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4月23日訊 民間俗語:“春天到,癡子鬧。”4月22日,記者走訪島城首個專業精神科兒童門診發現 ,近期診量激增,特別是多動癥患兒,比平時要多 。據統計,門診自今年1月1日開診到現在,共接診了近200名多動癥患兒。專家表示,多動癥發病率較高,100個小孩中有3~5個,1~3歲發病,9歲達到高峰,男女比例4:1,多動、抽動和注意力不集中是三大典型表現 ,一部分孩子還存在智力障礙 。多動癥并非兒童專利,30%~70%多動癥患者的癥狀會持續到成人期,專家建議早發現早治療。
病例 孩子好丟書,家長要備四五套
提起兒子田田(化名),市民李女士總是一臉愁容,這個讓人又愛又氣的小家伙,經常令她頭痛不已。“雖說小男孩天生調皮搗蛋,但我們全家人都快招架不住了。”李女士稱,實在忍無可忍,她便帶孩子來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兒少科看門診。
據李女士描述,田田今年11歲,讀小學五年級。自上幼兒園起就表現得比別的孩子好動,常常登高爬低,竄里竄外,不停走動,很難安靜坐下來聽故事或看電視。即便是看電視,也往往堅持不了3分鐘,稍趁家長不注意,立馬溜出去,一溜煙就不見人影了。“我們整天不干別的,他前腳走了,我們后腳就得跟上,趕緊找。”
本以為兒子長大一點就好了,可田田6歲上學后,絲毫不見好轉。老師經常反映孩子上課坐不住,小動作多,經常招惹周圍同學,注意力不集中,時而發愣,時而尖叫,每每周圍有點動靜,立刻東張西望。下課后奔跑喧鬧,經常插話,打擾別人活動。
放學回家寫作業也讓父母犯愁,因為田田總是邊寫邊玩,家政催促著也常常到晚上12點才能完成,而且錯誤率高,學習成績也不太好。
這些都還不算什么,最讓田田父母頭痛的是,孩子丟三落四,常常遺失自己的物品,尤其是課本。為此,每學期父母都要為其準備四五套書。但家長不敢批評他,孩子情緒不穩定,常因一點小事發脾氣。經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兒少科主任田博診斷,田田是一名典型的多動癥患兒。
調查 100個孩子3~5個患兒,成人也患病
“曾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包攬8枚金牌,成為單屆奧運會奪取金牌最多選手的菲爾普斯曾是一名多動癥患兒。”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兒少科主任田博介紹說,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癥,是一種自我控制方面的發育障礙,大多發生于兒童時期,表現為與患兒年齡不相稱的過度活動、注意力不集中或注意持續時間短暫、沖動任性、情緒不穩并伴有認知障礙和學習困難的一組綜合征。其表現不分時間、地點、場合,在需要安靜或嚴肅陌生的場合更加明顯,甚至睡眠時也是如此。
“這種病的發病率較高。”專家表示,在亞洲,兒童/年輕人的患病率達1.3~13.6%,國內7項研究分析顯示,在中國的患病率為4.31%~5.83%。在青島,發病率約為3%~5%,也就是說,100個孩子中有3~5個多動癥患兒。在學齡前起病,1~3歲就開始發病,到9歲左右達到發病的高峰。而且,這種病往往男多女少,男女比例4:1。“雖說男孩多,但在我接診的患者中,也出現了好幾個女孩,癥狀一點不比男孩子輕。”
據介紹,今年1月1日,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兒少科正式成立,不到4個月的時間里,近200名多動癥患兒前來就診,隨著氣溫升高,近期接診的患兒尤其多。
“在人們的意識里,多動癥只是孩子得的病,與大人無關,其實不然。”專家強調說,從去年起,美國提出了成人多動癥的概念,據統計,在世界范圍內,有4%的成人患病,30%~70%多動癥患者的癥狀會持續到成人期。
建議 家長和孩子的交流至關重要
關于多動癥的發病原因,田博主任稱病因尚不明確,與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有關。如懷孕母親吸煙、喝酒、精神壓力過大,孩子出生時缺氧,所處環境鉛含量過高,看電視、玩游戲過多等都有可能導致孩子多動。“如果家庭關系不和諧,孩子在家壓力大,如大量爭吵,尤其是父母離婚,會增加孩子患多動癥的風險。”
“在接診的過程中,我發現存在很多誤區,如教師和家長憑‘感覺’給孩子貼標簽,與不良環境所致的行為混淆,與天性好動的特征混淆,與學習困難混淆。”田博主任表示,在臨床表現上多動癥有3大典型特征:多動、沖動和注意力不集中。
其中,多動的表現為在希望其安靜就坐的時候,孩子往往動作過多;“一直在行動”;煩躁不安,不停扭動身體;內心煩躁不安;難以保持安靜;往往話多;經常離開座位等。
沖動的表現為存在一種驅動力,使其立即行動,不被抑制;完成需要時間延遲的任務存在困難,如舉手回答問題,讀指令或者聽指令行動,通過詢問問題來闡明某些信息,計劃與組織;沒有經過思考就行動,行動太快;難于按順序等候;急于工作,易于由一項任務轉換到另一項任務;大喊大叫;問不相關的問題;打斷別人;面對別人對其不恰當的回應,如愚蠢或生氣,會使之暴怒;難以恢復其情感控制能力等。
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有選擇性注意能力較差、難于將注意力集中于某項任務、易于分心、會將其注意力集中于新奇刺激的事物上、最后一個開始行動、不能完成任務、丟三落四等。
此外,多動癥患兒還存在情緒問題,如自我克制能力差,容易激惹,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時往往過分激動或憤怒,常因小事打架;要求必須立刻滿足,否則會哭鬧發脾氣……
專家提醒,家長發現孩子記憶困難、很極端、交友困難、短時間內能力下降等癥狀,也應該考慮是否具有多動癥傾向,便于早發現早治療。
田博主任稱,對待多動癥孩子,家長和孩子的交流至關重要。交流過程中應注意的技巧包括:生氣的父母是不停講話,而高興的父母是保持安靜的,所以耐心地對孩子講出他們要做些什么才是好的;要表現出對孩子的喜愛與贊賞,這樣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在他人面前贊揚孩子使孩子感到驕傲;避免大喊大叫與爭辯;避免說過多的話,使孩子易興奮與分心;避免帶有負性情緒與孩子講話,不受控制的表達是不好的。
同時,家長撫育多動癥兒童要堅持十大原則:立即反饋、頻繁反饋、較大和較有效的結果反饋(情緒表達、特許活動、食物獎賞、獎品)、先懲后罰、父母進行一致的教育、行動表示無需叫喊、問題情景下計劃在先(停一下-重復規則-設立獎賞物品-解釋可能的懲罰-實施計劃)、對問題保持“平常心”、不要情緒化、學會原諒孩子。
◎相關鏈接 七醫設島城首個專業精神科兒童病房
精神科五病房是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著手打造的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填補了醫院建院五十多年以來兒少科的空白,也成為島城首個專業精神科兒童病房,開放床位60張,醫護人員21人,其中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4人。
據介紹,該病房是治療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的特色病房,是島城正規治療兒童及青少年心理、精神問題的專業場所。同時還提供出院后醫療服務,定期進行電話隨訪,定期的健康講座等。
坐診時間:周一上午和周三上午。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