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無論何時,“青島好交警”從不缺席!這座城市因他們更有溫度
無論是繁忙的早晚高峰,還是風雨交加的惡劣天氣,亦或是生死救援的緊急時刻,“青島好交警”從不缺席,他們讓城市更有溫度——
他們,永遠在路上
提到交警,每個人都不陌生,因為他們一直在路上,就在離你最近的地方。
一身鮮亮的警服,在為民服務,在保障道路暢行上,他們永遠沖在最前面,走在最前沿,奔在最前方。
青島交警,就是一個這樣的群體。他們每天準時出現在島城的大街小巷,始終奮戰在公安交管工作一線,是指揮交通的閃亮路標,是廣大司機的知心朋友,是島城市民的貼心鄰居,更是城市文明的靚麗風景線。
傳承
——“我要沿著父親走過的路,做出自己的成績。”
一年前的今天(10月3日)凌晨1時許,青島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同三高速公路大隊二中隊原中隊長李涌在執行國慶安保任務時不幸犧牲。
李涌走了,令我們無比痛心。但李涌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 每一位路過執勤點的司機都記得他,每一位享受安全、順暢交通的市民都記得他,這座充滿大愛的城市記得他。
緬懷,是為了更好地傳承,是為了不忘英模的追求與遺志。青島同三高速交警大隊在李涌生前所在的二中隊成立了“李涌黨員先鋒突擊隊”;市北交警大隊在山東路延吉路路口設置“模范標兵崗”;市南車管分所在業務大廳窗口設立“學習李涌先鋒崗”……青島交警各大隊相繼開展向李涌學習活動。
李涌走了,昔日的戰友們接過旗幟,擦亮警徽,在守衛島城道路平安暢通的事業上繼續前行,也讓“青島好交警”成為青島一張亮麗名片。
近日,見到李涌的女兒李圣時,她剛和同事一塊外出拍攝結束。雖已入秋,但島城中午的陽光依舊火熱,李圣的臉上有了明顯的“曬痕”,比起去年黑了些許。在李涌離去的第116天后,他的女兒李圣追隨父親足跡加入了警營。“在我穿上這身警服之前,‘交警’對我而言,就是爸爸。一個日夜加班,忙于工作的爸爸;一個每次家長會,都會缺席的爸爸……”李圣說,以前只知道交警工作忙、工作累,而當自己也成為交警后,才切身感受到了“忙”和“累”的真實滋味,更感受到了一名交警的職責所在。
按照規定,李圣入警后,可以繼承父親的“111871”警號,但李圣婉言謝絕了。“‘111871’這串數字代表的是爸爸,也只能是爸爸。那是屬于他的榮譽。我要沿著父親走過的路,做出自己的成績。”一枚新的警號“191151”掛在她的胸前,銀灰色的數字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亮。
她說,“穿上這身警服,是我紀念爸爸最好的方式。我會像父親那樣去戰斗,風雨無阻、日夜兼程,用摯愛守護群眾,用行動踐行使命,努力做一名好交警。”對李圣而言,這身警服的背后,是榮譽,也是傳承父親意志的精氣神所在,更是青島交警肩上的責任。
奉獻
——“交警就是一個為老百姓服務的職業。”
在任何一個繁忙的早晚高峰期,我們都能看到馬路上他們執勤的身影;不管天氣狀況多惡劣,酷暑風雨、寒冬飄雪,他們都會準時出現。
他們不是在執勤,就是在去執勤的路上。“我們交警有一句話,叫‘風聲雪聲就是命令’,越是惡劣天氣,不用上級安排,我們按照預案就會立即開始行動。”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市南大隊文登路中隊中隊長曲建濤說,交警的辦公室就是在路面上,越是惡劣天氣,越要在路上。
他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文登路中隊轄區有“三多”,景點多、學校多、老舊小區多,中山公園、海底世界、海軍博物館、網紅墻等,“十一假期,人流量、車流量較大,會比平時在路上的時間要多。”曲建濤告訴記者,這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候,不僅要做好日常巡邏,早晚高峰執勤,還要隨時應對各類突發情況。
對待工作,認真拼命;對待群眾,全心全意。無論是13年來結對幫扶的孤寡老人,還是事故當事人,曲建濤都在用心用情去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交警,就是一個奉獻的職業,就是一個為老百姓服務的職業,通過我們的努力,能給老百姓帶來哪怕一點點的方便,也對得起我們這個職業,也對得起黨和國家對我們的殷切期望。”當被問及如何看待“交警”這個職業時,曲建濤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短短的幾句話,“青島好交警”曲建濤用16年去踐行,并將繼續。
交警是一種職業,又不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責任和使命,他們始終將群眾放在心上,總會第一時間出現在需要的地方。
李涌離開一年了,我們懷念他,他是我們的英雄,也是青島交警的一面旗幟。在平凡而又光輝的一生中,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的“三牛”精神。如今,更多的“李涌”在繼續戰斗,更多的“青島好交警”在平凡崗位上不斷涌現:26年堅守一線,即使肋骨斷了,也輕傷不下火線的交警市北大隊副大隊長田明禎;在實現城市交通路網暢通過程中,立足實際、總結經驗,創造出一套自己的“執法寶典”的交警支隊同三高速大隊政治協理員紀尚松;為拉住試圖沿著斑馬線飛奔沖過馬路的學生,而重重摔在地上“最美一拽”的輔警付昭霖……奉獻成為“青島好交警”的最美品質。
他們在路上,我們就會更安心;
他們在路上,道路就會更加暢行;
他們在路上,這座城市就會更加有溫度……(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梁超)
[來源:觀海新聞 編輯:李源菁]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