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 “遠程開戶”漸行漸近。有媒體報道稱央行擬放開遠程開戶,而此前有民營銀行已借助 “人臉識別”完成第一筆貸款。記者昨日了解到,一些商業銀行開始依托互聯網和自助終端設備嘗試遠程開戶業務,例如招行可視柜臺、農行超級柜臺等,業內人士認為這都是為“人臉識別”打基礎。
網商銀行盼“遠程開戶”
不設立實體物理網點,無法通過柜臺開辦銀行賬戶,純互聯網模式的民營銀行將如何運作業務?業內對此倍加關注。5月15日,前海微眾銀行首個互聯網產品“微粒貸”正式亮相。備受關注的微眾銀行打破了去年底開業以來的沉寂,在產品上跨出了第一步。
業內人士分析稱,對微眾銀行而言,目前的焦點是基于互聯網渠道的銀行賬戶的遠程開立。盡管央行已經在調研遠程開戶的規則和監管框架,包括微眾在內的多家銀行均已在探索基于人臉識別技術的遠程開戶相關流程,但目前央行尚未正式批準試點。“對于網商銀行來說,‘遠程開戶’破冰是他們最期待的。”這名業內人士說。
記者注意到,目前,微粒貸的貸款、收款、收息等資金結算功能均在財付通賬戶體系中完成,微眾銀行的銀行賬戶體系尚未建立。
部分銀行已開始探討和研發人臉識別技術遠程開戶,阿里的浙商銀行就是其中之一。隨著馬云在德國大秀“刷臉支付”,騰訊財付通此前也表示已與中國公安部所屬的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公民身份證查詢中心”)達成人像比對服務的戰略合作,并透露騰訊與微眾銀行正在對金融、證券等業務進行人臉識別的應用嘗試。
央行擬放開遠程開戶
此前有消息稱,央行在1月份形成 《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遠程開立人民幣銀行賬戶的指導意見 (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已下發到銀行,擬允許各家銀行探索遠程開戶。
記者通過銀行內部人士拿到這份 “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內容顯示:央行對于遠程開戶原則為堅持銀行賬戶實名制;堅持以柜臺開戶為主,遠程開戶為輔;實施客戶身份識別機制的自證。辦理遠程開戶的銀行要建立遠程開戶業務管理制度,通過提供遠程開戶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和方法資料,以及權威部門出具的可行的評審報告,證明其采用的技術手段和方法能夠有效識別存款人的真實性,身份證的證實性、完整性和合規性,以及存款人開戶意愿的真實表達等。
傳統銀行摩拳擦掌
有消息稱,一家股份制銀行已組織了全國范圍內大規模的人臉比對測試,對算法進行了反復的驗證,大大提高了人臉比對的準確性。
“真的太神奇了,僅用一分零幾秒便可以申請到一張新銀行卡。”站在招行遠程可視柜臺前,市民張先生拿到新銀行卡驚喜地說。5月18日,招行青島分行邀請客戶到網點體驗招行的創新服務,其中遠程可視柜臺服務引起市民的極大興趣。招行南京路支行行長杜勇告訴記者,可視柜臺可以進行身份證的掃描和讀取,信息直接傳遞給視頻另一端的銀行客服人員進行審核,一些必須進行身份驗證的業務就可以選擇在自助可視柜臺辦理。
無獨有偶,農行也根據自身業務特點首創研發了“超級柜臺”,目前已覆蓋個人開卡、電子銀行簽約、個人結售匯、理財簽約購買等8類52項產品。同時,在“超級柜臺”上交易,繁瑣的簽名、打印、回單、交易也大大縮減。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