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布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昨晚在網上引起熱議,網民對該管理辦法的意見集中在驗證方式、每日網上支付限額、互聯網金融等幾個方面。
網購限額是誤讀
昨天下午,央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共有57條,從客戶管理、業務管理、監督監管、法律責任等方面,對非銀行支付機構的網絡支付業務進行了規范。依照央行下發的通知,相關機構及人士如果有意見或建議,可于本月28日前反饋,該管理辦法的正式文本將于年內實施。意見稿顯示,支付機構單個客戶所有支付賬戶單日累計金額不能超過5000元,年累計應不超過20萬元。這意味著,普通用戶未來通過支付寶、財付通、易寶支付等網絡支付賬戶消費時,將受到金額限制。
昨天,一位參與意見稿起草的央行相關人士回應稱,市場上關于意見稿規定網購最高限額為5000元的說法為誤讀,通過第三方支付進行網購消費的額度能滿足絕大部分消費需求,第三方余額支付與網上銀行電子支付不能混為一談,余額支付有限額,但網上銀行電子支付能夠完全網民的網購需求。
至少3種方式驗證“我就是我”
此次的征求意見稿將支付賬戶分為綜合賬戶、消費賬戶兩種類型。綜合賬戶可以用于消費、轉賬以及購買投資理財產品或服務。消費賬戶僅可以用于消費以及轉賬至自己的同名銀行賬戶。其中,綜合賬戶需要面對面核驗身份,或者用至少5種方式進行交叉驗證身份;消費賬戶需要至少3種方式進行交叉驗證。
昨晚,一位業內人士稱,除了面對面的驗證,至少3種交叉驗證方式,將讓絕大部分的用戶無法使用支付寶、微信紅包等網銀支付方式。“比如說,普通用戶可以用身份證、房產證、銀行卡、學歷證明等來證明自己的身份,但是那些沒有買房買車的年輕人、不能辦信用卡的學生、三四線城市與廣大農村沒有上過大學的用戶,都無法用房產證、銀行卡、學歷證明等方式來證明自己的身份,而我想不到除了上述的認證方式外,還有什么方式能符合央行的規定來證明‘我就是我’。”
余額支付每天限額5000元
除了驗證方式的不便,此次征求意見稿中的每日網上支付限額的爭議也比較大。
意見稿規定,支付機構采用包括數字證書或電子簽名在內的兩類(含)以上要素進行驗證的交易,單日累計限額由支付機構與客戶通過協議自主約定。支付機構采用不包括數字證書、電子簽名在內的兩類(含)以上要素進行驗證的交易,單個客戶所有支付賬戶單日累計金額應不超過5000元。支付機構采用不足兩類要素進行驗證的交易,單個客戶所有支付賬戶單日累計金額應不超過1000元。
上述相關人士稱,現在人們已經習慣使用手機網上購物,手機上基本沒有數字證書或電子簽名,都是通過密碼和短信驗證碼來進行驗證。依照此次下發的意見稿規定,每日的最高限額為5000元,而蘋果iPhone手機、家電、凈水機等設備的售價都超過了5000元。此外,使用一個密碼驗證方式的微信,每日的網上支付金額最高為1000元,絕大部分通過微信支付的網購都將無法交易。
互聯網金融受限制
此外,意見稿也對第三方支付從事互聯網金融理財業務做出了限制。意見稿規定,支付機構不得為金融機構,以及從事信貸、融資、理財、擔保、貨幣兌換等金融業務的其他機構開立支付賬戶。這也意味著,包括支付寶、財付通這樣的第三方支付,將無法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屬于貨幣基金的余額寶,也將不符合規定。賈中山 張品秋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