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參加婚禮都有隨禮的習俗,可這禮錢送還是不送,送多還是送少,都是件費腦的事,弄不好會惹出許多麻煩。家住巴南區龍洲灣的王靜和趙麗是好閨蜜,前年趙麗結婚時,王靜隨了500元紅包。最近,王靜結婚了,沒想到兩個多年的好友卻為紅包一事撕破了臉皮,還鬧到了派出所。
閨蜜結婚她送了禮 自己結婚閨蜜沒來
20多歲的王靜和趙麗是高中同學,如今在同一個公司工作,平日里兩人走得很近,像親姐妹一樣。不過兩人的性格大相徑庭:王靜豪爽,趙麗文靜。
前年,趙麗結婚時,王靜剛參加工作不久,每月工資入不敷出,但她拿出500元包了個紅包,差不多是她半個月的生活費。錢雖不多,但王靜覺得這是一份心意。
最近,王靜結婚了,打算3月10日中午舉辦婚宴,王靜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好閨蜜趙麗,早早地就把喜帖送到對方手中。
接過喜帖,趙麗先是一番祝福,隨后委婉表示自己家里有事,可能沒空參加婚宴。王靜沒多想,像平常一樣開玩笑說:“人沒空來沒關系,紅包一定要到哦!”當時趙麗一聽,臉上明顯不悅,嘴上卻也沒說什么。
10日中午,王靜辦完婚宴,清理隨禮錢時發現沒有趙麗的名字,想到趙麗結婚時,自己送了500元,而自己結婚時,閨蜜不但沒來,禮也沒送。
氣不過打電話討禮 雙方竟鬧到派出所
王靜越想越氣憤,認為閨蜜是瞧不起自己。當天下午,王靜給趙麗打了個電話,責問她為何不參加自己的婚禮。
趙麗解釋說,家里有事脫不開身,希望閨蜜諒解。“你結婚時我才畢業,即使沒錢也送了你500元紅包,可我結婚,你人未到禮也未送,算什么意思?”
聽王靜這么說,趙麗也沒好氣地說:“你怎么這么斤斤計較,紅包當初是你自愿給的,我可沒逼你!”說完就掛了電話。王靜氣得火冒三丈,怎么也咽不下這口氣,便到兩人都在的同學群里將此事大肆宣傳了一番,還說了很多難聽的話。
第二天,兩人一到公司吵了個天翻地覆,拉扯著到了龍洲灣派出所,趙麗稱,自己并非不想給紅包,而是王靜那句“人不到紅包都要到”的玩笑話讓她心里很不舒服,便賭氣沒給紅包。最終,經民警的一番勸解,兩人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握手言和。
專家:隨禮因人而異 討禮不可取
重慶工商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王成榮說,在社會的交往中,人與人感情的溝通有著不同方式,隨禮便是其中的一種。
“在現實生活中,辦喜事收禮的現象確實過多過濫,加重人們的經濟負擔。”王成榮認為,朋友間應結合自己的經濟實力送禮,切莫盲目攀比,如果為了收禮還打電話追討,把人與人之間的交情以金錢來衡量,這種做法不可取。
(文中當事人均用化名)
[編輯:帛幼]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