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月15日訊 年輕白領兼職做微商在朋友圈賣面膜,年賺10萬一事,在社會上引起不小轟動。現在打開朋友圈,QQ空間,微博,到處都是賣面膜的廣告,各種品牌 、各式各樣,功能各異,令人眼花繚亂。到底是面膜的哪個成分在發揮著如此神奇的作用?有說法認為,部分面膜為了提高美白效果,暗中添加熒光增白劑,存在致癌風險。知名打假人士王海利用驗鈔機照射某面膜變藍的手段,間接證實該傳聞。
為了獲得面膜內熒光增白劑使用真實情況,信網選購了市場上10款流行的面膜產品,送至青島一所高?;瘜W實驗室檢驗后發現,10款產品全軍覆沒,全都含有熒光物質,其中8款產品含有兩種熒光物質。
實驗室檢測,10款產品全軍覆沒
根據市場上面膜的流行情況,信網選擇了網絡熱銷以及線下消費者選擇較多的共9個品牌10款面膜。其中在青島寧夏路一大型超市購買了“百雀羚水嫩倍現盈彩精華面膜”8元、“美即VC細滑凈采面膜”9.8元、“森田傳明酸微導全凈白面膜”12.7元、“NRKQ10賦活亮采精華面膜”9.9元、“Feelia自然之鑰意大利小雛菊賦顏柔皙面膜”3.9元、“可頤蠶絲水嫩至潤養顏貼”2.6元、“三味堂七白草凝白嫩膚隱形面膜”7.5元、“容園美菁萃無暇皙白黑面膜”13元,同時通過網店購買了朋友圈熱銷的“MY Favor”品牌的“氧氣面罩——碳酸注氧急救面膜”(針筒裝)88元,還獲贈了一款同品牌的“補水滋潤面膜”(小袋裝),價值19.6元。10款產品一并送至實驗室做了熒光成分檢驗。
所用檢測儀器:分子熒光分光光度計(F-4600 日本 Hitachi)
檢測方法:每個品牌樣品里取一定量液體,用二次水稀釋至固定體積,為了增加溶解性,每次混勻樣品時使用超聲增快混勻速度,使用時間約為10秒。每次取1000微升混勻之后的樣品加至檢測池,分別使用激發波長為350納米,355納米以及360納米掃描,得到數據結果。
檢測結果顯示,10種樣品全部含有熒光物質,而且所涉及的熒光物質為兩種(類)。其中除了三味堂和MY FAVOR小袋裝這兩種樣品只有一種熒光物質之外,其他8種樣品均含有兩種熒光物質。
檢測結果還顯示,不同樣品熒光物質的含量也不同,依據含有的同一種熒光物質含量由高到低排列為:1.容園美;2.MY FAVOR針筒裝;3.可頤蠶絲;4.NRK;5.美即;6.百雀羚;7.森田;8.自然之鑰;9.三味堂;10.MY FAVOR小袋裝。
熒光物質推測為“ER-2”
之前曾有多家媒體和機構對多款面膜做抽檢,檢測的方法是通過紫外線燈掃描,查看面膜表面是否存在藍光反應。結果顯示,部分面膜有反應,部分面膜沒有。那為何此次抽檢的10款面膜,都檢測出了含有熒光物質?
信網就檢驗結果請教了該高?;W院的專家,對方分析說,如果面膜中存在熒光物質,但是含量低,即使用紫外線照射,面膜的發光也不會太明顯,肉眼是看不出來的。除此之外,還可能與照射的波長有關系,因為熒光物質不同,其對應的紫外線激發頻率也不同,如果兩者對不上,面膜也不會發光。
此次檢測,10款面膜均檢測出的同一種熒光物質,到底是一種什么成分?實驗人員表示尚無法確認,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測分析。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此指出,化妝品如果添加熒光增白劑,那一般是“ER-2”。該人士在上海從事多年的化妝品代工,他對信網揭示說,化妝品中添加的熒光增白劑多是同一種,業內簡稱“ER-2”,學名為“二苯乙烯型熒光增白劑”。
“ER-2”是一種怎樣的神秘物質?信網從同一專家處了解到,“ER-2”是一種會產生藍色熒光的有機化合物染料,特性是激發入射光線產生熒光,肉眼看到會很白,達到增白的效果。信網聯系到了廣東佛山的一家ER-2供應商,對方介紹,“ER-2”主要用于塑料、棉纖維、合成纖維、造紙等領域的增白增艷,該品的熒光強度非常高,只要很少的添加量即可滿足白度要求。
實驗人員的分析證實了業內人士的猜測。“本次檢測的目標檢測物設定為二苯乙烯基聯苯類物質,往期文獻研究顯示,當激發波長為350納米時,其熒光特征峰在430-450納米處。此次檢測所獲得的數據中,初步推斷熒光特征峰在425-440納米處的數據,極有可能為我們的目標檢測物,也就是說,面膜中含有的熒光成分,極有可能是這種物質。”實驗人員告訴信網。
由于面膜都號稱添加了天然提取物成分,目前尚不能排除是某種天然提取物產生熒光的可能性,以及10款面膜均添加了該種天然提取物,并且該種天然提取物的激發波長與二苯乙烯基聯苯類物質極為相似。
增白劑只是表面功夫,長期使用難有根本改善
信網查閱了衛生部頒布的2007年版《化妝品衛生規范》,其中規定的“化妝品禁用組分”表2(1)中,第912條為“硝基芪(硝基1,2 二苯乙烯)類, 它們的同系物和衍生物”。10款面膜中所含有的熒光物質,是否屬于該類違禁物,實驗人員仍在確認過程中。
面膜宣傳美白功效,實際上給面部涂了一層熒光物質,這樣的情況看起來非常普遍,而且從10款產品的配料表中也看不出熒光物質的存在。但是長期使用,對于皮膚的傷害卻不言而喻。青島海慈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鄭瑋清告訴信網,門診上幾乎每天都有女性患者因為使用面膜等化妝品,出現過敏、濕疹、皮炎等各種面部不適。
“面膜中含有的熒光增白劑屬于化工原料,雖然短時間內能夠起到增白效果,但其實是一種視覺欺騙,無法減少黑色素。長期使用,會對皮膚產生傷害,人體也會對其產生依賴。如果女士想真正的美白,需要較長時間的內外調理,指望一貼面膜短時間改善,那是不科學的,也是不現實的。”鄭瑋清建議,消費者慎重選購低價面膜,如果一款面膜使用后增白效果非常顯著,那消費者反而要警惕了。
文/圖 信報全媒體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