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學齡前兒童和全市60歲以上老人可享意外傷害保險,低保家庭可以拿到更多的低保金,島城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為學齡前兒童購買意外傷害保險是今年市辦實事的亮點之一。從全省和全國來看,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由地方政府出資為全市學齡前兒童購買意外傷害險的先例,該項政策實施后我市將走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梁超
環保
加強城鄉生態環境保護,市區新增集中供熱面積400萬平方米,實施市區燃煤機組(鍋爐)超低排放改造10臺、農村衛生廁所改造30萬座。
(一)市區新增集中供熱面積400萬平方米,擴大清潔能源供熱面積,完善市區集中供熱配套設施,滿足居民取暖需求。
(二)實施市區燃煤機組(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建設與示范運行10臺 (共計1000兆瓦/時),達到天然氣機組(鍋爐)廢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改善市區環境空氣質量。
(三)改造農村衛生廁所30萬座,提升農村居民生活環境,預防和減少傳染病的發生。
解讀
2016年市區新增集中供熱主要涉及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城陽、青島西海岸新區等六區。對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能夠推動燃煤企業治污技術升級,進一步削減燃煤機組(鍋爐)廢氣污染物約5000噸,推動市區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3月底前新增集中供熱面積50萬平方米6月底前累計新增200萬平方米9月底前累計新增300萬平方米11月底前完成任務
養老
提高老年人保障水平,實行60-64周歲老年人半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統一為全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建設社區小型養老機構30處。
(一)自2016年5月1日起,實行60-64周歲老年人半價乘坐市內公共交通工具(公交車、地鐵),提高老年人優待水平,體現對老年人的關愛。
(二)統一為全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戶籍人口)購買意外傷害保險(“銀發無憂”保險),增強廣大老年人特別是困難老年人抵御意外傷害風險的能力,推進“老有頤養”。
(三)鼓勵社會力量建設小型養老機構30處,配備專業人員,為社區居家老人提供配餐送餐、助潔助浴、家政護理等服務,每處日均服務社區居家老人不少于40人,滿足老年人就近入住養老機構的需求。
解讀
從全國來看,北京市實行了為政府兜底的5類老人購買意外傷害險的政策;杭州市從2015年起為擁有杭州戶籍60周歲以上低保、三無、五保、重點優撫對象、失獨老人以及8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購買保險。其他城市尚未出臺相關政策。為60歲以上老年人(戶籍人口)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工作實施后,將成為全國首個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實現普惠的城市。
教育
提升少年兒童教育保障水平,改造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100所,建設中小學標準化食堂200所,加快市區配套教育設施建設,統一為全市幼兒園學齡前兒童購買意外傷害保險。
(一)改造100所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進一步縮小城鄉義務教育差距。
(二)建設中小學標準化食堂200所,保障中小學生飲食安全。
(三)開工建設市內三區新建小區配套中小學和幼兒園10所,竣工8所,解決新建小區居民子女入學入托難問題。
(四)統一為全市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批注冊的幼兒園學齡前兒童購買意外傷害保險,保障學齡前兒童健康成長。
解讀
目前,我市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批注冊的幼兒園學齡前兒童共有23.26萬人,市財政按照每人每年10元,為他們購買意外傷害保險。當前,從全省和全國來看,還沒有一個由地方政府出資為全市學齡前兒童購買意外傷害險的先例,該項政策實施后我市將走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
低保
提升城鄉困難群體保障水平,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實施新的城鄉居民醫療救助制度,完善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和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制度,為全市60周歲以上低保無牙頜患者免費安裝義齒。
(一)提高城鄉低保標準。自2016年4月1日起,城市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620元提高到65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420元提高到470元,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二)實施新的城鄉居民醫療救助制度,緩解低保家庭、低保邊緣家庭、中低收入家庭及因病支出型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三)完善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和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制度。將二級以上肢體、智力、精神殘疾人和一級視力殘疾人納入護理補貼發放范圍,并建立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落實好困難殘疾人專項生活補貼制度,提高困難和重度殘疾人生活質量。
(四)為全市60周歲以上低保無牙頜患者免費安裝義齒,改善低保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解讀
根據國家和山東省有關政策規定,我市將對現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和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制度進行政策方面的調整完善。全市預計將有近5萬名重度殘疾人從中受益。
應急
提高突發事件應對能力,應急體驗教育培訓中小學生8萬人,應急救護證書培訓1.5萬人。
(一)利用已有應急安全體驗館,在全市開展應急體驗教育培訓,免費培訓中小學生8萬人,增強其應急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技能,提高突發事件應對能力。
(二)開展“第一響應人”應急救護證書培訓,年內培訓救護員(第一響應人)1.5萬人,持證救護員人數達到全市總人口的2%,提高全社會突發事件防范應對水平。
解讀
第一響應人是指首先到達災難現場,擁有救援證書且能夠在應急救援中提供基本生命救助的人員。包括:公安民警、機動車駕駛員、長途客運司乘人員、校車駕駛員及公交司乘人員、游泳場(館)救生人員以及社區應急志愿者等。
制圖王斌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