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在通報我國保險業啟動償二代建設以來的工作進度后透露,不管銀行間市場債券的發行,還是優先股及海外資本工具,業內都在探索且有階段性進展,而保險公司發行優先股的具體細節方案近日有望出臺。
而且,“放開前端、管住后端”,我國保險業近年來大力推進償付能力監管改革,完成了中國風險導向的償付能力體系(簡稱“償二代”)主干技術標準的研發工作。同時,強化資本約束,拓寬資本補充渠道,行業償付能力穩步提升。
強化資本約束紅線
2012年3月,我國保險業正式啟動償二代建設。2014年末,順利完成了償二代17項主干監管規則的研制工作,并于2015年初正式發布,同時保險業進入償二代過渡期。
目前,我國保險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和市場化改革的關鍵時期,風險具有多樣化、復雜化和變化快的特點。
前述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保監會根據行業發展和風險變化,及時調整監管標準,采取監管措施,防范公司層面和行業層面的償付能力風險,提高償付能力監管的剛性約束,維護廣大消費者權益。
針對公司層面的償付能力風險,2014年,保監會對外發出13份償付能力監管函。其中,責令公司提交償付能力不足預防計劃1家次,限制投資范圍5家次,暫停增設分支機構3家次,停止開展新業務2家次,行業通報批評5家次。
對償付能力充足率不達標公司和分類監管評級為C、D類的公司,采取了責令增資、停止增設分支機構、停止新業務等嚴厲的監管措施,及時防控行業風險。
此外,針對行業層面的償付能力風險,如高現金價值產品風險、投資性房地產風險、利率保單利差損風險、證券及信托等投資的資金運用風險等,保監會數次出臺有針對性的監管規則。
償付能力充足率數據和分類監管評價結果顯示,2014年全行業僅有1家壽險公司償付能力不達標,產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連續4個季度償付能力全部達標,且2014年末償付能力充足率均處于充足II類(即償付能力充足率大于150%)。
保監會根據行業發展和風險變化,及時調整監管標準,采取監管措施,維護廣大消費者權益。
完善行業資本補充機制
按照“資本約束管住管好,資本補充放寬放活”的原則,2014年,保監會在強化資本約束的同時,不斷拓寬行業資本補充渠道。
前述負責人稱,受保險公司盈利能力提高、資本市場向好、公司外部融資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行業資本溢額大幅增長。2014年末全行業資本溢額為7207億元,較年初增加3199億元,增幅79.8%。與此同時,保監會對127家保險公司基于2014年末的情況開展了分類監管評價,按照公司的風險由低到高依次評定為A、B、C、D四類。
評價結果顯示,A類公司有43家,B類公司有79家,C類公司有3家,D類公司有2家。其中,風險低的A類公司較年初增加了7家,風險嚴重的D類公司較年初減少了2家。
該負責人表示,按照“資本約束管住管好,資本補充放寬放活”的原則,2014年,保監會在強化資本約束的同時,不斷完善行業資本補充機制,拓寬行業資本補充渠道。
今年初至今,保監會積極與各有關部委溝通,探索允許保險公司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研究保險公司發行優先股事宜,起草了《中國保監會關于保險公司發行優先股有關事項的通知》,將于近期正式發布。
此外,由于境外融資成本較低等特點,保險公司對海外發行資本工具頗為關注。前述負責人透露,該項政策“已經取得階段性進展”。
2015年是保險行業進入償二代的過渡期,該人士透露,保監會將以償二代組織實施工作為核心,繼續加強償付能力監管力度。除組織公司做好償二代過渡期的試運行工作和償二代全面切換的準備工作外,還將研究制定償二代相關配套制度,開展償二代下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風險管理能力的試評估工作。此外,將改進保險監管流程和機制,完成償二代監管信息系統建設。同時,密切監測行業償付能力變化情況,及早發現風險,加強對償付能力不達標公司及C、D類公司的監管力度,提高監管措施的針對性和及時性。 (21世紀)
中小險企積極申請境外投資牌照
第1財金專訊 保險機構境外買樓、海外并購浪潮并未停歇。隨著投資海外的閘門打開,更多的中小險企轉向機會頗豐的海外市場。日前,保監會正式批復弘康人壽境外投資的資格,成為去年以來第9家獲準境外投資資格的中小險企。保監會批復顯示,同意弘康人壽聘請太平資產管理(香港)為境外受托人,聘請工行為托管人。監管要求弘康人壽應當統一配置境內外資產,合并計算大類資產和具體品種投資比例,確保符合監管要求。
據了解,在監管政策逐步放開的背景下,不少險企在投資養老地產、債權計劃、股權計劃以及信托計劃外,開始“出海”尋找投資機會。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去年至今,保監會已批復包括中華聯合財險、百年人壽、光大永明人壽、前海人壽、泰山財險和中郵人壽等在內的7家保險公司,以及人保資管和國壽資管境外投資資格。
在海外投資陣營不斷擴容的同時,獲批險企已試水“出海”淘金。距2012年10月保監會首次提出險企限額境外投資不到一年的時間,中國平安便以2.6億英鎊買下倫敦地標建筑倫敦勞合社大樓,此舉被業內視為拉開險企新一輪海外投資的序幕。
去年8月保險“新國十條”明確表達了支持險企“走出去”的態度,當時仍被市場公認為中小險企的安邦于10月后接連下單,先后收購了紐約華爾道夫酒店、比利時FIDEA保險公司、比利時德爾塔·勞埃德銀行、荷蘭VI?VAT保險公司、韓國東洋人壽等;陽光保險此前宣布,斥資24.5億元拿下澳大利亞悉尼喜來登公園酒店。今年6月初,中國太平投資位于紐約曼哈頓核心區域的翠貝卡111項目。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末,保險資金境外投資余額為239.55億美元,占保險業總資產的1.44%,比2012年末增加142.55億美元,增幅為146.96%。不過,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表態稱,中國的保險資金海外投資配置資產剛剛起步,投資能力現在還“很不強”,投資海外切不可頭腦發熱,因為境外與國內相比還有很大的差別,包括法律環境、文化背景等。 (京商)
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并不遙遠
第1財金專訊 央行日前發布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5年)》指出,目前中國距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目標并不遙遠,下一步將進一步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打通個人跨境投資的渠道,考慮推出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QDII2)境外投資試點。
我國于1996年實現經常項目可兌換后即開始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2014年,我國順利推出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便利境外機構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進一步簡化資本項目外匯管理,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繼續穩步推進。
最新數據顯示,滬港通試點啟動以來,運行情況總體平穩有序,社會各方反應積極正面,整體符合預期。截至2015年5月末,滬股通累計成交7781億元,日均成交63億元,總額度已使用1509億元(占50.31%);港股通累計成交3487億元,日均成交28.82億元,總額度已使用965億元(占38.60%)。
報告指出,今年我國將進一步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一是打通個人跨境投資的渠道,考慮推出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QDII2)境外投資試點;二是完善滬港通和推出深港通,允許非居民在境內發行除衍生品外的金融產品;三是修訂外匯管理條例,取消大部分事前審批,建立有效的事后監測和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四是提高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我國資本市場便利性;五是繼續便利人民幣國際化,消除不必要的政策壁壘和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六是做好風險防范。
與此同時,人民幣跨境投融資渠道將進一步拓寬。支持境外機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在宏觀審慎和微觀審慎原則框架下,穩妥擴大境內企業境外借用人民幣試點范圍。簡化管理程序,逐步豐富境外機構投資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主體類型,穩步擴大投資規模。支持人民幣計價結算的國際原油期貨盡快上線。逐步放寬境內機構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限制。
此外,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規模將進一步增加。推動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積極支持境外央行類機構將人民幣資產納入其外匯儲備。研究取消境外央行類機構投資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額度限制,允許境外央行類機構自主選擇人民銀行或銀行間市場結算代理人代理其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 (上證)
你真的會用杠桿么?
如果你真的想利用杠桿來提高收益率的話,以下幾個方面是必須要注意的。
1.正確看待投資。自己的投資體系是成熟的且可以給自己帶來穩定的超過融資利率的收益。如果你的投資是以投資實業、參股的心態來投資,則風險是可控的。
2.借的資金要是長期的資金。盡可能不要利用券商提供的融資或者配資什么的,如果有辦法,可以通過抵押房產融出部分資金。借出的這部分資金對自己來說不會形成太大的壓力。
券商融資的弊端是:
1).如果你的市值下降,你可融出的額度也跟著下降,那么如果你的股票虧損賣出還款,你就沒有額度低位買回;
2).融資融券剛開通的那時,可買的標的非常受限。都是所謂的低PE個股;
3).如果你的杠桿率比較高,很容易被平倉。一旦被平倉,你就失去了翻身的機會。
3.融資買入標的不能和抵押標的是同一只股票,不管你是多么看好這只股票,也不能這樣做。
4.杠桿要可控。如果你使用的是券商的融資融券,一定要記住杠桿是要可控的,超過1倍的杠桿都是風險太高,也就是說你的負債率不能超過50%。使用融資融券前,一定要測算最壞的情況下不能被平倉。一旦被平倉,沒了本金,你還拿什么來翻身?
5.千萬不能在上漲的過程中不斷增加融資額。相反,盡可能在上漲的過程中減少融資額。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去券商那里辦理增加授信額度。融資是一把雙刃劍,在市場低迷的時候因為是便宜貨太多,融資買入只要風險可控,是劃算的。但是,大幅上漲之后,再增加融資買入就風險太大了。
所以,在自己還沒有準備好之前,切忌使用融資。最好是給自己制定一個強制的減杠桿的計劃,不僅要隨著自己市值的增長被動式地減少杠桿率,還要減少融資絕對額。通過溫水煮青蛙式地,不太明顯影響資金和收益的情況下慢慢減杠桿。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