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村的計生協會,那可真是沒說的的!”一提起村里的計生協會,平度市東閣街道徐福村村民冷啟志就豎起大拇指,“帶領俺們建設新農村,過上好日子,多虧了計生協會!現在的生活,過去讓俺想都想不到!”
走進平度市東閣街道徐福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一座座居民樓蔚然矗立,小區內綠樹環繞,綠化帶修剪平整,散發著幽幽的青草芳香,老人們或下棋或打牌 ,小區內一派祥和景象!
從小村莊到大社區
時間推移到2009年,平度市加快了城市化發展的進度,在東部建起了一個個嶄新的社區,而徐福村卻仍是低矮的平房,與周邊環境頗不和諧。為推進村莊建設,東閣街道計生協會組織市區周邊村莊的協會會長外出參觀考察,拓思路,開眼界。徐福村抓住機遇,果斷推出發展大思路,提出:早改造早發展,大改造大發展,快改造快發展,不改造難發展,開啟了舊村改造的艱難歷程。
剛開始,老百姓不認可,拒不搬遷,不住高樓!于是協會會員帶頭做出標榜,輻射親屬。“我是干部我帶頭,我是黨員我先干,我是會員我爭先”,在榜樣的帶動下,徐福村順利完成了舊村改造。2011年11月,村民們辦理了房屋交接手續,196戶村民住上了亮堂堂的高樓,每戶平均分房2.5套,家家都有余房,有的村民把房子出租、房子多的就直接出售,在寸土寸金的平度市區,徐福村家家都成了富裕戶,多年的老光棍都娶上了新媳婦,徐福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從求救助到分紅利
以前每到過年過節,村計生協會都忙著統計貧困家庭情況,以便申請救助。為了一個救助名額,村協會討論研究,甚至投票決定,村里家庭困難的太多了!生病的、住院的、房子破舊需修補的……天災人禍都有,給誰不給誰,真的挺難的!
可是,自從村里實行舊村改造后,村民富了,村里建起了建材購物中心,沿廣州路、泉州路一排排的門頭房,都是村里的集體資產,僅此兩項,每年就給村集體帶來800多萬元的收入。村民孩子上幼兒園全部免費,村內五保戶全覆蓋供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村里都按規定給予繳納,196戶的小村,每到年底,村民們每家每戶都領取紅利,數錢數到手軟!
從“富口袋”到“富腦袋”
人是有追求的,當吃不飽穿不暖時,人們追求吃飽穿暖,物質上富有了,老百姓就有了更高的追求!
該村計生協會組織會員成立了文藝宣傳隊。每天晚上,婦女們在小區文化廣場扭秧歌,打腰鼓,跳健身舞,熱鬧非凡。村里建設了老年活動室,白天,老人們在村活動室里打撲克、下象棋、搗臺球,怎么樂呵怎么來,生活好不愉快!計生協會定期組織村里的婦女們在人口學校學習優生優育知識,弘揚婚育新風。
正月十五元宵節,村計生協會請劇團演出傳統的呂劇;六一兒童節,村協會為村里幼兒園的小朋友們送上節日的禮物;九九重陽節,為老人們準備好豐盛的禮物;孩子考上大學,村里的教育基金專門拿出款項,進行獎勵,專科1000元、本科2000元、研究生3000元,考得越好,獎得越多!崇尚文化、尊老愛幼,鄰里和睦在徐福村蔚然成風。
對今后的發展,村計生協會會長冷志俊有著更遠大的目標:“我們協會,就是要致力于村民的生活,讓村民們生活得更好。下一步,我們將投入80萬元,建起山泉水管網,讓全村人喝上優質的山泉水;投入100萬,建起600平米的衛生室和300平米的超市,讓村民實現家門口看病、購物的夢想!”(李培強 金春霞 李順英)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