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氣逐漸回歸,文旅“驚艷”出圈
“現在中山路的影響力太大了,國外的人都知道咱們中山路。”今年69歲的許榮華在老城區已經住了50多年,半個世紀以來,她看到了老城區從鼎盛到沒落,再到重新煥發新生機;老城區也見證了許榮華從青蔥少女到成家立業再到安享退休生活。
近年來,青島市傾注大量力量促進老城發展。2022年初,青島市啟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瞄準歷史城區保護更新、重點低效片區(園區)開發建設、舊城舊村改造建設、市政設施建設等方面,加快城市更新速度,讓1000多萬市民共享青島的發展紅利。
習慣了老城生活
一輩子沒舍得離開
10月11日,許榮華像往常一樣來到中山路附近散步,這是她幾十年養成的老習慣了。她告訴記者,在過往的半個世紀中,自己雖然換過幾處住所,但都沒有離開過老城,老城對她來說,像是一塊磁石,縱然這里有諸多不足,她卻不舍離開。
許榮華在十幾歲就搬來了中山路附近,之前在河南路上住,去年她的老房子被征遷了,“我習慣了在老城生活,所以又在北京路上另找了一處房子住。”
回憶起以前老城的繁華,許榮華如數家珍。“上世紀80年代,這里可繁華了。有賣衣服、賣鞋的,還有文具店、餐館等等,真是百花齊放,出了一個店緊接著下一個,店鋪非常多,要逛一整天才能逛完。”許榮華說,那時候有謙祥益、瑞福祥、婦女兒童商店、環球、春和樓、工藝美術品商店,再到后來的國貨、即墨路小商品市場。那是中山路最繁華的時候,當時從許榮華河北路家的陽臺窗戶往下看就能看到中山路,“經常是人頭攢動,非常熱鬧。”
許榮華之前是在電子儀表局工作,1970年進廠,作為當時只有當兵的、大學生才能進的企業,許榮華表示能進入非常榮幸,“我們廠上天入地的產品都能生產”。
許榮華還記得,當時他們5點下班后,她和同事就會急急忙忙趕往即墨路小商品市場,買東西、逛逛街,然后回家吃飯看孩子。“老城當年的繁華就像在眼前一樣。”許榮華說。
改造后街區太美
經常約老姊妹來逛
后來,老城區的繁榮慢慢消失。很多老字號搬走了,一些老鄰居也搬離了老城,年輕人買房也不會首選老城區,中山路沿街的商鋪很多被面向游客的干海鮮占領,本地人很少來這消費了。這讓許榮華非常傷感。
有人說這是中山路自建成后最低迷的一段時期,也正是這長久的低沉,當老城迎來新生的時候,才讓許榮華感受到強烈沖擊。
“現在老城區大變樣了,改造之后,建筑太美了,比如銀魚巷。”許榮華告訴記者,她現在經常約著老姊妹們去修繕好的銀魚巷、廣興里、四方路等街區逛逛。那里有很多新潮的東西,是年輕人的天堂,但對于老年人來說,他們也希望能看到很多新鮮玩意兒。
許榮華說,近幾年政府在振興老城區方面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比如前一段上街里啤酒節、整治老城沿街商鋪。許榮華說,看到政府下大力氣振興老城,她由衷高興。
當然,作為一名老城居民,在振興老城的過程中,許榮華也在不遺余力地發光發熱。作為中山路社區第十支部書記,許榮華也是一名志愿者。前一陣上街里啤酒節期間,中山路全新裸眼3D秀、教堂光影秀為老城帶來了巨大人流量,也打破了許榮華多年來對中山路的認知。除了白天巡邏站崗,那幾天她晚上也穿上紅馬甲,到中山路上協助引導市民和游客。
許榮華說,雖然自己年齡增加了,心理年齡并不老,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也希望能在退休后繼續發揮余熱。
“其實我們老年人思想都比較開明,也能接受一些新鮮事物。”許榮華說,希望老城區能多開設一些面向普通老百姓的活動場地和店鋪,如小音樂廳、咖啡小屋等,讓年輕人工作之余能找個安靜談心的地方。
明星紛紛打卡
有“80后老城人”的功勞
許榮華心心念念的銀魚巷近期也頻頻出圈。
最近,青島影帝黃曉明、黃渤回到家鄉青島,都不約而同來到銀魚巷打卡。不僅兩位青島藝人,包括馬伊琍、林允、毛曉彤在內的多位明星來到青島工作之余,也都來到這里休閑放松。
位于市南區寧陽路的“上街里·銀魚巷”,從去年開始經過改造逐步成為了一條網紅潮玩小街,各種咖啡館、潮玩店、首飾品店吸引眾多年輕人光顧打卡。這里也是青島市城市更新大潮中的重要一站。
擁有百年歷史的寧陽路,曾是青島一條頗具魅力的市井小街。青島市經過對老里院、老房子改造利用,對個別院落進行了功能升級,百年老街寧陽路變成了如今的銀魚巷。
白雪峰是上街里商業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1984年出生在青島老城,自2019年銀魚巷項目招標時起他就跟隨這個項目。
說到目前銀魚巷取得的成果,白雪峰說這與他們當時的預期很相符。“當時我們規劃在老城區做出一條有餐飲、零售、居住、辦公、展覽等綜合性功能的街區,因為整個青島都沒有這樣的街區,我們希望能做出創新。”白雪峰坦言,當時這個項目基礎比較薄弱,唯一吸引他們的是青島特有的里院建筑,但這些房子全部定位為危房,屋頂漏水、墻面酥堿、壁板開裂、局部坍塌等,基礎條件很不好。
所以在經過專家評審、方案評級后,他們才開始施工修繕。但修繕過程也遇到諸多困難,如修繕成本高,由于秉承保留原貌的原則,要先對結構進行修繕,對于不能使用的材料再尋找替換材料,使得成本增加。同時修繕周期長,如果全部拆了重建只需兩三個月,但是要對百年老建筑拆拆補補,再加上疫情,前后一共耗時近一年半,從2020年初開始,到2021年5月才完全修繕完。
修繕過程中也進行著業態規劃,白雪峰介紹,他們注重商戶品質、業態內容、品牌效益。同時,銀魚巷的商家們是一群有朝氣的年輕人,他們不希望被管束,不喜歡同質化的模式,而銀魚巷的模式很新穎正好符合他們。
目前銀魚巷匯集了眾多年輕人喜愛的店鋪,如咖啡店、古著店等等,前不久第一家酒吧噴氣洋行酒吧和第一家零售店銀魚百貨相繼開業。目前已經有20余家商鋪,接下來還會陸續引進。白雪峰介紹,銀魚巷街區目前的口碑和時尚度已經很高,除了明星會在這里拍戲取景外,也有很多明星會悄悄來打卡游玩。不僅如此,前來老城區打卡的明星藝人也對這里的街區模式感興趣,后續很有可能與銀魚巷或者其他片區合作,“他們旗下的一些餐飲品牌也看好這里,期待他們來這里開店。”
青島歷史城區更新
落地重點項目50余個
銀魚巷的出圈是老城復興的一個重要寫照。2022年,市南區按照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部署安排,把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列為“一號工程、一把手工程”系統推進,舉全區之力打造“青島上街里”,以“開局即決戰、起步即沖刺”的姿態,按照5A級景區標準打造中山路區域保護更新典范,推動打造“老建筑+新消費”“舊里院+新經濟”“原場景+新體驗”的業態場景,加快建設最具青島特色、兼具商貿活力和人居品質的歷史城區。
今年年初,以中山路、大鮑島為代表的青島歷史城區迎來歷史性時刻——總投資40億元的72個歷史城區保護更新項目集中開工。根據《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22—2024年)》,青島將開展總計約171萬平方米的建設工程,將配套實施55條、約25公里道路風貌改造提升,新建12個停車場,完成6個街心公園建設。
“未來3年,青島將持續推進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保護利用,打造兼具歷史文化風情和活力時尚元素的特色街區和5A級景區。”青島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說。目前,青島歷史城區更新已經落地重點項目50余個,儲備“網紅”項目100余個。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
[來源:半島都市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
使用微信 "扫一扫" 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