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捐精”隱患重重
子嗣合法性、疾病傳播、社會倫理、道德風險……
□本報記者 施政
每個“地下自助捐精”者都稱自己儀表堂堂、身體健康,不存在傳染病或生殖疾病,也表示愿意配合各項檢查,然而他們又稱為了保護隱私,拒不提供自己的具體信息,包括QQ號和電話也都是臨時所用,且要求求精者成功后永不聯系。
那么,既然存在如此多的隱患和風險,“求精者”為何要冒這些險呢?
長江商報記者調查了解到,男方不育,選擇供精人工授精(指非配偶間人工授精)是唯一能懷孕的辦法,但目前全國僅19家人類精子庫能從合法途徑提供精子,由于捐精志愿者匱乏,絕大多數精子庫庫存嚴重告急。為了盡快生養孩子,一些夫妻開始在網上尋找“地下自助捐精者”,但其中暗藏著健康、心理、倫理等多種隱患。
官方精子庫庫存告急
“捐精40毫升,國家補貼5000元!”進入湖北省人類精子庫的微信公眾號,這條招募信息就會彈出來,在精子庫的官方微博上,同時還打出了“急招臨時工200日結”的招聘廣告,“交通補貼、不用打卡,不限學歷,月薪4000元—5000元,找工作就是這么簡單”的條件吸引不少人詢問。
這家官博發布的消息稱:“湖北省唯一一家精子庫現在已嚴重告急,招募志愿者,要求年齡22歲—45歲之間,長期在武漢的男性。”長江商報記者了解到,為了招募捐精志愿者,招募廣告不僅曾打入人才市場,還有部分工作人員進入社區張貼廣告,至今捐精的主力軍仍然是大學生。
長江商報記者在部分大學生中調查發現,雖然報酬還比較有吸引力,但因心理、身體、負面新聞等各種原因,多數人不太愿意捐精。
而全國其他地區的精子庫也面臨同樣問題。今年37歲的阮女士因丈夫患弱精癥,不得不選擇供精人工授精的辦法懷孕,“這個年齡了,再不生孩子只有離婚這一條路了。”阮女士無奈地說,但他們去了多地精子庫咨詢被告知,由于庫存告急,需要等待一年以上,如果加上檢查、手術、失敗可能性等因素,孩子要出生只怕最快也是兩年多以后的事了,“這種日子度日如年,我們得想想其他辦法。”
正規途徑捐精不僅難招募志愿者,而且過程也較嚴格。湖北省人類精子庫工作人員介紹,為了確保精子質量,捐精者不僅需要嚴格篩選,且捐精流程也較為復雜。如果符合“22歲—45歲、身體健康”的條件,預約見面后,捐精者要簽署知情同意書,還需登記相關信息,包括身份信息和錄入指紋。隨后進行精液質量檢查,如果此次檢查符合要求則開始其他檢查,不符合要求直接淘汰。精液合格的志愿者還必須進行艾滋病、染色體等18項檢查,如果這些檢查不合格也會被淘汰。
有不少捐精志愿者反映,過五關斬六將以為就能捐了,其實不然,所有檢查都合格的志愿者將進入正式捐獻程序,捐精要求達到8至15次或庫存達到一定量,6個月后再進行復查,復查結束后整個捐精過程結束。
如果求助于精子庫,也必須有嚴格的程序。據介紹,人工授精分為配偶間人工授精、非配偶間人工授精兩種,供精人工授精,是指非配偶間人工授精。夫婦雙方想要進行供精人工授精,首先雙方先要攜帶戶口本、結婚證等資料,到醫院接受相關檢查。男方在經過檢查后,要證實不能或不宜生育,且符合供精人工授精適應癥。同時,女方也必須經過全面檢查,確認身體健康、生育正常、輸卵管通暢,并排除可能影響未來妊娠的各種因素,滿足了這兩個因素,才有可能進行供精人工授精手術,而手術并非一次成功,多半需要做3次左右才能成功。
今年36歲的王女士,夫妻倆結婚時并沒有馬上要孩子,等到30歲時想要孩子了卻一直要不上,經過各種檢查發現,問題出在丈夫身上,由于丈夫患了弱精癥,能生育的機會極小。自從知道真相后,王女士就開始愁眉不展,丈夫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后變得更加沉默寡言,夫妻倆經常吵架,已經走到離婚的邊緣。
一年半前,夫妻倆聽說可以自己找“地下捐精”者進行自助捐精,就開始上網尋找,最終他們選擇了一個在北京的33歲的男性。王女士夫婦選擇了跟這位男士見面,通過多渠道了解到該男士的情況后,他們采取間接方式獲得了該男子的精子,并且最后通過熟人找到醫院進行了人工授精,幸運的是,僅一次王女士就成功懷孕。
懷孕后,王女士只告知對方自己已經成功懷孕并表示感謝后便再也沒有跟他聯系,而令她更放心的是,這名男士沒有找他們要一分錢,最后王女士給了1000元作為交通和營養補貼,懷孕后王女士正常進行產檢,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女兒。
本以為有了孩子幸福的家庭生活就要開始了,由于夫妻雙方父母都不知道孩子是怎么來的,老人們都還比較開心,只是丈夫卻并沒有感到開心,對于初生的女兒,丈夫毫無親切感,從來不主動照顧和抱孩子。回家的時間也越來越晚,總是說單位事情很多,回到家也就是埋頭打游戲。王女士明白丈夫的心思,卻也難以忍受這樣的冷暴力,與丈夫深談了一次。
從丈夫那里得到真實的想法是,由于見過捐精的男士,又經歷了這一切,實在揮不去捐精男士的那張臉,看到女兒就覺得看到了那位男士,女兒沒有一星半點像他自己,確實不是自己的女兒,自己只是女兒法律上的父親。丈夫也非常擔心以后出事,血型不符、將來捐精男士爭奪女兒這些問題,越想越覺得這個決定是錯的,但是孩子生出來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內心感到十分痛苦。
王女士想到帶丈夫去看心理醫生,但事情本身就連她自己都難以啟齒,她也陷入了無盡的憂郁之中。
“地下捐精”受孕后的心理陰影
“地下捐精”暗藏多重風險
男子將精子取出放入一次性杯內,由求精者用注射器抽取,再自行通過女方陰道完成授精。
聽到這一懷孕方法,長江商報記者采訪的婦產科、生殖科專家,他們都表示不可思議。武漢市普仁醫院性學博士聶歡表示,雖然這種方法有成功的可能性,但有很多健康隱患,首先拿容器來說,注射器和一次性杯子如果被細菌污染了就可能導致宮腔感染,如果對方還有一些傳染病比如梅毒、艾滋病,通過女性生殖道時100%會被感染。
他介紹,正規的人工授精對精子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有一個洗精的過程,這是為了確保殺滅傳染病原,顯然這是自助捐精做不到的。如果捐獻精子的人有染色體或者遺傳疾病,對于受捐者來說都是無妄之災,而一般基因檢測和染色體檢測都很昂貴,自助捐精的夫妻很少要求對方做這些檢查。
而從倫理學角度講,精子庫里一個人的精子最多供5人使用,經科學測算,能有效預防將來發生倫理問題,而“地下自助捐精”的人有些人捐出的精子不知有多少人受孕,未來如果有倫理問題,后果不堪設想,涉及的家庭也將痛苦不堪。
武漢金衛律師事務所李海夫律師表示,我國明令禁止代孕、買賣精子、卵子的行為,嚴重情形下,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將精液作為商品出售首先違反社會公序良俗,而且這種行為不應受法律保護。患者不經過正規醫院進行試管嬰兒手術,而是采用私下取精,這種行為風險很大,首先是存在孩子不健康的風險,精液不經過醫院檢測,無法排除質量問題,如提供精子的男方有遺傳病或其他不適合生育的疾病,即使女方懷孕生子,孩子可能不健康,會加重父母的經濟負擔。孩子父母在法律上無法追究提供精液男方的責任。
其次是爭奪子女的法律風險,如果私下買受男方精子而懷孕生子,雙方且相識或有聯系,男方最后認為是非婚生子女,還可能存在爭奪子女撫養權的法律糾紛。
如果雙方簽署了類似“自助捐精協議書”,是否就能避免法律問題?李海夫表示,即使雙方簽了協議,但捐精者私下無償捐獻的行為仍系無效民事行為,不受法律保護,由此帶來的風險及責任需自行承擔。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