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公廁里掃碼取紙,隱私會泄露嗎?
“最近我發現浮山后的公廁安裝了掃碼機,掃碼會不會泄露個人隱私啊,通過公益設施獲取個人信息合適嗎? ”近日,讀者王先生致電晚報,道出了疑惑和擔憂。記者隨后走訪了市區多個公共廁所,掃碼取紙的設備確實有,數量不多,是第三方商家安裝,想用的時候掃碼關注公眾號、觀看廣告就可以自動出紙。正常來說,正規商家的二維碼沒有泄露隱私的風險,但如果不放心,也可以不用,可以找公廁保潔員要紙。
掃碼—關注公眾號—取紙
北嶺山森林公園的公共廁所,進門洗手池旁邊墻上掛了一臺藍色卷紙盒,印有“請掃碼免費取紙”的字樣,下面就是二維碼。用微信掃一掃,彈出微信名和“申請微信頭像、昵稱、地區和性別信息”,點“允許”后又彈出個二維碼,提示長按后免費取紙,記者試了兩次,一次彈出廣告要求觀看,一次彈出公眾號要求關注,結束后出了60厘米長的衛生紙。
在三門峽路和西陵峽路路口,西陵峽路和巫峽路路口的兩個公共廁所,記者發現也有掃碼取紙的設備,操作流程差不多,少了廣告,只要關注公眾號即可取紙。不僅是公共廁所,在合肥路永旺商場的洗手間,同樣有掃碼取紙的身影。它們都有個共同點:不花錢,但要在手機上操作一番。記者走訪一圈看到,安裝掃碼取紙的公廁數量不算多,多數公廁還是以自行取用衛生紙為主。
是怕隱私泄露還是怕麻煩
記者隨機采訪了十余位市民,老人們干脆表示“從沒用過這個”。只有一位老人拉著記者教他,但進行到掃碼關注公眾號的時候,老人連聲說“太麻煩”轉身走了。其中兩人表示擔憂:個人隱私泄露防不勝防,看到提示“申請微信頭像、昵稱”就心里打怵,擔心暴露。比起老年人,年輕人對此接受快得多,當問及是否考慮過信息泄露時,幾位年輕人都表示“還好”,“這個只能獲取我的微信名和頭像吧,這身份證、銀行卡隱私都獲取不了。 ”也有人覺得,“現在個人信息早就被暴露無數次了,不差這一點。 ”
免費取紙背后是商業行為
隨后記者分別聯系了市北和嶗山區城市管理局環衛科,以及市南區城市管理局管理科,市南和市北環衛科負責人都表示公廁是由系統單位管理,嶗山區環衛科負責人則說是招標保潔公司管理。
記者聯系上一家掃碼取紙機管理單位,“我們和管理公廁的各家環衛、綠化公司談合作,合適的就安上。 ”云紙物聯青島合伙人孫登先三言兩語說清了這件事,他們是廈門麻花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不止是公共廁所,商場、醫院、火車站等人流量密集的地方也有安裝。 “每區不到十個公廁有安裝,市立醫院、海慈醫療集團,青島北站也安了。 ”
孫登先說,他們提供部分廁紙,環衛公司、商場也提供部分廁紙,市民使用是完全免費的。他們主要靠廣告收入盈利。也就是說,不是公益設備,而是新奇的商業模式。
如果分辨不了就別掃碼
孫登先說:“只要你信任微信和支付寶的保密性,也可以信任我們的安全度,二維碼絕對沒有竊取信息的病毒。 ”他再三強調。對此,青島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大港派出所的民警也給出了分析,“正規商家希望通過掃碼增加流量,這種不會竊取個人信息,但如果是路邊掃碼免費領衛生紙這種,就得小心騙局。 ”手機掃碼的一瞬間,身份證、銀行卡等所有個人信息都會被竊取。還有涉及黃賭毒的微信號被查封,再次解封需要多個二維碼驗證,不法商家就將目光瞄準普通市民,利用他們掃碼解封違禁賬號。民警提醒,如果實在是分辨不出來,陌生的二維碼干脆一律別掃。
保潔人員認為這個設備省紙,以往有人一拽就是好幾米,浪費得很,現在一天起碼能省五六卷紙,掃碼一天一個號只能掃5次,杜絕浪費。孫登先覺得,以往很多人要先揪一截紙扔掉很是浪費。現在機器自動切紙,更衛生。
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發布了《App用戶權益保護測評規范》10項標準和《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最小必要評估規范》8項系列標準。按照收集用戶個人信息“最小必要化”等原則有針對性地制定標準。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高靜文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