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記者從青島地鐵集團獲悉,目前青島地鐵1號線已獲全線開工許可,施工手續基本完備。青島地鐵1號線是青島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一環四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近期線網中唯一跨海連接黃島區與中心城區的軌道交通線路。線路全長59.97千米,其中過海段長約3.49千米,計劃將于2020年底前后完成建設任務,工程總投資約400億元。
1號線全線共設地下車站40座,車輛段2座、停車場1座,控制中心1座,主變電所1座。線路南起黃島區峨眉山路站,北至城陽區東郭莊站,串聯黃島、團島、臺東等眾多核心區,途徑黃島汽車站、青島火車站、火車北站、流亭國際機場、汽車北站等重要交通樞紐,是連接西海岸城區、東岸城區和北岸城區的南北向快速軌道交通走廊,可與軌道線網中的11條線路進行換乘,從而實現線網間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根據《青島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調整(2015年)》的最新規劃,地鐵7號線建成后,興國路站至東郭莊站一段將納入7號線運營。屆時,1號線線路將起自黃島區峨眉山路,止于李滄區世園會。
房屋拆遷和土地征收工作進展順利
據了解,1號線自項目啟動以來,全線共涉及約22萬平方米房屋拆遷和70公頃土地征收。目前,黃島區和城陽區的拆遷工作進展迅速。其中,黃島區拆遷協議簽訂率和房屋拆除率均超過90%,城陽區溝岔村站、東郭莊站、東郭莊出入段線拆遷已完成85%。市內三區部分站點也陸續啟動了拆遷程序,市內三區管線遷改、交通調流施工圖設計已完成50%,綠遷已經啟動,綠遷完成后將進行管線遷改、交通調流工作。
過海段最低點比膠州灣隧道深
作為國內首條跨海地鐵,1號線的過海段建設備受關注。1號線過海段起自黃島區瓦屋莊站,沿既有的膠州灣隧道東側向北下穿膠州灣灣口海域后,接入青島主城區團島貴州路站,設置兩條主隧道,雙線中間無服務隧道。線路全長約8.1千米,是國內最長的地鐵區間隧道,其中海域段長度約3.49千米,建成后將大幅縮短黃島區到主城區的時間。
據介紹,1號線過海段采用鉆爆法施工, 區間線路縱坡呈“V”字形,最低點軌面標高負85.8米,最深處比膠州灣隧道還要深。目前,1號線過海段已率先全面開工,1、2號斜井已完成,進入正線隧道施工;3號斜井開挖完成43.5%(185米);1號線正線隧道累計已完成271米,建設工作正在高效、穩步地推進。
【1號線創新點】
1、對傳統的隧道防排水方案及施工工藝進行了改進,采用了可維護式隧道排水系統,提高了隧道排水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維護性。
2、地鐵1號線海底隧道穿越多條斷裂帶,施工中容易發生坍方和涌水施工,施工風險高,采用超前探孔探水與TSP超前地質探測等綜合預報技術,通過對超前地質預報的數據進行分析,采用超前預注漿加固圍巖封堵通水裂隙、開挖后補充注漿等措施,降低隧道坍方涌水風險,同時將隧道滲水控制在較小范圍內,降低了運營期抽排水的費用。
3、團島岸下穿團島老城區,隧道施工采用隧道掘進機(TBM)施工,與傳統鉆爆法施工隧道相比,施工速度更快,也避免了爆破震動對地面建筑物的影響。成功解決了TBM機械利用超深豎井吊裝、洞內組裝始發、小凈距隧道TBM掘進施工等難題。
4、長大區間通風排煙及防災救援系統方案一直以來都是地鐵設計的重點和難點,截止目前國內外均沒有較成熟的規范和標準。青島地鐵1號線過海區間隧道全長8.1千米,是國內最長的地鐵區間隧道,制定的事故工況下的防災救援設施設置方案、設備系統運營策略、人員疏散及救援預案等,可為后續類似工程設計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孫雅琴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