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4月1日訊 她18歲隨母改嫁來到山東,23歲結婚,相夫教女,悉盡孝道,情動鄉里。作為普通農家婦女的她,做的盡是些平凡的事,但難能可貴的是她能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獨自照顧癱瘓在床的公婆和“長不大”的二大伯哥,打理好家庭,教育好女兒……為了讓“植物人”婆婆能站起來,她曾載著婆婆針灸200余天。她的家庭先后獲得“平度市十佳和諧家庭”、青島市“五好文明家庭”,她本人榮獲“平度市最美母親”、“青島市文明市民”等稱號。
今年42歲的劉勝華,18歲那年隨母親改嫁從吉林來到平度古峴鎮八里村,23歲嫁到古峴鎮北城子村。身高只有1.5米、體重一百余斤的她,結婚19年以來,一直用一顆樸實善良堅強的心,任勞任怨地照顧著這個七口之家。除了丈夫、兩個未成年的女兒外,她還常年侍奉著癱瘓在床的公婆,至今“長不大”的二大伯哥也與他們同吃同住,在繁重的家務之余,她還承擔著12畝地的農活,但劉勝華從沒有怨言,一心一意地照顧著家里的親人。
2010年冬天,長期患病的婆婆突發腦血栓住進了醫院,照顧婆婆的重擔,自然落到了劉勝華的身上。誰知禍不單行,幾天后,曾患腦血栓的公公也因病情加重住進醫院。劉勝華擔心婆婆知道了影響治理效果,就請醫生把公公安排在隔壁的病房,她一個人同時護理著兩個病號。打吊瓶時,她小跑著找醫生,輸完液后,就輪著給公婆按摩,吃飯時,給婆婆喂完了再給公公喂。“這老兩口真是前世修來的福氣,就是親閨女也不一定能做到這樣,何況是兒媳婦呢。”病友們知道真相后紛紛對劉勝華豎起大拇指。
公婆出院后,劉勝華就把兩位老人安排在炕上,把炕燒得暖呼呼的,精心伺候二老。因擔心公婆晚上起夜和出意外,劉勝華就和公婆睡在一個炕上。說是睡覺,其實也就是閉著眼打個盹。
“爺爺有哮喘病,每天晚上都憋得直吆喝,俺媽就給他捶背、喂藥,還要給爺爺奶奶倒屎倒尿。奶奶便秘,都是俺媽用手把大便給摳出來的……”大女兒孫夢說起這些,忍不住就會淚流滿面。
由于公婆長時間臥床不起,身上生滿了褥瘡,劉勝華就按時給他們擦洗、抹藥。每隔三五天就給公婆擦一次澡,一個星期換一次衣服、被褥,天好時還要攙二老到屋外曬曬太陽、做按摩……
劉勝華不甘心婆婆永遠是“植物人”,她四處打聽,帶著老人到離村子十幾里外的姜戈莊去做針灸,風雨不誤去了200多天。就是再累,她也從不流露出累的樣子,總是笑嘻嘻地跟婆婆說這說那。功夫不負有心人,婆婆的病情大有好轉,雖然老人的說不出話,但她的心里什么都明白,經常守著劉勝華感動得直掉眼淚。
劉勝華的二大伯哥因為身體缺陷,53歲了還沒有結婚。自從劉勝華嫁入孫家以來,一直和二大伯哥一起生活,吃飯穿衣都由她一人照管。公公彌留之際,艱難地拉著劉勝華的手說:“夢夢媽,俺知道你好心腸……俺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老二……”看著老人那充滿希冀的目光,劉勝華簌簌地掉著眼淚:“爹,您放心!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二哥吃的;有俺穿的,就有他穿的,俺絕不會虧待二哥……”聽到了她的話,公公無憾地合上了眼睛。
劉勝華沒有食言,說到做到。二大伯哥個子矮,愛吃零食、水果,劉勝華就把零食和新鮮的水果放在他能夠得著的地方,讓他吃個夠。二大伯哥不吃肉,愛吃素餡餃子,每次包餃子、包子,她都得額外包,包好了還得單獨下(煮)。逢年過節,輪到換季,劉勝華都會給他買新衣服穿。每次,二大伯哥的衣服臟了,劉勝華就得像哄孩子那樣,三番五次哄著他,讓他脫下來洗洗……
“都是一家人,他身體有缺陷,我不能不管他。再說,每次回娘家,爹娘也都囑咐俺一定要好好對待他,不能讓他缺吃少穿。一家人在一個屋檐下過日子,就得和和睦睦……”劉勝華這樣說。
劉勝華與丈夫結婚十九年來,從沒吵過架,十二畝地的農活全靠夫婦兩人勞作。父母雙雙患病臥床,花了大筆醫療費不說,還拖累了家庭。面對這些情況,丈夫孫寶河曾心灰意冷,幾近崩潰。劉勝華除了收拾家務、干好農活、照顧好公婆外,還和風細雨地安慰丈夫:“過日子哪能都順心順意?邁過這道坎就好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雖然面對種種生活的壓力,但劉勝華始終不忘對子女的嚴格管教。劉勝華一心一意地照顧公婆,細心照顧二大伯哥的一樁樁一幕幕,也給年幼的女兒上了一堂生動的德育課。每當忙不過來的時候,兩個孩子就會幫著她給奶奶穿衣服、喂飯,給二叔洗衣服,幫忙收拾家務。如今,大女兒讀高二,小女兒讀五年級。兩個女兒學習成績都很優秀,懂得善待他人,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劉勝華的真心實意付出,其家庭也獲得青島市“五好文明家庭”、“平度市十佳和諧家庭”稱號。(文/圖 楊發鵬 王慶建)
[編輯:洛克]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