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即將到來,對患有手足多汗癥的人來說并非一件美好的事。手心汗涔涔,不敢與他人握手,影響自信與社交;腳汗者也苦惱于雙腳的異味;愛美的姑娘也因腳部疾病不敢穿涼鞋…這無疑給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可是,對于手足多汗癥患者來說,出汗、汗液異味、皮膚疾病,這三者是否存在關聯?
細菌分解汗液 汗液滋生細菌
汗液基本上是沒有味道的,但當汗液與細菌混合后便會產生異味。湘南學院附屬醫院的醫生羅軍表示,汗液98%至99%的成分主要是水,還有氯化鈉即鹽分等多種礦物質。就一般的汗液而言,其本身是沒有味道的。但是,當汗液與皮膚表面的細菌混合后便會產生臭味。因為身體的某些部位如腋窩、腳部及腹股溝等,細菌易積聚,汗腺亦較多,汗液難蒸發,從而產生氣味。
同時,若手腳長期被汗液浸泡,不僅容易在皮膚的表面滋生細菌和真菌,而且皮膚的角質層還會被汗液泡軟、破壞,繼而遭到細菌或真菌的攻擊。這也是為何多汗癥患者常常患有“腳氣”和“皮炎濕疹”等皮膚疾病的原因。此外,到了夏天,這些患者足部也會出現瘙癢、起皰、糜爛,甚至感染。因此,及時清理汗液與細菌,保持這些部位的潔凈,是防治手足多汗的關鍵。
手足多汗需注重除菌
手足多汗者應注重日常衛生,防止細菌侵襲。平日需勤換鞋襪,選擇透氣良好的鞋子與吸濕排汗的襪子。并及時潔身,沐浴時可選擇具有除菌抑菌成分的沐浴露,如含有苦參、板藍根、薄荷等具有除菌功效的中藥洗護成分,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有較強抑制與殺滅作用。此外,泡腳時也可針對自己的癥狀,選擇具有抑菌功效的泡腳液,如具有祛濕、抑菌的功效的土茯苓、蛇床子等。
此外,也需調養脾胃,健全體質。中醫師張茂信指出,手腳多汗主要是因為脾胃功能減弱,冷飲過度、脾胃受損、消化不良、睡眠不充足等都會造成脾胃方面的問題。因此,患者平日需戒煙戒酒,忌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養成規律作息的習慣。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