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與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通常是“負相關”的關系,此次央行降準1%,將對銀行理財產品形成什么影響呢?降準首日,記者調查島城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發現,目前理財產品收益率暫無變化,不過,收益下行成為業內一致看法。在此背景下,銀行人士建議市民首先可選擇高收益理財產品,鎖定中長期收益;利率下行趨勢下,定期存款也是個好的選擇;股市呈現慢牛行情,投資基金也不錯。
降準會影響收益率
記者采訪多家銀行資深理財經理了解到,降準對銀行理財的資產配置有著重要影響。在當前經濟低迷的情況下,降準后債券利率會大幅下降。目前銀行理財的資產配置35%以內是非標資產,而65%以上是標準化資產,其中債券類資產的占比在60%左右。而市場上的債券供給是有限的,因而銀行理財可以買到的債券和利率都會下降。
“今天我們理財產品沒有大的變化,正如之前分析的,銀行理財產品對降準的敏感性正在減弱,降準影響會慢慢體現,不會立竿見影。”農行青島市分行私人銀行財富顧問高文哲受訪時說,不過她也提到,此次降準力度為七年來最大,肯定會導致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行。
中行山東省分行理財經理張天偉也提到,該行昨日理財產品收益沒有什么變化,而隨著融資成本下降,銀行理財產品收益肯定會下降。
銀行理財師表示,央行降準對已經發售和在售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影響不大,但對降準后發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將形成影響,預計新發行產品整體收益率將下調。
建議買中長期理財產品
在銀行收益下行背景下,投資者應如何投資呢?對此,高文哲表示,未來銀行收益率下行幾成定局,再投資風險增加。她建議,投資者現在應轉換操作思路,提前買入中長期高收益理財產品來鎖定收益。
何為再投資風險呢?記者了解到,假設投資者買入一只3個月期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是5.2%,3個月到期后再買,可能同期限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已降到5%,這就是再投資風險,但如果投資者現在就買入一個半年期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為5.3%,這樣便可防范再投資風險。高文哲建議,投資者若有閑置資金又沒有更好的投資方式,中長期理財產品是個不錯的選擇。另外,她也建議投資者多關注農行的進取系列理財管理計劃,選擇每季開放式的產品,這樣的產品年化收益率可達到6%。
除了提前購買中長期理財產品鎖定高收益,還有的銀行理財師提出其它的理財金點子。例如,張天偉分析認為,銀行理財產品其實僅是客戶資產配置的一部分,它適合對流動性有一定要求并且有風險承受能力的客戶購買,但不適宜把所有資金都配置在理財產品上。“利率下行過程中,定期存款也是非常好的。目前股市呈現慢牛行情,基金也是很好的投資渠道。”
另外,還有的銀行理財師認為,流動性寬松預期將對債市形成利好,加上市場對于未來央行可能進一步降息的預期持續升溫,債券收益率可能在未來出現明顯回落,債券價格則可能進一步攀升,這對持有純浮動收益型債券產品的投資者來說是好事。
(記者 錫復春)
部分銀行高收益率理財產品一覽表
產品名稱 起購金額 期限 預期年化收益率
農業銀行看漲滬深300指數理財 5萬元 91天 8.20%
華夏銀行慧盈157號結構性理財 5萬元 180天 7.32%
平安銀行某財富結構類理財 10萬元 366天 8.00%
浦發銀行某尊享盈添利計劃 100萬元 304天 6.40%
建設銀行乾元—鑫安利得產品 50萬元 331天 6.20%
(注:僅供參考,以銀行實際發布為準)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