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不上門,一個老父親
人物:宋先生 年齡:83歲
“要求贍養!”當年過七旬的老宋寫上這四個字的訴訟請求時,他已經有三年多沒有見過四個子女,以及以前常在面前玩耍的孫子孫女們。
在2013年以前,老宋從來沒想到,會在這么大的年紀里,因為無人養老,與孩子們對簿公堂。其實,老宋的退休金不低,也有醫療保障,不缺錢花。當老宋向法院遞交訴狀時,法官細心地問他究竟為什么打這場官司,起初老人一直很沉默,最后終于說是想找個機會見見孩子們。
然而,當法院通知老宋的四個子女時,他們都不愿意出面。催促多次后,在最終開庭審理的日子里,四個子女沒有一個到庭的,老宋氣得一句話沒說。法院最終做出了缺席判決,要求四個子女履行贍養義務,定時看望父親。判決書送達到四個子女手中,他們都表示不服,上訴至市中院。
“我們放棄對父親財產的繼承,也不愿再見他!”終于,大姐宋女士站出來發聲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子女與父親的關系鬧到如此地步?要說老宋的四個子女,都很有出息,文化水平高,工資收入也不少,他們為什么不愿意贍養父親呢?市中院的辦案法官意識到,如果再像一審法院那樣做出判決,老宋與子女之間的矛盾還是不能解決。看著老宋孤苦的身影,法官們覺得很心酸。
法官找到了宋女士,她說出了身為子女對父親的不滿:“我父母以前關系很好,可我母親2008年去世后,才過了一年多,他就又找了一個,很快就再婚了。他和我母親在一起的時候,他整天就是畫畫、散步,別的什么也不干,我母親那么多年把他服侍得好好的,還辛辛苦苦地把我們幾個拉扯大,為這個家做了那么多貢獻,他怎么能這么快就把我母親忘記了?又重新找個人占著那個家?”
宋女士和她的兄弟們都無法接受父親再婚這一事實,從此就再也沒進過父親的家門。此次父親狀告他們四人,又如同火上澆油,讓他們更加氣憤,認為是父親給他們難堪,讓他們出來丟人。
面對法官的耐心開導,老宋也終于吐露心聲:“我沒忘了老伴!老伴去世后,那段時間我覺得家里好冷,從來沒體會過的冷,我一個人住在那個空房子里,每天就是人對著墻,墻對著人,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我早晨醒來躺在床上,就想能有個人喊我起床;我不想吃飯的時候,就想能有個人嘮叨我幾句;我想出門走走時,就想能有個人陪陪我……以前家里做飯、買菜,交電費、水費之類的事都是老伴做,她這一走,我什么也干不了。那時,孩子們還會抽空來看看我,幫幫我,可他們代替不了老伴,他們都有自己的事要做。”
再婚后,老宋覺得又有了家的感覺。然而,老宋的再婚,無法讓子女理解,雙方也都不愿交流,矛盾激化。“我是個父親,我不愿低這個頭……”當法官問老宋為什么不與子女溝通時,老宋說完這句話就再次陷入沉默,緊繃的臉龐溢滿固執。
了解到雙方的原由之后,辦案法官開始做思想工作。大姐宋女士已經退休在家,也開始體會到退休老人所面臨的問題,幾次溝通后,她漸漸地能夠理解父親的難處,調解工作有了初步成效。通過她再來做其他子女的工作,心里的疙瘩一點點地解開了。
與此同時,法官又幫老宋聯系了老年大學,他很快成為一名美術老師。生活又開始忙碌起來,在大學里得到了眾人認同的老宋像換了一個人,工作、生活都積極起來,也愿意與人溝通。
最終,雙方言和,再續親情。而為這起案件,法官們付出的努力不少,一般贍養案件二審三個月就可以結案,這次用了半年多的時間。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