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5年期國債期貨后,國債期貨家庭又迎來了新成員。根據中國證監會的要求,10年期國債期貨合約于3月20日在中金所掛牌交易。上市首日三大合約品種均實現“開門紅”。業內人士表示,由于10年期國債利率是利率走向的“風向標”,上市期貨提升其定價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標志著利率市場化向前邁進一大步。
提升國債市場流動性
首批上市的10年期國債期貨共T1509、T1512和T1603三個期貨合約。3月20日上市首日,三個合約全部以高于掛盤基準價開盤,實現“開門紅”。其中,主力合約T1509合約以96.900元開盤,較掛盤基準價上漲0.750元,隨后,市場成交逐步活躍,持倉規模穩步增加,各合約價格均有所回落。截至收盤,10年期國債期貨共成交3417手,持倉量862手,主力合約T1509合約收于97.090 元,較掛盤基準價上漲0.940元,漲幅0.98%。
根據10年期國債期貨的期貨合約交易規則,20日上市的10年期國債期貨各合約均為面值100萬元人民幣、票面利率3% 的名義長期國債,實行到期實物交割,最低交易保證金為2%,每日最大波動幅度則為前一交易日結算價的上下2% 。
業內人士認為,10年期國債期貨上市無疑會進一步提升國債市場流動性。東海證券固定收益研究部經理諶世光表示,10年期國債期貨上市后,機構的投資策略更為豐富,市場流動性將得到更大提升。中金所方面則表示,推出10年期國債期貨,不僅可繼續豐富國債期貨產品,同時更有利于活躍國債現貨市場,促進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
利率市場化邁進一大步
據了解,國債期貨作為一種金融衍生品,更多扮演著機構避險工具的作用。此前,5年期國債期貨作為我國首個場內利率衍生品已在中金所上市交易,盡管更多是機構投資者市場,但市場的交易依然較活躍,單日交易量一度超過4萬手,盤后持倉亦達4.2萬手左右。
“5年期國債期貨上市以來對現貨市場交易的帶動效應也非常明顯。”上海耀之資產管理中心總經理王小堅表示,目前國債期貨對應的可交割券交易量常常是非交割券的數十倍,期貨產品的上市對債券的定價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海通證券副總裁宮里啟暉說,10年期國債利率反映了一個國家主權債務的利率水平和市場情況,不僅為金融體系提供基礎定價參考,也是國家經濟和金融運行狀況的“體溫計”。10年期國債期貨的上市,標志著利率市場化向前邁進一大步。
兩股指期貨下月掛牌
另外,3月20日下午中國證監會宣布,已批準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開展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交易,合約正式掛牌交易時間為2015年4月16日。
證監會發言人鄧舸表示,開展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交易,有利于豐富完善金融衍生產品序列,滿足投資者多樣化的風險管理需要,適應資本市場風險管理精細化的要求,完善資本市場價格發現機制,對于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創新和全面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具有積極意義。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