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筑巢引鳳誠意滿 10年聚才110萬人
地鐵廣告屏上,看到滾動播放的“唯才唯青島”宣傳短片倍感親切;畢業前,收到青島的一封“‘職’等你來‘就’在青島”家書倍感溫馨;來青發展,“真金白銀”的政策優惠和無限空間的事業平臺發展倍增信心……近10年間,奮力奔跑、追逐夢想的青島求賢若渴、重視人才,實施多項引才聚才新政,大興敬才用才之風,扎實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人才總量突破257萬人,比2012年約增加110萬人。其中,新增住青院士17人,總數達到85人;新增國家級人才364人,增長140%;博士后在站人數居全省首位。
誠意滿滿
人才政策持續迭代升級
2012年,《關于實施“青島英才211計劃”加快推進“百萬人才集聚行動”的意見》出臺,隨后青島系統性地出臺16項人才引進培育計劃具體實施細則,建立人才工作專項資金保障實施。2013年,再次出臺一系列人才政策。青島人才政策體系的1.0版本搭建完成。
2016年11月,青島市委出臺《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拉開了全市人才政策體系新一輪優化升級的序幕。2018年6月,市委、市政府印發《青島市人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五大工程實施意見》。2020年,青島聚焦創業城市建設,“六箭齊發”一次性出臺《關于促進產才融合發展的若干措施》《關于實施“青島菁英工程”的意見》等6個重磅人才新政,打出了一套人才政策“組合拳”,構建完成了落戶政策、普惠性政策、選拔性政策、產才融合政策為基本框架的全市人才政策2.0版。今年,我市印發了《關于實施新時代“人才強青”計劃的意見》,制定人才基數倍增計劃、頂尖人才聚集計劃、高層次人才提升計劃等10項子計劃,涵蓋了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形成了3.0版人才政策新體系,成為未來一段時期我市人才政策的綱領性文件。
從人才政策1.0版到3.0版,一項項制度舉措環環相扣,人才鏈、創業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相互交織,青島的人才體制機制日臻完善。
收獲滿滿
青年才俊樂于融入青島
兩年前,就職于深圳大學的王夢博士選擇來到青島發展,從事海洋領域研究工作。在她的電腦里有一個專門的文件夾,里面羅列著數個有關青島市人才引進的政策文件。“我很早以前在青島待過,這次回來,能明顯感覺到青島對人才越來越友好,吸引力越來越強,優惠和服務政策越來越足。”王夢說,她順利在青落戶,享受青島市購房政策,領到了一次性安家費,“生活上沒有了后顧之憂,我更堅定了在青島這片熱土上奮斗圓夢的信心。”
“2013年創業之初,我們資金有限,根本沒有錢去外面租專門的辦公室,只能把公司注冊在家里。”創業者黃晉表示,2015年他創辦的公司作為第一批博士創業企業入駐青島博士創業園,免費獲得了100多平方米的辦公用房,稅務、工商等繁瑣的手續也可在園區的公共服務大廳一站辦理。黃晉坦言,這讓他能夠把精力放在研發推廣上,使公司近年來得到真正快速發展。
2021年,青島連續三年榮獲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連續兩年獲評中國最佳促進就業城市,連續10年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十強,入選18—35歲年輕人心中5個美好生活城市榜單、畢業生首選城市榜單……這一項項榮譽背后,不是僅靠單一的政策比拼,吸引力之下,是青島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靠事業感召人才,靠平臺集聚人才,靠環境留住人才。
事業滿滿
創新搭建載體優化環境
為了給人才提供舞臺,青島一直在建好做強人才平臺載體上下功夫,專門搭建畢業生留青回青就業平臺,實施“高校畢業生見習實習擴圍計劃”,升級國際博士后創新創業園,升級博士創業園,推動高層次人才創業中心轉型發展,發起成立青島市人才創新創業生態聯盟,通過政府和市場兩只手,形成以市場為主體“引育留用”人才的內在驅動機制,讓人才創新創業“有政策助力、有平臺支撐、有資本支持、有服務保障”。
“中國青島藍色經濟國際人才暨產學研合作洽談會”是青島吸引集聚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智力的重要平臺。截至目前,“藍洽會”已累計發布海外人才崗位需求超過1.5萬個,吸引留青創新創業的海外高層次人才3000余名,創辦高科技企業800余家。成功舉辦4屆中國博士后創新創業成果大賽,吸引全球20余個國家的3100余個博士后創新創業項目參賽,創造產值超100億元。
10年來,我市人才創新創業載體不斷健全,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圍繞服務頂尖人才創業,2016年10月,全國首個院士專家創新創業產業園——青島院士專家創新創業園(院士智谷)正式投入運營。為更好地服務高層次人才,我市完成了高層次人才創業中心二期擴建工作,孵化總面積達到3.3萬平方米,累計扶持企業104家,集聚有關國家級人才12人。青島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湛山創客工廠”為廣大青年群體創新創業提供扶持和服務。正是憑借這些“硬核”與“溫情”并存之舉,實現人才與青島的雙向奔赴,讓各類人才各得其所大展其長,扎根青島、深耕青島,共創彼此高質量發展的美好未來。
本版撰稿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楊健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