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民政重點工作暨安全生產工作推進會上了解到,針對目前我市缺少城市公益性安葬設施,同時現有安葬設施模式相對單調的現狀,今年每個區市將至少規劃建設一處規模較大、設施設備齊全、服務功能完善的城市公益性殯葬設施,以解決城區居民安葬問題。
提高臨時救助標準
從今年4月1日起,我市城市、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標準提高,三類人員保障標準幅度較上年度分別提高了3.3%、20%和19.2%。下一步,我市將認真貫徹落實《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和《山東省社會救助辦法》,市、區(市)兩級出臺配套政策。各區市按照《青島市最低生活保障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實施細則》,全面開展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加快核對機構建設,落實工作人員,保障工作經費,為全市核對工作順利開展打好基礎。
同時,我市今年將整合完善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和特殊救助政策,擴大救助范圍,提高救助標準,實現城鄉困難居民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臨時救助制度,市、區(市)出臺新的臨時救助制度,暢通緊急救助綠色通道。
新增養老床位6000張
今年要新增養老床位6000張,社區日間照料服務覆蓋100%的城市社區和50%的農村社區,具體分配指標已下達各區市,其中市南區600張,市北區800張,李滄區700張,嶗山區400張,城陽區500張,黃島區1000張,四市各500張;全市建設日間照料中心1032個,其中市南區66個、市北區159個、李滄區67個、嶗山區71個、黃島區174個、城陽區32個、高新區12個、即墨市117個、膠州市112個、平度市142個、萊西市80個。
此外,全市今年要建設30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示范點和20個居家養老示范社區。市民政局將從福彩公益金中拿出部分資金進行扶持鼓勵,引領全市1000多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走上社會化、專業化的發展路徑,解決社區養老場所可持續運營問題。
將制定殯葬設施發展規劃
“目前,我市的安葬設施欠賬較多,特別是缺乏城區居民的安葬設施,尤其是缺少城市公益性安葬設施,同時現有安葬設施模式相對單調。”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市領導高度重視殯葬設施建設,多次指示要抓緊推動規劃布局和設施建設,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殯葬需求。
今年市民政局將利用規劃編制時機,順勢而為,改變滯后局面,推動全市殯葬設施整體上水平。要求各區市從基本滿足各自區域安葬需求出發,以本轄區未來20年需求為目標,以解決城區居民安葬問題為重點,以“節地、生態、文明、惠民”為原則,以室內骨灰存放和公益性設施為方向,做好需求測算,搞好設施布局,實施項目論證,配套保障措施,編制具有可操作性的殯葬設施發展規劃,基本任務是:每個區市至少規劃建設一處規模較大、設施設備齊全、服務功能完善的城市公益性殯葬設施,25%的街道、60%的鎮至少建有一處集中型公益性殯葬設施。各殯儀館按照“增綠、消塵、下置”的發展趨勢,增加綠化面積、安裝消煙除塵設備、服務設施逐步向地下配置。在各區市規劃的基礎上,青島市將編制全域性殯葬設施發展規劃,下達設施建設實施計劃。
按照屬地管理、誰批準誰監管的原則,各區市今年將加大公益性公墓違規對外銷售墓穴查處力度,全面排查、發現線索,從違法廣告、私自出售、銷售憑證等方面掌握證據,采取得力措施,聯合相關部門嚴厲查處違規行為。
建立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制
《青島市改革社會組織管理體制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已經下發,規定今后成立社會組織,除依法需要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的外,其他社會組織可以依法直接向民政部門申請登記。近期我市將出臺一系列配套文件。
下一步,市、區(市)都將制定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方案,開展脫鉤試點工作,并按照脫鉤方案要求,對黨組織隸屬關系進行調整。還將出臺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文件,建立完善政府購買服務制度,公布具備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資質的社會組織目錄,鼓勵社會組織通過公平競爭承接政府購買服務項目。(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封滿樓 通訊員 夏晶)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