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力較弱的孩子扎堆生病,就連身強體壯的成年人也難逃感冒的厄運。如此感冒,到底是什么在作怪?記者采訪專家得知,今冬感冒大致分流感、毛細支氣管炎和胃腸感冒三種類型,分別由流感病毒、合胞病毒和輪狀病毒引起。家長和孩子平時應該怎樣防范,感冒后又該如何對待,專家建議勿著急求醫,休息和喝水是對付感冒的兩大武器,勿完全依賴輸液。
孩子扎堆生病三方面原因
與醫院的爆滿截然相反,學校教室的座位缺了不少。目前正在讀五年級的李杰同學自從元旦放假后,一直沒回學校,因為他患了重感冒。1月6日,當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在海慈醫療集團兒科二科注射大廳見到他的時候,他正在爸爸的陪伴下打吊瓶。身上裹著厚厚的羽絨服,頭戴棉帽,腳蹬棉鞋,整個人看起來很沒有精氣神。“這是我請假的第三天,班里的同學幾乎一半感冒的,太可怕了,有好幾個同學還在硬撐。我也被傳染了,希望自己快快好起來,背起書包上學去。”李杰說。
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學生早在元旦前就“中招”了,整個假期都在跟感冒抗爭,病情嚴重的一直拖到現在都不見好,父母只好陪著來醫院打吊瓶。今冬感冒多,傳播快,孩子扎堆生病,請假耽誤了學業,還損害了自身健康,這是為什么呢?患兒主要是什么病癥呢?為此,記者咨詢了島城醫院的兒科專家。
市婦兒醫院急診科徐靜主任告訴記者,感冒和季節有關,今冬感冒患兒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有流感樣癥狀,不明原因高燒、咳嗽,有的合并肺炎,這類患兒最普遍,占70%~80%;第二種是毛細支氣管炎,第三種是胃腸感冒,典型癥狀就是嘔吐腹瀉,最多的一天能吐20多次,吐完就拉肚子。這三種癥狀由三種病毒引起,分別是流感病毒、合胞病毒和輪狀病毒。
“患兒之所以會感冒,有三方面的原因。”徐靜主任說,“一是病毒喜冷,寒冷的氣候利于病毒繁殖,冬天氣溫較低,這些病毒便開始猖狂了;二是天氣冷熱交替,抵抗力較差的孩子無法適應氣溫的變化,自然而然‘中槍’了;三是有些家長愛湊熱鬧,有事沒事帶孩子去商場、飯店等人員密集的地方,感冒通過空氣和飛沫傳播,最后孩子就被傳染了”。
休息和喝水是兩大武器
家長和孩子平時應該怎樣防范感冒,感冒后又該如何對待,如何治療呢?
為此 ,徐靜主任提醒:當發現孩子有輕微的感冒癥狀時,先不要著急去醫院,休息和喝水是對付感冒的兩大武器。充足而及時的休息可以提高人體的抵抗力,多喝水可以加快血液循環,排出體內的毒素。如果發燒在38℃以下,不管孩子還是大人,都沒有必要到醫院去,可以在家進行物理降溫 ,多喝水,多排尿。如果孩子出現渾身疼痛、持續高燒并伴隨拉肚子等典型流感癥狀時,應立即去醫院就診。或吃藥或打針,要依據血液化驗單來定。
青島市中心醫院小兒科的醫生則表示,孩子出現咳嗽、發熱后不要緊張,如果發熱在38℃以下,不要急于給孩子吃藥或者輸液,只要進行物理治療即可,但發現孩子發熱在38℃以上,就要到正規醫院看醫生,以防引發肺炎、腦炎和心肌炎。
作為兒科專家,同時又身為孩子家長,兩位專家主任還給記者傳授了自己給孩子防治感冒的經驗。“風寒性感冒的主要原因就是受涼。”市立醫院小兒科主任金心告訴記者,她平時非常注意自己家孩子的穿著情況,“孩子穿著的衣物要透氣性好,雖然在冬季但是也不要給孩子穿得過多,以防孩子好動熱著了,自己脫衣反而受了涼。”每次外出,金心都會給孩子戴好圍巾帽子等,在公共場合以及有霧氣的環境下,還戴上口罩。“但是,孩子從戶外進入到室內時,我都提醒他及時脫掉衣帽。”除此之外,金主任說,多喝白開水,保持呼吸道濕潤也是必不可少的。金主任表示,冬天時,她每周要帶孩子到戶外參加體育運動,因為多曬太陽、多運動,不但可以提高身體素質,還能幫助孩子對鈣的吸收。
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于增智告訴記者 ,“一早一晚,我從不帶孩子出門。尤其是商場超市等人多擁擠的地方,若需要乘坐公交 ,我便給孩子戴上口罩。”于主任稱,冬季干燥的空氣容易傳播病菌,務必多開窗通風。“當然,開窗的時候最好要避開早晚溫度較低的時候。”于主任說,“孩子在家時,室內溫度保持在22~24℃是最為適宜的。”于主任還告訴記者,對于體質過敏的孩子,最好不要養寵物,以免引起呼吸道感染。
并非一發燒就要輸液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在走訪的幾家醫院中,輸液的患者不在少數。記者在市婦兒醫院急診科看到,兒童輸液室里擠滿了輸液的患兒,輸液室儼然成了一座“吊瓶森林”。輸液室外面的走廊也塞得滿滿當當,三排坐椅坐滿了抱著孩子輸液的家長。“我孩子已經感冒12天了,來醫院連續打了4天吊瓶還是不見好,愁死人了。”市民王女士說。
在海慈醫療集團兒科輸液大廳門口,有一對年輕夫婦格外引人注目,只見爸爸手擎輸液桿,桿上掛著輸液袋,針管連在小女孩的手上,整個手面都是紫青的,孩子趴在媽媽的懷里睡著了,媽媽的手里拿著一只氣球。“一坐下孩子就哭,我們只好站著給她輸液,這個姿勢已經保持了一個多小時了。”媽媽說。
“并不是所有的感冒發燒都要輸液,是否選擇輸液取決于病情,如孩子嘔吐不止、高燒不退,嚴重脫水了,就必須考慮輸液。”徐靜主任說,“現在的家長往往都特別小心,生怕孩子發燒產生壞的影響,便急于輸液,在很大程度上,是社會因素導致了過度輸液。”
“孩子自身的體溫較成人偏高一些,感冒時很容易發高燒到39℃,甚至40℃以上,此時家長們內心極為焦慮,一心想給孩子退燒,所以選擇輸液治療。”徐靜表示,家長們的擔心不無道理,因為持續的高燒不退,對孩子的大腦有害無益,如果孩子患了嚴重的細菌感染,輸液的抗生素對治療感冒有較大益處,而且僅僅是吃藥的話,孩子會反復發燒,好得慢一些。“但是有一點不得不注意,輸液應適度,抗生素不可過度使用,否則容易產生依賴。”
關于輸液,市立醫院金心醫生表示輸液情況因人而異,胃腸型感冒引起的發燒發熱應及時輸液,而其他類型的感冒可先在家中用藥休養觀察幾天,若病情仍無好轉再到醫院就診,以確認是否給孩子輸液。“最近不少孩子患有胃腸型感冒,表現為惡心、嘔吐 、腹痛腹瀉,還伴隨著感冒,這部分孩子應該及時輸液以補充體內流失。而且這部分孩子常會被誤以為是吃壞了東西,其實是被病毒傳染造成的,一般是通過與人接觸、飛沫傳播等途徑感染上的,家長要注意盡量不要讓孩子呆在人多的地方。”
有哮喘病史的患兒應格外注意感冒
海慈醫療集團兒科主任馮金環提醒廣大家長,寒冬季節,氣溫變化大,是感冒、肺炎、支氣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其中有哮喘病史的患兒家長尤應注意防范。
據專家介紹,哮喘是一種氣道黏膜的彌漫性、慢性、變態反應性炎癥。接觸過敏原霉菌、寵物身上的皮屑、塵螨、魚蝦等食物,情緒變化、空氣中的微塵顆粒以及冷空氣都可誘發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孩子發病前期可出現打噴嚏、流清涕、咽痛、鼻癢、流淚,易疲勞頭暈、心煩、沒有精神等癥狀,夜間喘憋癥狀加重。若孩子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進行系統治療。
“臨床上一般采用激素霧化原液治療,并配合用消炎化痰止咳藥物。目前激素吸入療法是治療過敏性哮喘的最佳方法,一些家長對激素的副作用忌諱頗深,其實激素藥物吸入療法,藥物不經過體內循環,只是局部吸收,不會給孩子帶來危害。家長們切勿拒絕醫生的治療方案,耽誤治療給孩子帶來更大的痛苦。”馮金環說。
此外,隨著天氣變冷,家長們生怕孩子外出受涼感冒,都喜歡讓孩子呆在有暖氣的房間里,不少孩子因為在暖氣房中呆久了出現了口唇干燥、咽喉腫痛、流涕、咳嗽等呼吸道癥狀,患上了“暖氣病”。海慈醫療集團兒科專家提醒,孩子生性活潑好動,每天應該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提升身體素質和抵抗疾病的能力,長時間呆在有暖氣的房間里,暖氣片旁邊應置一盆水,增加室內濕度,保持濕度在55%~65%,室內應經常通風,保持空氣新鮮,室內室外溫差不要太大,另外老人、兒童的抵抗力差,應根據天氣的變化及時增減衣物,參加戶外活動出汗后不要急著脫衣服,平時應注意多喝水、多吃青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減少呼吸道等疾病的發生。
戴專業防塵霧霾口罩專家并不建議
近期,霧霾天較為嚴重,我們在預防感冒的基礎上,如何同霧霾天作斗爭呢?為此,島城各大醫院呼吸科、急診科、小兒科的專家們紛紛支招,教大家如何平安度過這個嚴冬。
青島阜外醫院急診科主任劉智倫建議市民在保暖的基礎上,應多喝開水,吃易消化、有營養的食物,體質較弱的應提前打流感疫苗,在家控制不了的情況下趕緊就醫。
青島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劉主任則表示穿太多衣服未必是好事,因為穿得太厚,活動量較大時容易出一身熱汗,此時受涼風一吹,很容易感染風寒,繼而誘發哮喘、支氣管炎等疾病。“當發現自己有感冒的跡象時,沒必要立即去大醫院擠,可以先在家吃藥,如果兩三天后出現胸悶、憋氣、高燒不退的情況,應立即到醫院檢查。”劉主任說。
談及如何應對霧霾天氣,海慈醫院肺病科副主任醫師陸學超稱,“要是霧霾天氣不是特別嚴重,沒必要戴專業防塵霧霾口罩,因為這類口罩密閉性強,戴時間長了不利于正常呼吸,甚至會有喘不動氣的感覺,讓人感覺不舒服。所以說一般的霧霾天,戴一般的口罩即可。”
此外,陸學超建議市民,冬天晝短夜長,應注意早睡晚起;對于早起晨練的人們,應選擇合適的時間段,最好等上午10點以后太陽出來了,路上汽車尾氣排放量少時再出去鍛煉。同時,應控制活動量,避免出一身熱汗后受涼,適當鍛煉,適度穿衣才是科學的。霧霾較嚴重的天氣,市民應減少外出,甚至不外出。即便不得不外出,也不要做劇烈運動,因為劇烈運動時氣體交換量大,對身體不好。
文/圖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王鑫鑫孫雅琴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