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夜食堂:讓夜經濟“膾炙人口”
深夜11點,主打拉面、燒烤的王老頭拉面館依舊熱鬧,大廳擺放的十幾張桌子坐滿了人,拉面、燒烤、啤酒……食客們吃得不亦樂乎。下班不久的宋巖也是其中之一,他一口氣吃完了一份拉面和幾串烤肉,疲憊的身體得到了美食的慰藉。
在青島,像宋巖這樣鐘情于深夜食堂的人不在少數。他們中既有本地的上班族、自由職業者,也有八方游客。在持續攀升的客群推動下,飯店營業時間不斷延長,來自美團的數據顯示,青島餐廳的平均打烊時間為23點32分,與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的數據基本持平。
一晚有三個就餐高峰時段
王老頭拉面館位于云霄路—閩江路區域。作為島城最知名的美食街,這里是深夜食堂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午夜時分,有二十多家飯店正常營業,其中近三分之二是燒烤店。
負責人王成告訴記者,王老頭拉面館以24小時營業為特色,夜班(21點-次日9點)能接待客戶80組左右,是白班(9點-21點)的三分之一。每天的零點到三點是夜班就餐高峰時段,客人主要是代駕司機、外賣小哥和加班職員。相比白天的客人,夜晚的客人更放松,人均消費金額也會高一些。
王老頭拉面館向東約300米是島城最出名的深夜食堂之一——三寶粥店。在閩江路美食街,它已堅持24小時營業近20年。三寶粥店夜班經理薛虎告訴記者,消費旺季,深夜到店的客人眾多,凌晨三四點仍會出現排隊叫號的情況,夜班(21點-次日9點)銷售額與白班(9點-21點)基本持平,12個小時能接待客人150多桌。
“夜場的客人主要集中在凌晨5點以前,分為22點、凌晨2點、凌晨4點三個就餐高峰時段。”薛虎介紹,客人中既有加班的白領、夜班的職員,也有各地的游客。
在傳統的飯店、餐廳之外,一種名為“餐吧”的深夜食堂近年也在島城蓬勃“生長”。
位于中聯廣場里的花兒胡同音樂酒館就是其中的代表。17點到21點,這里是燈光明亮的餐廳,以餐飲為主,空氣中飄蕩的是舒緩的民謠;21點到次日凌晨2點,這里就變成了音樂酒吧,有歌手在舞臺上獻藝。
花兒胡同音樂酒吧中聯廣場店店長安杰表示,在他看來,餐吧與一般餐廳的最大區別是提供了一種不同的社交方式,“這里不是單純的飯店,也不是單純的酒吧,這里的顧客很自由,無論是喜歡交友還是喜歡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空間。”
燒烤為何“一家獨大”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盡管島城的深夜餐飲發展紅火,但與市民和游客的期待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近日,記者實地探訪了市南區閩江路,市北區豐盛路、埠西市場和李滄區巨峰路四片深夜食堂聚集地發現,40多家深夜營業的飯店中,主營燒烤的門店占半數以上。
青島深夜食堂燒烤“一家獨大”的狀況與外地城市形成了鮮明對比。記者登錄某點評網站,在智能排序模式下,以區為單位生成飯店列表,分析前30家晚11點后仍正常營業的飯店后發現:市南區的深夜食堂共有8個主營品類,其中燒烤店有18家,占比60%;市北區的深夜食堂有9個主營品類,其中燒烤店有15家,占比50%;李滄區的深夜食堂有7個主營品類,其中燒烤店有19家,占比63%。
隨后,記者又以同樣標準檢索北京市朝陽區、上海市靜安區和廣州市越秀區。在北京市朝陽區,深夜食堂共有13個主營品類,數量最多的是燒烤店,共有9家,占比30%;在上海市靜安區,深夜食堂共有11個主營品類,數量最多的是小龍蝦店,共有8家,占比27%;在廣州市越秀區,深夜食堂共有14個主營品類,數量最多的是火鍋店,共有7家,占比23%。
該怎樣解讀燒烤在青島深夜餐飲領域的“一家獨大”?
齊鵬飛在市南區北京路上經營一家名為大鵬燒烤海鮮家常菜的飯店,每天晚6點至次日凌晨2點是最忙碌的時候,25張桌子經常客滿。齊鵬飛認為,燒烤店之所以成為深夜餐飲領域的“霸主”,因為它最符合夜經濟參與者的需求,“夜間出來活動的多是年輕人,他們對燒烤有著特殊的偏好。在全國很多城市的深夜餐飲市場上,燒烤都是重要的品類,青島不過是更進一步。”
青島市飯店和烹飪協會會長楊巖有著不同的看法。楊巖告訴記者,燒烤的“超高占比”與青島深夜餐飲市場發展不充分有關。“夜餐飲和夜經濟是深度綁定的。在夜經濟發展好的地方,各個層面的參與者都有,夜餐飲會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相比先進城市,青島的夜經濟發展還相對滯后,引流能力有限,除了燒烤等少數幾個品類外,大多數品類的飯店夜場難以有效運轉。”楊巖說。
除了品類單一之外,油煙、噪聲擾民也是深夜食堂所面臨的突出問題,這一點在夏季最為明顯。以7月為例,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和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就收到市民關于餐飲單位深夜擾民的投訴近200條。
照亮深夜餐飲的“星空”
現代城市是24小時不停運轉的城市,夜經濟在城市經濟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22-2023年中國夜間經濟行業發展與消費者調研報告》的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中國夜間經濟規模快速增長。截至2020年底,中國夜間經濟規模突破30萬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了5.0%,預計2022年將突破40萬億元。作為夜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夜餐飲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青島市政協常委、山水怡人園林生態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輝崙長期關注夜經濟發展。他認為,夜經濟已成為城市經濟的“晴雨表”,作為重要的夜經濟要素,深夜餐飲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一個良好的深夜餐飲生態應該是‘滿天繁星,眾星捧月’的態勢,有龍頭企業帶動,有多種企業參與,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下一步,青島可以借鑒外地做法,以深夜餐飲為抓手,提升夜經濟活力。一方面,可以積極引進餐飲網紅企業提升關注度,一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過行業補貼、稅費減免等方式鼓勵多種門類餐飲企業延長夜間營業時間,打造叫得響的標志性街區。”張輝崙說。
事實上,經過多年發展,青島已成長起一批餐飲特色街區,但在一些人看來,這些餐飲特色街區在深夜餐飲領域的存在感不強,特色也不夠鮮明。
“全國知名的深夜餐飲街區各有各的特色,北京的簋街有小龍蝦,上海的158坊有各國美食,廣州的寶業路有粵派海鮮,武漢的吉慶街有各種小吃,具有標識性。”作為一名“出差達人”,市民張新建議,青島的餐飲企業應該主動作為,在開發特色菜品上多下功夫,求新求變,主打創意牌,以特色菜品吸引更多關注。
深夜餐飲要持久健康發展,離不開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每到深夜餐飲消費的旺季,市民關于油煙、噪聲、環境衛生的投訴就增多,由于一些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周邊居民和商戶的關系經常處于緊張狀態,不利于發展深夜餐飲。”市人大代表、山東文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張寧認為,實現深夜食堂的“百花齊放”,應該在商家經營和市民生活中尋求一個平衡點。這既需要城市的建設者和管理者在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上下功夫,也需要深夜食堂的經營者加強自我約束,減少擾民行為。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崔武 文/圖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