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0月9日訊 城鄉建設是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為轉變大量建設、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建設方式,青島市緊緊抓住全國首個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重大機遇,加速推動城鄉建設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2021年青島單位GDP碳排放強度相比2020年下降4.48%。根據《中國凈零碳城市發展報告(2022)》,反映城市碳排放水平以及治理情況的碳排放指數方面,青島位列樣本城市第一。2022年8月24日,青島市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工作通過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專家組中期評估驗收,總結形成一系列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對全國推進綠色低碳建設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系統謀劃,構建全覆蓋的綠色發展體系
青島成立由市長任組長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包括32個部門和單位,頂格推進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工作,實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加強清單化管理、責任化落實,做到全市上下“一盤棋”。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的實施意見》,系統謀劃編制城鄉建設綠色要素全覆蓋的指標體系,把試點工作細化為構建綠色金融體系、提升綠色生態水平、建立綠色建造體系、增強綠色生活體驗4大類32項具體任務。強化頂層設計,圍繞城市建設綠色發展領域,制定《青島市綠色城市建設發展專項規劃》等專項規劃7個,發布《青島市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64個,編制《青島市綠色生態城區建設技術導則》等標準導則12個,夯實綠色城市建設發展的制度體系。
金融協同,完善軟硬結合的措施保障機制
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金融協同,全民參與的綠色低碳發展氛圍。分門別類制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建筑節能、清潔能源供熱、建筑產業化等綠色項目和企業給予資金扶持。培育具有青島特色的綠色金融支撐體系,印發了《關于金融支持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廣市場應用模式和綠色信貸產品服務等八類措施支持綠色城市建設。形成綠色城市建設金融信息共享平臺,通過向金融機構推送白名單,加大對綠色項目和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試點推進以來共對接113家次,促成貸款金額4億元。充實金融儲備,青島市與建設銀行、銀河證券等多家總部機構簽訂合作協議,為綠色城市發展儲備綠色金融支持額度共計3500億元。建立綠色建筑預認定與綠色金融聯動發展機制,加強對星級綠色建筑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22年6月末,青島綠色貸款余額2902.8億元,較年初增加468.9億元,同比增速57.4%。開展綠色保險實踐,先后落地了全國首張超低能耗建筑性能保單、全國首個綠色建材領域險種、全國首張“綠色建材保證保險”、“減碳保”建筑節能保險保單及公共機構類“減碳保”建筑節能保險保單。推進綠色債券發展,發放全省首筆5億元“碳中和”債券和首筆1000萬元“碳中和”貸款,2022年青島市政集團發行6.65億元綠色債券,用于建設運營城陽區污水處理廠項目。
分級落實,統籌全過程的項目支撐載體
統籌城鄉建設全過程各環節,在基礎設施方面,開工建設72公里膠州灣海底天然氣管線工程,推進全域“煤改氣”。開展污水金融支持工程,國際水準建設261.7平方公里的海綿城市,168公里地下管廊。中心城區公交車在保留必要燃油車作為應急運力基礎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車,大力修建充換電設備。在新建建筑方面,100%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將綠色建筑星級、裝配式建筑比例等要求納入土地出讓條件,加強設計、施工、驗收、運行全過程監管,確保綠色性能落地,建成綠色建筑8286萬平方米,推行星級標識綠色建筑2135萬平方米。在既有建筑方面,采用“先干后獎”的市場化機制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和能效提升,探索將民用建筑用能監管平臺升級為建筑領域碳排放監測平臺,實施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3800萬平方米,開展公共建筑能效提升818萬平方米。在建造方式方面,推動建筑產業化和建筑智能化協同發展,新建民用建筑中按照50%的比例全面推廣裝配式建筑,在建筑全過程開展BIM技術應用試點,開工裝配式建筑3300萬平方米,培育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16個。在建材應用方面,推廣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開展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試點,完成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2.14億噸,節約土地約21418畝,減少對周邊土地和水源的污染約64254畝,實現產值約210億元,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72%,遠超全國40%的平均水平。
共建共享,增強全民綠色生活體驗獲得感
以增強市民認同感、自豪感、幸福感為目標,不斷提升居民生活舒適度和綠色體驗感。加速建設重點醫療衛生項目,配套完善新建改建中小學校,加強高鐵、地鐵、高速、軌道交通的全方位綠色出行配套建設,推進主題公園建設、老舊小區改造。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創造了“最美綠道”“最美公交線路”“后岔灣觀景臺”等讓全國網民爭相打卡的“網紅”風景,使青島擁有了集生態共享、文化展示、旅游休閑以及產業升級于一體的世界級最美海灣,試點期間建設286公里綠道,完成口袋公園建設129個,立體綠化370處。創新開展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系統查找分析“城市病”,探索打造房屋全生命周期、智慧物業等管理服務信息平臺,努力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辦事更方便。推進停車資源開放共享,完成300個機關事業單位共享停車場智慧化改造,完成155個酒店、商場、寫字樓等經營性停車場開放聯網共享,推動20個居住小區開展停車設施錯時開放共享試點。鼓勵低碳生活,向市民推介“碳普惠平臺”,通過綠色出行等數據計算產生減碳量,市民通過平臺將減碳量兌換成現金卡券、優惠券用于日常消費,獲得碳減排榮譽電子證書,提升全社會降碳意識。
示范引領,培育綠色低碳的試點片區典型
按照不同城市區域的不同發展功能,以差異化發展的思路,在環膠州灣城市發展核心區域布局5個試點片區,發揮重點片區輻射帶動作用,培育上合示范區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驗區、國際郵輪綠色港區試點、中德生態園零碳園區、奧帆中心零碳社區等試點片區。奧帆中心零碳社區作為全國首個既有社區改造零碳社區項目,獲得2020年度“零碳中國”優秀案例,通過綠色供能逐步實現20萬平方米社區能源消耗直接碳排放強度降低至零。青島自貿片區編制《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獲省政府制度創新成果在全省推廣。以超低能耗建筑為特色,構建中德生態園零碳產業發展綜合園區,啟動了中德未來城、國際資源配置中心2片零碳試驗區的規劃建設,探索零碳技術的具體實施路徑。國際郵輪綠色港區以既有建筑綠色改造為抓手,推動老港區低碳轉型,“港產城”融合發展。500萬噸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零碳工廠設計以零固廢、零廢水、零廢氣、零廢熱、零能耗為目標,實現建筑廢棄物100%的資源化利用。
產城融合,帶動城市建設全產業鏈綠色發展
鼓勵企業做大做強,推動出臺我市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十六條措施,31家建筑業企業資質晉升一級,鞏固拓展建筑業保證保險試點成效,盤活企業資金48.5億元,有效減輕企業資金壓力。在政府投資項目中規模化推廣綠色建材,創新搭建全國領先的“綠色招采”建筑產業互聯網交易平臺,截至目前入庫綠色建材784個,累計采購各類綠色建材交易額達15.21億元。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總投資130億元的青島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生態園在上合示范區開工。推進以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為主的新型建筑產業化發展,培育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16個,其中省級基地11個,國家級2個,年產值達87億元,市場供需平衡。引導重點片區相關產業集聚發展,在中德生態園建立以被動房技術為核心的產業聯盟,年產值可占被動房同類產品全國市場的20%。在上合示范區加速推進重大引領性項目,開工建設總投資6.26億元的上合能源島清潔供能項目和總投資15.66億元的上合如意湖景觀工程,推動相關綠色產業集聚發展。作為青島市創建的綠色生態城鎮之一,萊西夏各莊鎮依托綠色建筑發展框架,培育綠色建筑產業園建設,產業園規劃總面積約6平方公里,投產億元以上項目27個,2021年實現綠色產業產值28億元,示范基地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下一步,青島將進一步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雙碳”戰略,以“城鄉建設領域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為目標導向,從建設綠色低碳城市、打造綠色低碳縣城鄉村兩大維度,圍繞優化城鄉結構和布局、提高綠色低碳建筑水平、提高基礎設施運行效率、優化城鄉建設用能結構、推進綠色低碳建造、推動農村清潔取暖等重要方面,創新思路、改進方式、加大力度,推動產城融合和綠色產業經濟集聚發展,加快青島市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取得更大突破、展現更大作為,力爭在全國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和綠色低碳發展工作中爭當排頭兵。(信網記者)
[來源:信網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