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中不足!沿海救生設施存“盲點”
5月的島城,“紅瓦綠樹、碧海藍天”吸引各地游客。近年來,為了能在危急時刻挽救生命,青島在海邊增設救生圈、救生繩等設施。連日來,半島全媒體記者從八大峽至石老人浴場沿海岸線探訪,發現有的點位救生圈不見蹤影,部分區域救生圈設置存“盲點”。由于存在丟失和維護等問題,救生設施的配備及管理也面臨一定的難題。
沿海千米,僅一個救生圈
“前海一線的救生設施,有的缺失,有的破舊,維護得一般。旅游旺季馬上來了,希望相關部門能夠重視,為海濱美景設好安全防線。”近日,市民向記者反映海邊救生設施缺失問題。
5月11日,記者從劉家峽路飛洋游艇碼頭出發,沿海邊走到達八大峽廣場東北角,這段距離將近一千米,而公共區域內只發現一個救生圈。市民王先生表示,“我認為,在這些沒有配備專業救援隊伍的地方,應該設置適當密度的救生圈、救生衣等,以備不時之需。”
在八大峽廣場東北側,記者看到三個救生圈,這些救生圈沒放置在救生架上,而是用鐵絲綁在海邊護欄上,有的救生圈表面存在破損。沿西陵峽路向棧橋方向行走,幾百米距離內有一個救生架,上面的救生圈不知所蹤,取而代之的是件破舊的救生衣,救生衣背面破了一個大口子。從海上皇宮至棧橋浴場西側,沿海岸線只發現一個救生圈,還有一個救生架上空空如也。記者注意到,救生架的金屬牌上印著“救生設施 非急勿用 擅動必究”字樣。
系了“死扣”,不容易取下來
記者步行至棧橋景區,發現棧橋上安裝了至少4個救生圈。景區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王萬波表示,棧橋上的救生圈是該中心放置的。“我們一看消耗情況,二看有沒有損壞的,(我們)還有庫存,基本上一半一半。前些年救生圈存在一些丟失的情況,近幾年情況改觀不少。”
沿海岸線一路向東,記者在太平路沿線沒有發現救生圈等設施的影子。在花石樓至太平角公園南端,海岸線上只發現兩個救生圈。“離著這么遠,如果真發生意外,能不能發現救生圈都是個問題。就算及時發現了,一來一回拿救生圈也要浪費不少時間。”游客趙女士說道。
記者走訪發現,沿海有的救生圈安裝在專用支架上,有的用繩子或鐵絲綁在護欄上,是的則直接掛在護欄上。記者看到,有的救生圈要想使用,需要解開5個繩結,還有的固定繩結是“死扣”。
無奈
應由誰來設置,并無明確管轄部門
2013年5月,八大峽街道曾在前海一線投放一批公益救生箱。2015年,八大峽街道又在前海一線安裝一批救生設施,在每個入海口設置一個,這批設施由救生圈支架和宣傳牌組成,設有卡槽和插銷,只需3秒就能取下救生圈。
5月12日,記者咨詢八大峽街道辦事處,城區發展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此前幾年,每年夏天都會在轄區前海一線投放救生圈、救生衣等設施,因為這些救生設施不是固定的,投放以后常會遭到人為破壞或者用完后不放回原處,還有的拿走私用。
“街道辦事處沒有義務設置救生設施,我們也是為了居民游客的安全考慮,其實這不在我們管轄范圍內。我們定期會安排人員進行巡查,發現缺失了就補充,(錢)都是從我們街道自己財政走的。等天氣熱了,海邊市民游客多了,我們會加強巡查。”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青島沿海的街道辦事處中,設置救生設施的不算多,“對于在海邊設置救生設施,目前沒有明確的規定要求具體由哪個部門來負責。”
對于八大峽廣場海邊救生設施,工作人員表示不在其管轄范圍,建議咨詢青島海濱風景管理處。記者隨后咨詢了八大峽景區管理服務中心,有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主要負責綠化管理、公廁保潔等,對于救生、急救等方面并不涉及,之前也沒有專門設置過救生設施。
記者注意到,城市管理部門也曾在海邊設置過公共救生圈,還有的是救援隊自費設置。
幕后
志愿者在行動,希望配備救生設備
5月12日,記者來到五四廣場,幾名頭戴紅色帽子、身穿紅色馬甲的救援隊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記者了解到,救援隊員來自侯豐攝影海岸救援隊,這支隊伍一直活躍在五四廣場周邊,為游客提供免費救援服務。十余年來,他們無數次跳入海中救起落水或溺水人員,將60多條生命從死神手中拉回來。經歷了這么多驚心動魄的救援過程,對于救生設備的重要性,隊員們感觸頗深。
“以前海邊曾經放置了一些救生圈,但是沒有專人看護,最大的問題是容易丟。”救援隊侯隊長表示,“我們現在把救生器材放在兩個流動自行車上,每天隊員輪崗在海邊巡護,發現問題第一時間施救,這樣不僅避免了救生器材的丟失,還方便了我們的使用。”
侯隊長介紹,為了把救生工作做在前面,救援隊向相關部門申請后,從去年開始就在在海邊危險區域設置了四個咨詢臺,咨詢臺放著救生宣傳冊、應急藥品以及救生器材等,普及應急救援知識。“這樣一方面方便使用,另一方面可以加強游客的自我防護,提高安全意識。”侯隊長說道。
崔得國參加救援隊三年,已經營救過多名落水者。他告訴記者,救生設備的設置有改進空間,“例如在五四廣場東側壩頭這一塊,臺風來的時候浪很大。個人建議設置三個救生圈和救生纜繩,方便救援。”崔得國建議,沿海一線可多設置救生設備,遇到危險時能派上用場。
延伸
市民建議設置便民“小藥箱”
沿海游客很多,萬一受傷了要是有個藥箱就好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不少市民呼吁在前海一線設置應急救援設備及“小藥箱”。
張先生告訴記者,在海邊時有摔傷或者發生意外,設置個小藥箱就能滿足游客應急所需。據張先生介紹,有一次一位家長帶著孩子在海邊玩耍,孩子撿貝殼劃傷了手,當時鮮血直流,家長一時不知所措,“事發時情況緊急,幸虧一位游客將隨身攜帶的創可貼給了孩子,這件事對我啟發很大,呼吁能有愛心企業提供這些便民小藥箱。”
“別看小小的便民小藥箱,游客遇到身體不適的情況可以找它解決,我去外地景區旅游的時候就看到過。”市民郭先生說道。
此外,還有市民建議便民小藥箱里面不僅放置創可貼、棉簽、繃帶、風油精等物品,還可以放置地圖、雨傘等物品。在不少市民看來,設置便民小藥箱看似是小事,但是體現的卻是暖心服務,傳遞的是城市關懷和溫度。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鑫 劉玉凡 王洪智
[來源:半島都市報 編輯:椰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