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南:精細化管理創“最潔凈城區”
眼下已經到了青島最炎熱的季節,青島的城市管理者也進入了最忙碌的時候。作為青島市的重要窗口,市南區市容環境整治提升“七大專項”行動也正在全力推進。按照要求,市南區將利用一年半時間,對市容秩序、廣告牌匾、環境衛生、海域近岸等七大領域進行重點整治,向創建 “中國最潔凈城區”邁進。為達到這一目標,市南區把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落細、落小、落地、落實,按照“精雕細琢城區每一個細節、精耕細作城市每一個角落、精益求精做好城市管理每一項工作”的要求,努力打造高品質精致城市,彰顯海灣型城市特色。
“我們現在每天都是全員在路上的狀態,為了不影響旅游季節的交通秩序,很多道路整修工作都是在晚上進行,有的同事一周都在上夜班。”市南區市政公司工程技術負責人邱金來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他們按照要求已經打造了東海西路、文登路、寧夏路、燕兒島路、東海中路五條道路為精細化管理示范路。為打造這些示范路,市南市政部門進行了更加細致的道路養護工作。“比如在巡查寧夏路過程中,我們發現個別檢查井高出地面,給過往行人帶來不便。由于檢查井下方有混凝土蓋板無法下落,公司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小修方案,拆除并重新鋪裝檢查井周邊人行道板,在保證人行道總體坡度不變的前提下,提升檢查井周邊人行道坡度,徹底消除檢查井與周邊人行道的高差。”
記者在采訪中觀察到,作為一項“潤物細無聲”的工作,市南區城市精細化管理體現在諸多方面。
城市精細化管理體現在城市服務更加人性化上。記者了解到,作為反映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市南區正著力進行新一輪 “公廁革命”。在率先達到國家住建部規定每平方公里3至5座公廁的建設標準基礎上,今年還將投入1000萬元,用于新建、改建30個公廁,并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將沿海一線有條件的地區建造、改造成帶有“第三衛生間”的集成廁所,打造“凈善境美”的公廁品牌。市南區城建局工作人員周愛清介紹,市南區已先后在天后宮景區、八大關景區、山東路、江西路路口等地建設了10個帶有 “第三衛生間”的集成公廁,這些廁所不僅因地制宜地安裝上“手機加油站”“換衣臺”“嬰兒操作臺”等便利設施,許多公廁模塊設計在省內、國內皆屬首次實現。過去是“鄰避效應”的公廁正在轉變成“鄰利效益”。
城市精細化管理體現在更高層次的管理標準上。記者在跟隨市南市政工作人員采訪暗渠清淤時發現,佩戴防毒面具和有害氣體探測儀的清淤工人在合格的作業條件下,拿著高壓水槍對暗渠淤泥進行沖刷,清理過的地方甚至可以看到德占時期的暗渠地面;在修補破損人行道等小工作抑或建設浮山蓄水模塊等大工程時,市南區自創了一種防塵棚,有了這個可以灑水的防塵棚,切割磚塊時產生的揚塵大大減少,要充分發揮政協界別組織的結構優勢、民主協商的功能優勢、聯系廣泛的渠道優勢、智力密集的人才優勢,當好城市管理的宣傳員和監督員,形成上下同心共促城市管理精細化的強大合力。要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在身邊發生的問題,通過社情民意信息、委員履職視察等方式,與城市管理部門互動推進問題解決。要充分運用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等形式,認真組織開展針對城市管理重大問題的協商議政。要結合正在開展的 “雙崗雙責雙作為”活動,鼓勵支持廣大政協委員發揮界別、職業、專業等專長,為城市管理工作多謀良策、多做實事。
楊軍強調,要加強提案辦理工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市政協提案工作要按照“專注發展、專心為民、專力履職”工作理念,繼續創新方式方法,把握問題導向,深入調查研究,認真分析論證,不斷提高提案質量,提升服務水平,增強工作實效,推動我市提案工作不斷上水平。
閆希軍講話。劉贊松、王紀剛參加協商督辦。
[編輯:乒乓]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