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父親在抗日戰爭時的各種驚險經歷,今年82歲的郝懿鑫老人依舊十分激動,在沒有槍炮的戰場上,他的父親郝彥忱用自己的智慧和經營手段,通過經營多家公司、買房置地,為八路軍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情報,以及緊缺的糧草、衣物。
1938年,日軍剛侵占青島的時候,老家在煙臺的郝彥忱作為一名商人,悄悄地在青島潛伏下來,以商人的身份作為掩護經常在青島、天津、上海之間往返,一方面是打探各種與日偽軍有關的消息,另一方面則通過做生意賺錢,這些錢中的絕大多數,都通過各種渠道,以銀元和物資的形式送到了八路軍部隊中,支持抗日根據地的活動。郝彥忱的外孫女王琳琳回憶說,家族里很多人都參與了抗戰,姥爺郝彥忱、舅舅郝懿鑫和母親郝青云,還有其他的親戚,都協助父親或轉移物資、或傳遞情報。“在抗日戰爭里,我姥爺做的事情太多了,但他在家里說得并不多,我所知道的一點事情,也都是母親和舅舅只言片語中提到的。”已經退休的王琳琳告訴記者,她的舅舅郝懿鑫曾計劃寫一部家族抗戰的回憶錄,但最終因為疾病而不得不放棄。
父親帶著兒女一起抗戰
郝懿鑫回憶說,抗戰期間的父親,在青島經營過多家企業,包括中山路的長鳴唱片公司、綢緞莊、亞細亞火油公司、皮貨商行等,都是為了掩護自己的地下黨身份開設的,是八路軍在青島的聯絡點,而意外收獲卻是父親擅長經營,經常到大連等地進貨,反而收益頗豐,“所賺的錢多數都捐獻給了革命隊伍,為了掩人耳目,父親用錢買地買房,用錢的時候再把地和房產賣掉,青島和煙臺都買賣過不少。”最傳奇的一段經歷是郝彥忱曾當過日偽軍的村長,“當村長的地方是在煙臺市,那里是老家,蓬萊縣山北頭村的村長,其實是偽軍逼著才干,卻正巧能為八路軍做很多事,地下黨身份一直沒暴露。”王琳琳說。
郝彥忱帶著兒女一起抗戰,當時只有十七八歲的女兒和十二三歲的兒子,因為不被注意,所以傳遞情報很容易成功,“青島的地下黨之間傳遞情報,讓小孩子去不容易引起注意,在煙臺農村時,我舅舅是兒童團團長,站崗放哨是重要任務。”王琳琳表示,一直到抗戰結束,父親和舅舅都是這樣配合,從來都是化險為夷,舅舅郝懿鑫成年后,一直很懷念當“團長”的這段經歷。有一次在青島,日偽軍抓壯丁,一名年輕人跑到郝彥忱開的綢緞莊里,他趕緊將年輕人藏好,自己鎮定地出門與日偽軍交涉,最終將對方打發走,據說這名被救的小伙子后來參加了八路軍。
抗戰勝利時,郝懿鑫已經在膠東軍區正式參軍,從事文宣工作,后來專做情報工作。建國后,郝彥忱到了青島盲啞學校工作,從事行政管理,當時老家的房子和地都差不多全賣光了,“為了八路軍的軍費需要,姥爺總是不遺余力地籌錢。”王琳琳表示,遺憾的是姥爺的故事并沒有留下太多,如今母親已經過世,舅舅也因病語言不便,雖然這段歷史難免被塵封,但能有現在的好生活,每一個為抗戰出力的人都值得尊敬。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