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公交網越織越密 出行路越走越暢
交通是城市經濟的脈絡和文明的紐帶,而作為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和城市形象的流動窗口,公共交通則常被譽為“城市的血脈”,流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10年間,滾滾向前的公交車輪,見證著青島的發展與變遷。從2012年到2022年,運營線路由397條增至928條;運營線路總長度由7610.4公里增至20332公里……如今,透過一扇扇公交車窗,跟隨著一條條公交線路,可以清晰地看到島城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在日新月異中迎來蝶變升級。
關鍵詞:便捷
市區公交站點500米全覆蓋
作為青島的“名片”,中山路串聯了青島近一個世紀的歷史脈絡,也蘊含了無數青島人的往日情懷。貫穿其中的2路線,承載了中山路60余年的時光記憶。“因為2路車橫穿青島老城區東西方向,每天客流量很大,要想讓市民出門乘車感受到方便,需要讓線路車輛保持整體運行秩序的穩定性。”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2路線駕駛員董文香說。以前,2路線由金壇路發往西鎮,2路區間由鎮寧立交橋西站發往鐵路青島站廣西支路,兩條線路重復過多,為優化公交線網結構,今年7月1日起,青島2路區間公交路線停運,優化調整2路公交路線,調整不產生新的公交盲區,并縮短了2路線高峰發車間隔,進一步提升了與地鐵3號線的接駁。
2路線的發展變遷,是時代發展的縮影,也是青島公共交通發展的見證之一。2012年至2022年,全市公交運營線路由397條增至928條,增長133.8%;運營線路總長度由7610.4公里增至20332公里,增長167.2%;運營車輛由6891輛增至10478輛,增長52.1%,其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由1851輛增至9800輛,增長了429%;日均客運量由302萬人次最高增至322萬人次,增長6.6%;市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100%,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60%,全市行政村客車(公交)通達率100%,位居全省首位、國內同類城市前列。
關鍵詞:服務
乘客滿意率提升至96%
穿梭于島城前海一線,城運控股交運溫馨巴士31路可以算得上是一條名副其實的“網紅”線路。作為溫馨巴士公司“元老級”的公交車駕駛員,今年60歲的耿義敬已經在31路公交線上工作了22年。每天凌晨4時40分,當城市還尚未蘇醒,耿義敬就已經駕駛著31路公交車出發了。“耿師傅每天早上5點準時到達書城站,他駕駛技術熟練、開車穩健、服務熱情,大家都喜歡他。”家住辛家莊附近的市民金家方表示,他每天早上都會坐31路早班車去第一海水浴場周邊遛彎,長年累月下來與駕駛員耿義敬早已成為了熟悉的朋友。
“乘客滿意,就是我的追求。”這是耿義敬最常說的一句話,也是島城公交人多年來不變的服務信念。在城市綜合交通領域,服務是“軟實力”,更是“硬本領”。自2020年7月6日調整重組以來,城運控股集團不斷豐富美好出行的服務內涵,并將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一個攙扶、一聲提醒“四個一”正式納入服務標準,推進服務標準化,集團責任投訴總量同比下降40%,乘客滿意率由組建前的91%提升至如今的96%。
關鍵詞:貼心
開發10余種特色公交
一條條鑲嵌在鄉間的農村公路,一輛輛穿梭在村落內外的公交車,連起的不只是萬水千山,還有村民們的致富希望,為助推鄉村振興注入了蓬勃力量。從2012年1月12日開通至今,穿行于嶗山深處的621路公交車已經運行了10余年。這條線路從汽車東站發往嶗山區沙子口街道竹窩社區,全程41公里,設置34個車站,沿線覆蓋村莊11個,并串聯起漢河小學、嶗山五中、青島二中、青島科技大學等多所學校,通過與其他線路換乘,沿途居民可以便捷通達主城區,很好地滿足上學、就醫、購物等各種出行需求。
近年來,青島公交充分發揮公交規模優勢,抓住青島地鐵開通、機場更替等交通變化機遇,通過細分客運市場,在滿足普通乘客出行前提下,開發了景點巴士、夜間巴士、城鄉巴士、高考專線車等10余種特色公交;首推解決高峰出行需求的“互聯網+公交快車”,成為行業“互聯網+公交”的成功實踐;創新實施“一線兩制”“季節性空調”模式,以高質量、多樣性的服務供給,加快青島公交由高滿載率向高舒適度便捷出行的轉變。
關鍵詞:綠色
減少碳排放約13萬噸
“10年前,我開的公交車還是柴油車,當時島城大部分公交車都是柴油車,現在純電動公交車數量已經越來越多了。”今年48歲的武健,是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隧道巴士公司6路線一名駕駛員,駕駛公交車已經有25個年頭了。2015年,武健駕駛的6路線更換了純電動公交車,隨著車型不斷升級,車廂越來越舒適,公交駕駛員的勞動強度也在不斷降低。
在公交集團隧道巴士公司第六分公司武昌路公交停車場,場站內干凈整潔,純電動公交車充電樁排列有序,一排排公交車正在充電,調度室、維修區、辦公區、職工餐廳、更衣室等區域功能劃分明確,配置齊全。“10年前,公交場站可不是這個樣子的。”武健告訴記者,隨著純電動公交車的普及,公交場站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從原來功能單一的停車場,變成了集辦公、維修、休息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智慧化公交場站。
從傳統的汽油車到零污染、零排放的新能源車輛,島城公共交通之變折射出城市之變,也體現出居民出行方式、生活質量之變。據測算,對比傳統柴油車,10年來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公交車減少碳排放約13萬噸。
關鍵詞:智能
移動支付讓出行更便捷
“現在運行的雙源無軌電車,配備了多種‘黑科技’,這在以前壓根不敢想。”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2路線駕駛員董文香說。現如今,2路運行的50輛車全部為宇通雙源無軌電車,所配備的自動噴淋滅火裝置、易燃揮發物檢測設備、手電一體電磁式電動擊窗器、車頭車尾雷達、無死角車載監控設備等,讓車輛運行更安全。
如今,全市建成了城市公共交通智能應用示范工程,公交車輛全部實現智能查詢和遠程調度,實現公交車智能調度全覆蓋。同時將電子站牌建設納入“智慧城市”規劃,在市區部分公交站點試點建設電子站牌。目前,全市公共交通全領域(公交、地鐵、有軌電車)均具備微信、支付寶、銀聯等主流移動支付方式。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吳冰冰 攝影報道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