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化繪就豐富多彩生活新畫卷
十年來,從城市到鄉村,從線下到線上,青島文化建設緊鑼密鼓,文化潤物細密有聲:年舉辦群眾文化活動由1萬場次增加至6萬余場次,增幅超過500%;市圖書館總藏書量由200萬冊增長至305萬冊,增長率達52.5%;累計創作各類舞臺劇目100余部,文藝作品獲省級以上獎勵700余項;年均組織“戲曲進鄉村”3000余場,放映農村公益電影5萬余場,年均受益群眾超過1200萬人次……近年來,青島加速推動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可謂是“日出江花紅勝火”相遇“春來江水綠如藍”,繪出豐富多彩、生動立體的青島生活新畫卷。
文藝精品突破,文化節會繁榮
生動鮮活的中國故事、山東故事、青島故事記錄著時代發展的鏗鏘足音。黨的十八大以來,青島文藝精品創作取得歷史性突破。舞劇《紅高粱》獲得第十四屆“文華大獎”,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獲得第十六屆“文華大獎”,這是專業舞臺藝術領域政府最高獎。此外,話劇《家有遺產》、呂劇《民心安處是吾鄉》榮獲“泰山文藝獎”,展現出青島文藝工作新作為新氣象新高度。
文藝創作精品的不斷涌現,推動青島成為文化交流的沃土。近年來,青島已先后舉辦國際戲劇學院獎、譚盾音樂周、鳳凰音樂節、群眾文藝原創作品“海燕獎”等系列文化節會活動,不斷豐富城市文化元素,讓“電影之都”“音樂之島”等城市名片熠熠生輝。
文化設施升級,群眾活動多彩
黨的十八大以來,青島全面發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和實效性。全市累計新建、改擴建公共圖書館、文化館9處,全市14家公共圖書館、13家文化館全部獲評國家一級館;建成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37處,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5384個,構建了覆蓋城鄉的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十五分鐘文化圈”基本形成,青島獲評首批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作為知名的“博物館之城”,青島登記備案博物館由25家增長至108家,增幅達332%,免費開放博物館數量列全國前五。全面展現人民海軍光輝發展歷程的海軍博物館新館落成開館,全國唯一的水下考古博物館、全省第一家“國字號”央地共建博物館——國家海洋考古博物館獲批在青島建設,1個項目入選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展,2個項目入選全省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展。
群眾是文化的真正主體。十年來,青島常態化組織“歡樂青島廣場周周演”“青島夜色美”街頭文化藝術匯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創新打造“歡樂四季”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從城市到鄉村,季季有主題、月月有亮點、周周有熱度的群眾文化活動成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傳承歷史文脈,城市意韻悠揚
黨的十八大以來,青島深入提升歷史文化名城影響力。尤其是近年來,堅持青島老城保護更新、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創建5A級景區“三位一體”推進,編制申遺規劃,梳理核心要素285項,青島老城入選首批省級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正代表山東省參評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青島老城5A級景區創建范圍劃定、業態更新、游客導入、文旅活動引進等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十年來,文物保護利用水平不斷提升,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北海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由128處增至547處,增幅達327%;各級非遺項目由61個增長至207個,增幅達239%。
文化建設的提質增效,讓文化服務觸角不斷延伸,人人享有文化發展成果,為青島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匯聚起澎湃力量。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馬曉婷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