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附院胡有谷教授從醫從教50年
他從醫從教50年來,始終奮戰在醫教研第一線;他醫術精湛,為無數患者解除了病痛的折磨 ;他醫德高尚,是病人可以托付生命的好醫生;他敢為人先,完成了山東省第一例人工關節置換,使病患絕處逢生;他桃李滿天下,教誨的學生遍布海內外,許多人已成為著名學者;他對事業孜孜追求,不懈奮斗,擁有豐碩的科研成果,為醫院的醫學事業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他就是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終身醫學專家、骨科首席醫學專家胡有谷教授!
妙手仁心,德高術精
每個周二、周五的上午七點,胡有谷都會準時出現在骨科中心常規的病例討論會上,針對患者的病情,制訂出最佳的治療方案。
一位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的患者,10余年前由胡有谷主刀完成了頸椎后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手術后不久病人恢復了健康。但近年來,這位患者又出現了四肢無力,雙手麻木的癥狀,縱韌帶增長再次壓迫頸椎脊髓導致頸脊髓損傷。手術難度大、風險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導致截癱。經充分論證,胡有谷選擇了分段減壓的方法,整個手術過程如履薄冰,但最終獲得成功。
曾經有一位患有骶骨脊索瘤患者。手術從早晨8點一直做到晚上9點,才把腫瘤完全切除。辛苦了一天的胡有谷并沒有回去休息,而是一直陪在患者身邊嚴密觀察。
早在上世紀70年代,胡有谷為一位工人做了斷肢再植手術,術后為了防止斷肢再植血管出現供血障礙,需要進行高壓氧治療,胡有谷也是全程陪同。
上世紀60年代,年輕的胡有谷接診了一位來自魯西南的年輕工人。年輕人患有股骨粗隆間區骨巨細胞瘤并病理骨折,面臨著截肢的危險。在沒有任何醫學參考資料的情況下,胡有谷與導師孫進修教授共同為其設計了人工股骨假體,成功地為患者施行了腫瘤切除、假體置換保肢手術。手術創新成功使青大附院成為了全國最早進行人工關節置換的醫療單位之一,并于1978年獲得全國衛生科學大會獎。
嚴謹治學,誨人不倦
渾身是鐵,才能打幾顆釘?胡有谷為骨科領域培養出了幾代優秀人才。陳曉亮教授就是其中之一。陳曉亮是胡有谷教授第一批學生,曾任骨科主任,跟隨胡有谷進行了脊髓損傷、骨病及骨質疏松、脊柱融合遺傳基因方面的臨床與研究工作,現從事骨外科專業工作30余年。
王英振大學畢業后到骨科工作,在胡有谷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的影響下,逐漸發展成為關節外科的學科帶頭人。他曾赴德國、美國、香港進修學習關節置換和關節鏡技術,率先在青島開展關節置換手術。
葉發剛是創傷外科的學科帶頭人,擅長治療各種復雜開放骨盆及髖臼骨折、危重復雜創傷及臂叢神經損傷,在涉及腰椎、髖臼及骨盆環損傷重建領域處于國內先進水平。
胡有谷不僅對醫生有嚴格的要求,還對護士的護理工作進行了細心指導,提高了骨科整體護理水平。胡有谷教授要求每一位醫生必須學好英語,并親自買來大批原版英文書籍,組織大家學習。
桃李滿天下,芬芳溢四海,至今胡有谷培養的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達36名之多,大都在臨床各領域取得了突出成績。
攻堅克難,攀登醫學之巔
1984年,胡有谷教授倡導骨科專業化發展,使更多的骨科醫生在某一骨病領域的治療方面求精、求強。1985年,胡有谷主編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作為脊柱外科領域的首部經典的教科書,受到了廣大骨科醫生的青睞 。2011年12月第四版。該書具有極強的臨床指導意義,是國內該領域的權威之作。
胡有谷教授承擔了衛生部、省教委、省衛生廳等9項科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發表論文220余篇。主編學術著作2部,主譯1部,參編著作40部。獲各類科研獎勵16項,其中以首位獲獎的包括全國衛生科學大會獎1項、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和青島市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由于成績突出,胡有谷教授于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和1998年兩次獲得“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000年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目前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醫療中心下設脊柱外科、關節外科、運動醫學科、創傷外科等四個科室,先后獲批山東省醫藥衛生重點學科、省臨床重點專科、省骨科專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成為全省本專業龍頭科室。2012年獲省衛生廳批準成立骨科醫療中心,2013年躍升為山東省骨科專業唯一一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現開放床位220張,共有醫師52人,護士50余人,技術人員1人,醫院終身醫學專家3人,博士研究生導師6人,博士后合作導師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4人;具有博士學位者24人,碩士學位24人,博士后3人。業務輻射范圍遍及膠東半島,并向省外乃至國際延伸,年門診量約15萬人次,手術量達到7000余臺,出院患者近8千人次,就診滿意率達97%以上。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王鑫鑫 通訊員 董利波(圖片由醫院提供)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