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0月懷胎后,終于誕下寶寶的喜悅,隨之而來的便是手忙腳亂、寶寶的照護;同時,也是媽咪坐月子修補身體的黃金階段。為了自己,也為了小寶貝將來的幸福,媽媽們可別忽略了產后的護理,這開始的42天產褥期,可是關系著女性下半輩子的健康喔!
1 生完寶寶,媽咪必學的坐月子調養秘笈常聽身邊的友人說,她就是因為坐月子做的好,做完之后不但身體較產前健康許多,身材也瘦了一圈;當然也曾聽過有人抱怨坐月子沒做好,家人疏于照護,導致她之后腰盤常常酸痛,既無法久站也無法坐太久,到處關節酸痛甚至身體比生產前虛弱許多,由此可知,坐月子的必要和重要性。
2 分娩對女性的身心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期在分娩過程中,體內氣血兩失,免疫功能下降,身體與產道都容易受到感染。產婦很容易就會因此留下許多后遺癥,比如體質會變得容易感冒、感染,并常會發生莫名的頭痛、筋骨酸痛、易疲倦等現象。
3 坐月子的必要性一段完美的月子生活,不在于是否住進了五星級的豪華月子中心,也不是一定要服用高級的藥膳補品。而是透過合理的方式來調養產婦的身體,達到恢復身心平衡的狀態,同時家庭也能和諧地進行重整。當產婦可以快快樂樂坐月子,家人也能夠輕松協助完成時,那么這段不算長的日子,必定可以成為您一家人的美好回憶。
4 坐好月子,可以徹底去除身體原有的壞毛病經由科學統計,月子生活的種種注意事項確實是有意義的。月子中調養得宜,可徹底去除身體原有的壞毛病,使身體更加健康,媽媽們也會顯得更有魅力!但錯誤的坐月子方式,則會加速身體老化,使身材走樣、骨質流失,消耗體力,甚至更年期會提早來臨。 另外,借著坐月子期間,正是媽媽與寶寶可以建立緊密關系的重要時刻。因此,產婦若能在這個階段受到良好的照護,多愛自己一點,擁有平靜、愉快的心情,新生兒也能感受到,進而培養出健康的性格。
5 媽咪必讀的“坐月子”的調理原則其實生產后當胎盤排出子宮外時,子宮會立刻收縮,子宮底的高度也會隨著產后的天數而有改變。生產后,子宮底高度降于臍平或臍下1指,產后第2天會稍高于臍,以后每日下降約1指的寬度,大概過了兩周之后子宮即下降至骨盆腔,從腹部無法摸到;待6周后,子宮即可恢復至懷孕前大小。
所以,產后子宮底的位置應在腹部正中,但因為懷孕時乙狀結腸將子宮底推到右邊,因此子宮底有時會偏右,子宮在產后可藉由子宮收縮自行清除沾黏于子宮壁上的物質,經由陰道流出類似經期的血,和經血量差不多,有時量稍微多一點,這就是大家統稱的惡露。惡露剛開始2-3天,量多且色偏紅,漸漸的顏色會變成淡紅色,量也逐漸變少,待產后第10天左右則大多會變成黃色或白色。在正常情況下,產后4-6周時,大多數產婦皆應該已經排除干凈了。
生化湯常用于治療產后惡瘀血內阻,加上其具有活血化瘀,促進乳汁分泌,讓子宮功能迅速恢復,并減少產后腹痛、預防產褥感染的作用,所以,也就成為產后的必服方劑。基本上,生產完的體質原則上是處于“血虛”和“白瘀”狀態,因此若身體有任何病痛或疾病,中醫首先會以“固氣血”為主。當然,還是得看有無惡露,還有產婦生產時是自然產還是剖腹產,才能適當的給予處置。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