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集中發力,全面推進!今后五年,青島要建“六個城”
進入“黨代會時間”的青島,正匯集眾智,加緊謀劃青島今后的發展大計、繪制發展藍圖。
報告鮮明提出,將“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為今后五年及更長時期發展總目標,描繪了“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
為實現這一目標,今后五年,青島將努力在三個方面“實現新突破”——在增強綜合發展實力上實現新突破、在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上實現新突破、在建設人民城市上實現新突破。
將更加注重強化大城市功能,突出四個發展導向:突出“引領型”發展導向、突出“創新型”發展導向、突出“樞紐型”發展導向、突出“共享型”發展導向。
按照“四個發展導向”,黨代表報告提出,今后五年,青島重點要在打造“六個城市”——現代產業先行城市、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灣區城市、現代化治理樣板城市上集中發力、全面推進。
這“六個城市”是青島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要特質、重要任務和重要發力點。
01
現代產業先行城市
“現代”是與“傳統”相比較而言的。現代產業,通常指生產技術更新快、機器設備先進、資本較密集、生產效率較高、增長速度較快的產業部門,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才開始出現并發展起來的。
毫無疑問,現代產業是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要表征和關鍵支撐。青島要實現“引領型”發展導向,主要是發揮現代產業的引領作用。
經過接續努力,青島實體經濟的根基更加牢固,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等引領型大項目落地建設,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2個產業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青島躍居先進制造業百強城市第7位。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動能迅速起勢,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四新”經濟、海洋經濟增加值占比均突破30%……這為青島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夯實了根基。
黨代會報告提出,加快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與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相互促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和國家級服務經濟中心。制造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左右,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12%左右。
過去,青島以制造業起家,是知名的品牌之都,曾創造過“上青天”的輝煌,成就了城市的光榮與夢想。
將來,青島如果能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上實現突破,成功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就能重塑產業競爭力,再創城市新輝煌。
02
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
海洋,貫穿全篇,是本次黨代會報告中的熱詞。
未來五年青島“一都一城”的城市愿景中,“活力海洋之都”領銜。報告把“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作為重點打造的“六個城市”之一,把“更加注重經略海洋,全面增強向海圖強發展優勢”作為全力抓好的十個方面工作之一,作出全面部署安排。
用意和指向非常明確,那就是要聚力打好“海洋牌”,把海洋作為引領城市發展的重要抓手。
青島依海而生,向海而興。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是最鮮明的特色優勢。目前,青島聚集了全國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發平臺和50%的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涉海資源集聚且豐富,青島在全國獨一無二。過去五年,青島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超10%。
發揮好這個特色優勢,就能為今后的青島發展增添勝算。
如何引領?黨代表報告提出,以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重點,培育發展一批高端海洋科技產業和項目,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現代化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全球現代海洋產業中心、全球海洋生態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務交流中心,形成海洋經濟發達、海洋科技領先、海洋生態優良、海洋文化先進、海洋治理高效的顯著優勢,在全球海洋城市中的影響力不斷提升。
03
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堅持創新引領,是應對發展環境變化、增強發展動力、把握發展主動權,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根本之策。
青島始終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全面塑造城市發展新優勢。
五年來,青島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加快建設,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成效顯著,獲批組建國家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高新技術企業達5500家、增長3.1倍;城市創新能力評價位列全國第10,進入第一梯隊。
本次黨代會報告把“創新型”發展導向,作為今后青島要突出的四個發展導向之一,把“國際化創新型城市”作為重點打造的“六個城市”之一,把“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全面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水平”作為全力抓好的十個方面工作之一,“加碼”創新,謀求創能能力水平的再突破。
黨代會報告提出,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布局重大創新載體,培育戰略科技力量,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服務國家參與國際科技競爭,打造國家東部沿海重要的創新中心。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萬家,城市創新能力保持國家創新型城市前10名。
04
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城市,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要素流動的節點、資源集聚的載體。
作為沿海開放城市,青島有著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區位優勢。五年來,青島貨物進出口額跨越三個千億臺階,達到8498億元,躍居全國城市第9位;年均實際使用外資占全國4.1%、全省39.3%。青島港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分別躍居全球第4位、第6位,海鐵聯運量穩居沿海港口城市首位,躋身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在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中,青島扮演著戰略節點角色,大有可為。
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關鍵是要增強引領區域發展、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能力,“打造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是提升這些能力的重要途徑。
黨代會報告提出,著力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構建海陸空鐵“四港聯動”高效物流體系,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重大平臺制度型開放取得明顯成效,對RCEP經貿規則應用形成示范效應,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加完善,服務業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國際雙向投資持續穩定增長,內外貿一體化突破發展,國內國際雙循環更加暢通,基本建成國際貿易中心城市,更好發揮改革開放排頭兵作用。全市貨物進出口總額穩居全國第一梯隊,累計使用外資超過350億美元。
05
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灣區城市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
黨代會報告在回顧五年來改革發展的實踐歷程時“深刻體會到”:造福人民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盯住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謀實事、辦實事,凡是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都要堅決辦、及時辦、認真辦,把好事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
五年來,青島民生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貧困人口和貧弱村全部脫貧摘帽,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萬元、增長43.6%,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到202.9萬人,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540所,駐青高校達29所,累計籌建保障性住房20.5萬套……
黨代會報告把“精彩宜人之城”作為今后五年的城市愿景之一,突出“共享型”發展導向,把“打造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灣區城市”作為重點打造的“六個城市”之一,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打造人民滿意的幸福美好家園”作為全力抓好的十個方面工作之一,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努力創造更多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共同富裕成果。
報告提出,彰顯山海城灣一體特色,建設活力充沛、環境優美、社會安定、文化繁榮、開放包容的美麗灣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取得整體性、突破性成果。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推動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不斷完善。
06
現代化治理樣板城市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問題。
于一個區域、一個城市而言,現代化治理同樣重要而迫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加強和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把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作為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的關鍵抓手。這凸顯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五年來,平安青島、法治青島建設不斷深化,掃黑除惡扎實展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加快推進,但仍存在薄弱環節。
黨代會報告把“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為今后五年乃至更長時間全市奮斗的總目標,治理現代化是應有之義,因此把“打造現代化治理樣板城市”作為重點打造的“六個城市”之一,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作為全力抓好的十個方面工作之一。
報告提出,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平安青島、法治青島建設深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長效機制更加完善,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加快建設。 “六個城市”建設指向清晰,目標高遠,任務明確,是青島“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任務書、路線圖,只要真抓實干、埋頭苦干、久久為功,就一定能早日將城市愿景變成美好現實。
作者 | 觀象君
[來源:青報觀象山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