和玩單杠是50后和60后戶外運動的集體潮流,那么露營、徒步等戶外活動妥妥收割了70后之后所有的年齡代際。隨著快速推進的城市化進程,“城市戶外”的概念快速興起。露營、飛盤、徒步這類活動的共性就是占用時間不多、參與門檻較低(與競技性體育相比)、價格帶寬泛以及范圍集中在短途或近郊,且能夠滿足社交、運動和出行等多重需求。
95后小拉坦承,“與其玩劇本殺在那里坐一天,還不如玩玩飛盤,和朋友一起揮灑汗水,在草地上奔跑真的能治好的我的emo,而且也能交到更多的好朋友!”更廣泛、多層次的交友圈,是諸多年輕人愿意長期參與戶外運動組織的原因之一。
記者在采訪時發現,飛盤玩家們或多或少都有露營、騎行、攀巖等戶外愛好,這些戶外活動正在成為年輕人解壓的新方式。
娛樂方式與不同年代的文化背景和主流價值觀的變化息息相關,這也決定了不同時代的人文娛消費行為的不同,而這十年,越來越多元的娛樂方式為大家的茶余飯后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也塑造了中國文娛消費領域的新格局。
半島全媒體記者 仲維莉
[來源:半島都市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