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有心做個測試:每天15:00收市后,把當天的持倉和總資產截屏。目的是觀察震蕩市場中我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結果會在后面公布。
還是先跟大家聊聊身邊的故事。
“她理財”有個網友vilian,在券商實習過半年,牛市的某天早晨,她的一個很久很久沒有聯系的小學同學,突然發微信問她最近有沒有買股票,以下是全文:
接到微信,我心里一咯噔。果然,剛聊了幾句,她就說:“哎~你幫我看看這個股票吧,我想今天買一點”。
雖然我有點緊張,還是打開手機交易軟件,看了她的股票,說了最近的震蕩風險,千萬不要追高云云。
開盤后,她又給我發了一個票,問我,你說我要不要賣了?
我又看了一下,是一個在箱體內的票,就說,賣吧。
她說:“就是,這票死得很,老不動”。
——這樣的對話,說買還是賣都無所謂,其實她已經做了決定,所謂參考就是順著她的思路說一句就好了。
我還是堅持認為,大牛市背景下,看起來賺錢都很快,但作為年輕人(至少40歲之前),而且是非金融業人員,都不應把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股票市場上。加薪、努力精進自己的業務、學習一門技能——這些才是年輕人最應該做的事情。
問她的這個同學,畢業后回了家鄉做小學老師,彼時應該是備課或者陪小朋友的工作時間。
上個月vilian和朋友聚會,一個在券商營業部工作的同學說,今年以來以前不怎么聯系的朋友都跑來問股票。同學群里每天討論股票,他都不說話。有小窗他的,他就說,你還是買點基金去吧。別買股票了。
為什么會給朋友這樣的建議?難道我們不希望朋友賺錢?
vilian的感覺是:這個階段不應該把時間獻給庸俗的股票。(是,她用了庸俗這個詞。)
賭市就像吸毒,大幅的波動下,人腦內的多巴胺濃度是急劇升高的。比談戀愛的時候還要濃烈。她說券商營業部經??吹竭@樣的八卦:牛市來了,全副身家壓進去,四月的時候行情好,股票連續漲停,每天收盤后,這個朋友都極其興奮,“看起來像打了雞血”。
炒股心情。。
去年12月,有一篇文章叫《年輕人,你活著不是為了觀察K線做布朗運動 ——從“全要素參與分配理論”談股票市場的賺錢陷阱》,作者提到,2007年大牛市的時候大學畢業,借了一筆錢炒股,賺了一倍,后來全部虧了進去。結果是,牛市過去了,錢也沒賺,工作也沒找,荒廢了一年多。
其實,這樣癲狂的不只是vilian的朋友。牛市開始到現在,我的微信群只有一個群不談股、不薦股——大學同班同學群。
我們是學投資的,大學畢業時是熊市,所以一半的同學轉行,另外一半則拿著很低的薪酬在券商、基金、銀行熬著。到今天,算是經歷過兩大一小三次牛市,12年過去,大家終于有了與錢相對和諧相處的經驗。
這些經驗是什么呢?在分享前,我先說說開篇時我提到的測試:
從去年年底到現在,我真正高收益的時間段只有兩個:去年12月和今年4月,這兩個月都實現了當時的持倉翻倍的目標。除此之外,其余時間的漲漲跌跌、買進賣出,除了貢獻了點兒交易手續費外,對資產增值的作用并不大。到昨天為止,我的資產數距離4月底,僅增加了5%。前提是我重倉持有了一只連漲60%的分級b。
而我看到更多的數據顯示:很多持倉相較于4月是虧損的。
現在說說為什么不建議年輕人炒股票吧:
1、從市場角度說:12個月以來,股指上漲了250%(今天已經突破了5000點整數關),市場累積的獲利盤巨大,未來猛漲和急跌或者是寬體震蕩的可能性都很大——這種玩兒法顯然不適合新人。
2、從價值投資的角度說:現在各行業的平均PE都很高,找不到價值洼地,換句話說,就是現在炒作的是概念,沒有安全的投資,漲跌全憑“吹捧”。
3、年輕人資金量有限,在資本市場全靠膽大。你可以算個賬:投入股市的資產翻番后你能買什么?5月一線城市的二手房成交均價上漲,就是因為有人從股市獲利了轉投“更安全”的資產,資產雄厚的人和錢少的人面對的選項是不一樣的。
4、效率問題。牛市賺快錢會給人造成一種假象:錢很容易賺,我可以很快財富自由。說實話,從平常人到財務自由,僅僅很少人(千分之一?)是通過資本市場實現的,相比來說,創業的概率可能還高點。至少在我的同學中比例是這樣的。
5、人生階段的重點和目標。大量統計顯示,職業人第一個收入高峰出現在30-35歲,如果你不用年輕時候大量學習、積累經驗,你怎么超越同齡人獲得高薪?沒有相當的資本積累即使再來幾個大牛市又能怎樣?
最后,說說在年輕的時候怎么安排你的錢吧。
第一要攢錢,留住錢以后真正的機會來了才能“把錢用在刀刃上”;
第二是要盡早認識風險,通脹、資產價格攀升都可能毀了你的攢錢計劃,所以,從一開始就要資產配置(拿適當的比例去做風險投資,再拿適當的比例保障安全);
第三要保持客觀,認清自己的能力,認清自己最適合和最優的發展路徑。以事業為主,實在不想錯過牛市可以買基金,好過自己操盤,也不用每天9:30-15:00都心懸一線。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