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滿身傷痕,曾經垃圾遍地,曾經污水橫流,曾經干干凈凈清清楚楚百川入海的兒時記憶,竟然模糊不清。過去的五年,我們不再任憑母親河流淚,開始一點一滴地清淤,開始一針一線地繡制青山綠水藍圖,“十二五”50億元的投資,環保工匠拼盡全力“凈”川入海,河道治理總長度約90公里,我們的河流有了哪些變化,我們的海灣多了哪些景致,我們的水質還是否安全,城市信報/信網記者以七大主要河流為主,繪制出一張河灣水質變化圖。
1 大沽河
鯔魚“想家”又回來了
治理進展:
作為省控重點河流,大沽河已連續五個月穩定達到省政府改善目標要求。2011年,集全市之力啟動大沽河治理工程,歷經4年的時間 ,大沽河完成了“翻新”,呈現出長堤如龍、煙波浩淼、林帶蔥郁、大道寬平、百鳥云集、魚兒跳躍的靚麗新景。大沽河治理工程確定在大沽河自產芝水庫至入海口段127公里及小沽河自北墅水庫入大沽河段長55公里兩側及相關區域,重點實施防洪、水源開發、道路交通、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現代農業產業化基地、小城鎮與新農村示范建設等“七大工程”,使河道全線防洪標準由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實現“洪暢、堤固、水清、岸綠、景美”,將大沽河沿岸建設成為貫穿青島南北的防洪安全屏障、生態景觀長廊、濱河交通軸線和現代農業聚集帶、小城鎮與新農村建設示范區。最大程度地開發利用水資源和改善水生態環境,全面提升大沽河對周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力、保障力和拉動力,帶動轄區流域范圍內50個鎮(街道)、2513個村莊、240萬人口的發展,縮小長期困擾青島發展的南北差距問題。
見證聲音:
大沽河古稱“姑水”,是青島的母親河,也是青島地區最大的河流。在這里有一種別的地方找不到的魚——鯔魚,俗話中的“沽鯔淮鯉海中鯧”說的就是大沽河的鯔魚。
提到鯔魚,肉質鮮美自己吃送人都有面兒,但做了十幾年海鮮生意的李先生很遺憾:“很多年不見了,河水都污染了,魚怎么活啊。”大沽河污染了,鯔魚不得不離開了幾千年的家。
從2012年2月15日開始,膠州市正式啟動大沽河治理工程,總投資24.43億元,歷時28個月,完成水利工程總量2512.64萬立方米,綠化總面積20075畝,鋪設57.3公里堤頂道路和65條“非字形”道路。現在,將近四年過去了,大沽河大變樣,既能防洪還注重生態保護和景觀。
看到這樣的努力,今年6月份,有一批鯔魚忍不住“想家”,偷偷跑回來看看,通過了“鯔魚”的檢查,大沽河的治理才是真的達標。等到2016年開春時 ,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鯔魚回家。
2 墨水河
以前臭氣熏天,現在景色怡人
治理進展:
墨水河正陽路橋斷面水質自7月份起連續三個月一直穩定達到省環保廳確定的地表水Ⅴ類標準要求,從12月起,省環保廳對城陽區、即墨市境內涉及廢水排放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解除區域限批。這是對墨水河治理最大的肯定。
下一步,根據市政府的統一安排,城陽區和即墨市將對墨水河流域實行包括截污、清淤、中水回用、生態建設、綠化、交通等方面的綜合整治,建設總投資約20億元,力爭將墨水河沿線建成市民生活、休閑、健身、親水的生態長廊。
見證聲音:
墨水河這些年到底治理的怎么樣?最有感觸的應該是城陽區城陽街道西城匯村村名田克信了,因為他可是一天天看著河水變清的。
“原來這里綠樹一片片的,河道清得能看到地,魚蝦都在河水里直蹦達。我還記得,1986年的時候,我們附近幾個村的村名在這兒舉辦過一次農民水上運動會,連續辦過兩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河水越變越黑,都沒人趕來。“遇到西北風,河岸上的臭味熏得村民連窗戶都不敢開。”
后來,河水污染治理就開始了,尤其是今年,市、區、街道、社區各級加強重視,大力整治墨水河。“整天看著好多人在這忙活,臟的那些排污口堵上了,河水慢慢沒臭味了。河水干凈了,各種魚蝦也都回來了,還吸引了很多水鳥。天氣暖和的時候我們就在這河邊遛達,看著河水清、景色好,咱心情也好。”
在墨水河即墨段,一瓶從污水處理廠出口處接的水,雖不像純凈水那樣透明,但也和我們想象中的發黑發臭的污水大相徑庭。而在不遠處的河道上,泛黃的蘆葦在微風中蕩漾,一只白鷺靜靜地立在水面上,旁邊一群身材嬌小的灰色水鳥悠閑的游著,激起一圈圈的漣漪。
這就是現在的墨水河即墨段。而位于即墨的墨水河河畔前棗杭社區,更讓人感嘆“社區真漂亮!”岸堤的人行道上,有推著嬰兒車的老人悠閑地散步,遠處的河岸邊,還有老人架起了釣竿。前棗杭社區一位年近70的大爺介紹:“原先我們社區臨河太遭罪了,河道黑臭,氣味熏人,多了不敢說,至少離河岸五十米開外的地方能聞見臭味。現在河道整治好了,河道干凈了,我們早晚都過來溜達一下 ,到岸邊的廣場跳跳舞、鍛煉與一下身體,心情非常舒暢。”
3 白沙河
魚蝦都是河水治理的見證者
治理進展:
白沙河被稱為青島天河,也是城陽區的母親河,2014年該流域共整治污水直排口8個,已實現全線截污。為加強對白沙河周邊污染源的整治,全面提升白沙河水質,城陽區5處養豬場被關停拆除。據悉,這些養豬場有的在白沙河沿岸,有的離白沙河支流較近,雖然養豬場不直接將污水排入河道,但由于離河較近,可通過地下滲漏方式對河道水質造成影響。2013年12月,城陽區政府下發《關于印發白沙河污染綜合整治的責任分工》,要求2014年6月底將養豬場關停。對此,環保部門對養豬業戶下達環境違法行為整改通知書,責令其限時拆除。同時認真協調業主,今年5月份,最后2處養豬業戶也認識到養豬場對河道水質的潛在威脅,已主動搬遷,使該項工作提前1個月完成。此外,環保部門聘任了20名能夠經常巡查河道的社會人員充當流域污染義務監督員,強化流域環境監管。
見證聲音:
污染治理了、河水變清了,參與這件事的工作人員、住在這附近的居民還有重新回來的。魚蝦,都是河水治理的見證者。通過它們,可以更讓我們感受到,污染真的離開了,河水真的變好了。“曾經有流域污染義務監督員發現位于流亭海潤水廠西側排水口排出大量污水進入白沙河。城陽分局立即安排執法人員到達現場,流亭街道辦事處組織查清污水性質,經快速溯源,確認該污水為城投集團鋪設重慶北路與仙山西路路口時,將污水管道接入雨水所致。經過一周的整治,污水不再排入白沙河。”環保局工作人員介紹說,河流不僅治理好了,大家的保護意識也變強了。
4 樓山河
海邊有了一片片的綠帶
治理進展:
由于歷史原因板橋坊河、樓山河部分流域環境基礎設施薄弱,導致河流污染,生態環境退化。為恢復北部城區河道生態環境,改善沿河居民生活質量,按照相關要求,市規劃局已辦理完成板橋坊河綜合治理工程相關規劃手續,并已配合李滄區政府完成了樓山河流域污染點源治理工程規劃研究及相關前期工作,待各污染點源治理及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后,將會形成“水清、岸綠、景美”的濱河休閑景觀帶。目前,島城共計完成污染點源治理55處,其中包括工業污染點源治理28處,超額完成35處,整體工程計劃于2016年10月底前完成。
見證聲音:
樓山河位于李滄北部、城陽南部,交接地帶河流又經歷過工業時期的磨難,再加上土壤污染,如今的樓山河問題重重。“之前還以為是一條溝,水量并不是很大,最近兩年環境好一些了,從環灣路走的時候就能看見整治的成果,海邊有了一片片的綠帶,河水也接入了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后再入海,希望未來幾年變得越來越好。”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
5 李村河、張村河
夏天吃完飯就到河邊溜達一圈
治理進展:
截至2015年,島城相關部門完成李村河下游君峰路至入海口段5.6公里、張村河下游海爾路至李村河段4.8公里等2條河道的清淤、防洪、水質保障、景觀綠化等工程建設。綜合整治以“生態”為切入點,清理河底淤泥120萬方,大大減少河道底泥污染;建設入海口擋潮閘,全長287米,建成后可在上游蓄淡水100萬立方米,消除海水倒灌影響,有效涵養水源;建設河中渠11.8公里,每天減少排污量近5萬,保證河道水質達標;建設中水管道11.5公里,引水補源;建設濱水綠化帶80萬平方米,提升河道生態景觀效果。
見證聲音:
“對于李村河改造,我的體會頗深!5年前,當好多人聽說河道要治理,心想不過是砌上石頭,清清淤。”“誰曾想到整治后的李村河有如此之大的變化,對周邊居民的生活也產生了深遠影響。環境好了心情就好了,每到夏季吃完飯出來沿著河邊走上一圈”。這種休閑方式已經成為沿線居民的一種共識。
在流域治理過程中,作為全市“三大流域”治理重點區域,李滄區承擔了李村河李滄段、樓山河全流域的污染治理任務。2010年按照全市統一部署,李村區政府各部門上下聯動,倒逼機制,合力開展流域綜合整治工作。
李滄環保分局在流域治理中主要負責企業截污的工作,在轄區內迅速啟動流域治理“環保風暴”。經過持續攻堅,李村河流域截污和管網建設、企業和生活污染點源治理取得重大進展,直排李村河79處污染點源全部按要求完成治理任務,轄區已無污水徑流流向勝利橋斷面、排入膠州灣;在李村河中上游河道整治和生態修復工程中,管住工業廢水、定期監測分析河水,為實現“河有水、水有魚”生態系統提供水質保證。
6 海泊河
河邊搬走的公司又搬回來了
治理進展:
截至2015年,島城完成了海泊河中下游威海路至入海口段3.6公里、杭州路河下游海岸路至海泊河段0.8公里、湖島河下游興隆路至膠州灣段0.7公里等3條河道的防洪、截污、景觀綠化等工程建設。海泊河入海口擋潮閘的建設,有效防止海水倒灌,使河道防洪能力提升的同時,減少上游河道土壤鹽堿化,生態環境逐步恢復。通過對海泊河公園段的生態化改造,還原了河道的自然屬性,對現狀河道濱水綠化帶的提升,提高了河道的景觀效果。
見證聲音:
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南京路和遼源路路口處的海泊河段,每天也都能看到很多人,絕大多數都是老人帶著孩子,65歲的王阿姨告訴記者:“帶著孩子曬太陽,這里有景看啊。”
河水干枯,河床依然干凈,即便在河邊也看不到任何明顯的垃圾,這就是現在的海泊河,每天都以同樣的面貌迎接越來越多的人們。順著海泊河向下走,會看到很多年輕人在外面活動遛達,這里是白領聚集區,以前不敢靠近,現在卻習慣了每天開窗呼吸呼吸新鮮空氣。
而在河道北側有一個公交停車場,有座辦公樓臨河而建,聽這里的工作人員說,此前海泊河又黑又臭,他們寧可在遠處辦公,現在治理好了,公司又回來了,還在河邊上建起了辦公樓。
文/圖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宮巖 郭振亮
◎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婁山河污水處理廠:2015年,婁山河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項目通水運行。正式運行后,污水日處理能力將由10萬噸提升到15萬噸,出水水質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工作人員介紹,一期工程污水處理能力10萬噸,于2008年投入使用,目前高峰期處于滿負荷運轉狀態。二期擴建工程設計規模為污水處理能力10萬噸,近期實施污水處理能力5萬噸,遠期污水處理能力總規模20萬噸。二期污水二級生物處理采用生物除磷脫氮活性污泥法工藝,深度處理工藝采用混凝沉淀過慮工藝,預出水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排入膠州灣。該項目由青島水務集團出資,水務建設公司承建,工程投資約3.18億,于2013年11月開工。
李村河污水處理廠:李村河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是市政府確定的市辦實事之一,也是李村河流域污染治理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地點位于李村河污水處理廠現狀廠區內,目前李村河污水處理能力為17萬噸/日。項目完成后,總處理能力達到25萬噸/日。記者從市城鄉建設委獲悉 ,李村河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目前進展順利。目前,土建工程新建19個構建筑物主體已全部完工,目前正在進行構筑物功能性檢驗和建筑物裝飾工程,土建工程形象進度80%。
海泊河污水處理廠:海泊河5號泵站改造工程完成泵房基坑開挖支護及基礎施工,污水壓力管完成800米,即將投入運行。據介紹,海泊河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共分為南區新建和北區改擴建工程兩部分,項目總投資6.3億元,于2010年初開工建設,共分為三部分。其中,南區5萬噸/天處理設施和北區4萬噸/天處理設施分別于2010年8月和2012年5月完工并投入使用。正在施工的北區7萬噸/天處理設施是海泊河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中最大的處理設施,出水可達一級A標準。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