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力推進青島實體經濟振興 青島經濟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青島工業基礎雄厚,在全國產業版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當前,青島正全力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推進實體經濟振興發展。青島經濟界人士紛紛表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力培育新興產業發展,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推進數據驅動的產業質量和效率變革,推動青島產業能級全面躍升。
搭建新生態,壯大新產業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城市產業的升級,離不開新興產業的培育。“新經濟的成長需要營造新的城市產業生態。我們聚焦全市重點產業,創新培育機制,通過搭建新經濟新銳企業培育體系、推出場景實驗室、遴選一批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等一系列新打法、新嘗試,挖掘城市發展的新動能。”市新舊動能轉換辦副主任孫成志說,“以創新應用實驗室和場景應用實驗室培育為例,我們正在探索‘給場景、搭平臺、試政策’的培育體系,針對企業需求開放城市場景,給予企業容錯期驗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助力企業加速成長。前兩批認定培育的34家實驗室中,已有多家實驗室依托企業實現融資合計突破5億元。”
資本對場景實驗室的青睞是青島新經濟加速成長的一個縮影。五年來,青島將新舊動能轉換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總牽引、總抓手,充分發揮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核心區主引擎作用,新經濟持續壯大,2022年上半年,“四新”經濟比重達到33.3%。
搶抓新機遇,塑造發展新動能。孫成志表示,下一步,市發展改革委將全面總結五年來青島建設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工作成效,堅持深化新舊動能轉換,以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為主攻方向,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走深走實。推動實體經濟振興,加快重點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構建優良產業生態,建成一批標志性產業鏈供應鏈,爭創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大力發展新動能,推動新經濟企業量質齊升,著力提高經濟發展成色。
新興產業具有技術密集、資金密集、人才密集等特點。與此相伴的是產業投資風險高、回報周期長,更加離不開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支持。
不久前,興業銀行青島分行為青島匯金通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青島華爍高科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先后批復設備更新改造貸款5300萬元,并完成首期2206萬元放款,成為青島股份制銀行最先落地的兩筆設備更新改造貸款。截至目前,興業銀行青島分行已儲備對接設備更新改造項目10余筆近10億元。
興業銀行青島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潘峰表示:“未來將繼續以‘黨建+’品牌為引領,把服務青島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作為主戰場,積極服務地方實體經濟創新發展、綠色發展、數字化發展,把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型基礎設施作為新領域,把普惠金融、科創金融、能源金融、汽車金融、園區金融作為新賽道,助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尤其是積極運用好設備更新改造專項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等金融工具,不斷加快產品創新,優化服務模式,為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建設、設備更新改造配足融資。”
工商銀行青島市分行黨委書記、行長蔡謙表示,工商銀行青島市分行將以24條重點產業鏈和66家新一代“青島金花”培育企業等為青島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持續加大對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專精特新”、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支持力度,全力以赴助力穩住經濟大盤。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充分運用“數字普惠+”模式助企紓困,持續打造“普惠金融服務標桿行”,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的適應性、競爭力和普惠性。
轉變創新模式,提升產業創新力
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題中之義。家電作為青島的優勢產業,正在向世界級產業集群發起沖刺,而創新引領能力正是其中的重要發力方向。作為國家級制造業創新平臺,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重任在肩。在創新中心總經理王曄看來,當前,產業創新模式已經由單個企業為主向鏈群式創新轉變,產業創新能力的提升既要突破關鍵技術,也要搭建優質的創新生態。
“在技術攻關上,國創中心將從芯片、OS、安全、健康四大底層共性技術切入,加速家電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在生態上,要打造開放的技術生態,形成高端家電行業的一批開源項目,吸引更多企業、開發者、用戶加入。”王曄表示,例如在人工智能領域,開發者拿到創新中心提供的API(應用程序接口)工具,就能進一步開發適合特定家電的人工智能應用。同時說,還要建立創新聯合體,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體系,讓優秀的科研成果真正服務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
企業是產業創新的主體。在賽輪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袁仲雪看來,要充分激發企業內部創新活力,除了過硬的技術實力,與創新相匹配的企業文化和體制機制也至關重要。作為國橡中心科研示范基地,賽輪集團依托國橡中心的產業鏈協同創新和產學研優勢,利用世界首創“化學煉膠技術”制備的新材料,自主研發出液體黃金輪胎,攻克了輪胎耐磨性能、抗濕滑性能、滾阻性能無法同時改善提升的百年難題,為世界橡膠輪胎工業帶來了一場顛覆性的技術革命。
而液體黃金輪胎的誕生與賽輪集團鼓勵創新的文化土壤息息相關。“集團定期舉辦‘改善創新’項目發布會、將創新納入考核、提倡‘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提出‘為創新失敗埋單’……賽輪集團把創新文化作為企業發展的‘內燃機’,點燃全員參與創新的熱情。未來,賽輪集團將在創新文化的引領下持續耕耘、探索,進一步發揮在基礎研究、工業互聯網、全產業鏈集成創新等方面的優勢,為集團的二次高質量發展夯實技術底座,為世界貢獻一條好輪胎。”袁仲雪表示。
加快數字化轉型,開辟制造業價值新空間
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工業制造數字化轉型,催生一批新模式、新業態,是制造業通向未來的重要路徑。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工業互聯網處處長周新征表示,青島在工業互聯網上起步較早,截至去年底,全市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4.6%、87.4%,比全國平均水平分別高出3.3和12.7個百分點。
“青島已經形成了一批大企業樣板和行業標桿。下一步將重點圍繞工業互聯網走深走實,推動數字化轉型向更多中小企業滲透。”周新征表示,未來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將進一步深化“工賦青島”行動,實施“四新領航 能級躍升”三年行動計劃,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一超多專”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園區數字化轉型等方面重點發力,加快打造一批5G全連接工廠,創建“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培育建設一批網絡基礎設施完備、平臺作用發揮明顯、企業協同合作高效的工業互聯網園區,通過越“織”越密的工業互聯網,助推青島制造加速變革。
依托工業互聯網,延長價值鏈條、開辟全新價值空間是制造業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雙星通過智慧轉型賦能傳統制造業,人工效率提高兩倍以上、產品不良率降低80%以上的同時,還搭建了‘胎聯網’生態體系,實現了輪胎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雙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柴永森表示,“胎聯網”可以與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技術實現無縫銜接,助推企業由傳統的賣輪胎向“賣公里數”的服務模式轉型,創造由“賣產品”到“賣服務”的模式和產業。目前雙星胎聯網智慧云平臺已應用在港口、網絡貨運、普貨運輸、快遞快運、公交等各類物流運輸行業,在線運營輪位超過60萬個。
“未來,雙星將圍繞橡膠輪胎、人工智能及高端裝備、綠色生態高端新材料三大主業和模式創新,實施雙碳化、高新化、當地化、數字化的‘新四化’戰略,盡快把雙星打造成為數智化、高新化和具有社會責任的世界一流企業。”柴永森表示。
大力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撬動數字經濟加快發展。海克斯康是全球領先的精密測量儀器制造商,大中華區總部位于青島。“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離不開智能制造產業支撐,比如在上游設計環節,需要虛擬仿真軟件,生產制造環節需要依托相關軟件進行加工程序編程、驗證。對于正在智能制造業務上持續加碼的海克斯康中國來說,無疑迎來了更大的機遇。”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術(青島)有限公司數字化商務運營中心高級顧問孫智宏表示。
近年來,海克斯康以質量為切入點,逐漸建立起一套貫穿產品全生命周期的企業數字化轉型提升解決方案。“前不久,海克斯康憑借全鏈條的數字化服務體系入選了山東省服務型制造示范公示名單,未來我們將依托設立于青島的智能制造研究院,將海克斯康的前沿技術和解決方案與用戶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打造出更好的工業場景落地方案。”孫智宏說。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孫欣 傅軍 楊光 王偉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