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將推進“多規合一”,全面開展城市設計,科學謀劃城市“成長坐標”。全面對接國際城市標準,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服務功能,建設現代化海灣性都市區 。2月18日,記者從最新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了解到,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老城區 、藍色硅谷核心區 、西海岸新區 、紅島經濟區四大區域及平度 、萊西、即墨三縣市2016年發展規劃重點,按照規劃,青島市將深化實施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
西岸城區
市人大代表、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區工委書記、黃島區委書記 王建祥
“十年再造新青島”,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達8000億
說起西海岸新區在“三城聯動”中的地位,青島市人大代表、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區工委書記、黃島區委書記王建祥說,西海岸新區承擔著“做大做強”的使命。對于其中的做大做強 ,也就是到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000億元,相當于2013年青島市的經濟總量,“十年再造新青島”。按照今年“三個必須”的目標,青島西海岸新區的地區生產總值總量必保國家級新區前三位、必超省內七個地級市、必處青島市十區市首位。
從去年開展的“項目建設落實年”情況看,西海岸新區組織了30場集中簽約、集中開工、集中投產“三集中”活動,全年共引進建設總投資8000多億元的產業項目473個,相當于“天天有項目”,百億級項目達到30個,全市重點推進的四個大項目,有三個在新區;100多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50多個教育醫療文化衛生項目加快建設。今年,西海岸新區將開展“項目攻堅年”活動,“抓開工、抓竣工、抓投產,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增強新動能。”王建祥告訴記者。
項目有了,配套得跟上。“新區面積廣大,相當于一個深圳、兩個中國香港、三個新加坡;與青島老城區隔海相望,區內和城際交通的瓶頸問題比較突出。”為了盡快能夠實現融合,西海岸新區正在加快推進軌道交通規劃建設,根據全市線網規劃,新區范圍內主要有1號、2號、6號、12號和13號共5條軌道交通線路,呈“兩橫兩縱一半環”布局,線網總長近200公里。其中1號、2號為跨海線路,6號、13號為新區內部線路,12號連接新區與北岸城區。目前,1號線正在加快施工,新區段計劃2019年建成通車;13號線計劃2018年上半年全線建成通車;其他線路正積極推進前期工作。
“新區的特質是新,必須在‘新’字上下足功夫,積極承接新戰略、培育新產業、建設新城區、探索新機制。王建祥告訴記者,“西海岸新區會主動融入青島新一輪空間發展布局,借鑒先進新區建設經驗,優化形成‘一核雙港、十區聯動;生態基底、軸帶貫通;組群發展、產城相融’的空間布局,”他說,新區會著力于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本土優勢,讓規劃出生產力、出競爭力、出城市魅力、出鮮明特色。
市政協委員、青島公交集團總經理 王玲
三城聯動,讓“青黃”之間更緊密牽手
隨著膠州灣大橋、膠州灣隧道的相繼開通,“青黃不接”的交通格局被徹底打破,隧道公交的開通、隧道費用的降低,更讓“青黃”之間的聯系更進一步,三城聯動、共同發展,讓三大城區在規劃上就形成了一個大青島的概念,這會給西海岸城區帶來哪些新的契機呢?
2月18日,記者采訪到市政協委員、青島公交集團總經理王玲,“2015年度,集團客運量達到7.51億人次,市民對公交集團整體服務質量滿意率為99.3%。”針對2015年的公交行業亮點,王玲說:“去年,我們首推互聯網公交快車服務供給,應用互聯網技術在高峰時段為同向同行乘客提供由個性化出行轉化為集合化出行服務。目前互聯網巴士線路有33條,按照同口徑數據計算,承運乘客近350萬人次,約占集團年客運量的0.5%。”
“十三五”期間,三城聯動的大背景下,青島公交巴士在城市歷史發展中面臨著新的角色和定位。一個成熟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中,軌道交通承擔的公共運量一般要占到50%以上。目前,青島市公交巴士雖然擔任公共交通主角,但隨著現代有軌電車的建成試運行、地鐵的投入運行,青島市的城市交通體系將處于新舊交通方式融合配套的關鍵時期,進入轉型升級的過渡階段。
王玲說:“西海岸在城市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共有8條隧道公交連接老城區和西海岸。三城聯動就必須進一步加大老城區與西海岸聯系,公交巴士也存在較大發展空間,應當增線密網。公交集團將加強與西海岸公交的合作和銜接,為兩地百姓出行換乘提供方便,爭取合作效能最大化。”[編輯:光影]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