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2月8日訊 “我們幾番打聽,才知道第一時間對我母親進行現場救治的恩人就是給母親手術麻醉的鄭醫生,這真的是一種奇妙的緣分,我代表全家人對鄭醫生和救治我母親的神經外科醫護團隊表示感謝。”12月7日,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的手術室員工入口外,熱淚盈眶的李女士和家人帶著錦旗準備當面感謝這位“有緣人”,是他的及時救治為母親的搶救贏得了時間。最終,經過神經外科王志剛團隊的積極救治,患者汪女士已經轉危為安,順利出院。
信網了解到,事情發生在一個多月前,10月31日周六早上,鄭強像往常一樣早起晨練,結束返回的路上卻發現前面有情況,排隊買饅頭的隊伍中有一位老人突然“撲通”一聲暈倒在地,出于醫生的本能,鄭強不假思索地沖上前查看情況。
“當時老人呼吸困難,頸動脈波動逐漸消失,沒有了意識,我馬上對其進行了心肺復蘇,一兩個循環后,老人的情況得到一定緩解,呼吸和心跳慢慢恢復。”鄭強告訴信網記者,當時情況緊急,他一邊對老人進行救治一邊讓路人幫忙撥打了120 ,看著老人被送上120救護車,他才放心離開。
沒想到,緣分才剛剛開始,老人送到醫院后,經診斷為動脈瘤破裂伴蛛網膜下腔出血,需要進行介入手術救治。“老人急診手術正巧排在我的班上,進到手術室,一看患者才發現正是我當時在路邊救治的老人,確實和老人十分有緣。”在鄭強看來,這是自己作為一名醫生的本職工作,所以事后他并沒有與人說起此事。
事后,汪女士的家屬苦苦尋找這位“有緣人”,想當面向恩人表達感激之情,家屬從當時送母親到院的救護車司機口中了解到,在路邊施救的正是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的一位醫生,幾經輾轉家屬打聽到了麻醉科門診,最終才找到鄭強醫生,后又從母親的主治醫生口中了解到,母親的麻醉醫生也是鄭強。
“我母親平日里面身體還算康健,之前沒有任何征兆,當時我接到醫院的電話嚇壞了,醫生告訴我這種突發腦出血十分兇險,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救治,后果不敢想象。幸虧鄭醫生的及時救治,為我母親送院就醫爭取了時間,我們全家人都非常感謝,這份恩情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汪女士的女兒激動地說。
信網了解到,鄭強醫生平日里為人低調,卻是個實打實的“熱心腸”。不管是公益獻血活動,還是一線抗疫工作,鄭強一次都沒有落下,是科室醫生學習的榜樣。“鄭強醫生是我們科室非常優秀的青年醫生,也是科室的業務骨干,他參加了非常多的危重患者搶救工作,在搶救方面經驗十分豐富。另外,鄭強還是一位醫德非常高尚的醫生,他不僅十分熱衷于參加公益活動,還是青島市第四例造血干細胞的捐獻者。疫情期間,他一直奮斗在一線,幫助無數患者轉危為安。”麻醉科常務副主任李建軍對鄭強醫生給予了高度認可。
秋冬季是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隨著晝夜溫差加大,腦血管疾病的突發情況有所增加,尤其老年群體中非常明顯。近期。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神經外科也接診多例類似患者。
“動脈瘤就像一顆‘定時炸彈’,平日里看似平靜,一旦破裂情況就會十分兇險,20%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不及送院治療就已失去生命,80%的患者都可以通過血管內介入手術,對動脈瘤進行栓堵,成功搶救回來。這部分患者術后通常恢復半月就會逐漸好轉。患者汪女士因出血量比較大,導致顱內腦積水,所以恢復時間相對久一些,目前已順利出院。”神經外科常務副主任王志剛向信網記者介紹。
王志剛也同時給出了建議:氣溫的驟降容易給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帶來一定風險,早晚出門時要注意做好保暖,且需規律服藥,做好血壓監測,最好將血壓控制在較為理想的狀態之內,如有身體不適,應盡快入院治療。
信網記者 叢黎
[來源:信網 編輯:李源菁]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