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銀行職員為完成任務又開始了新一輪的 “突擊辦卡”活動。記者了解到,除支桌子吆喝路人辦卡、在寫字樓推銷等老套方式外,近日,不少信用卡業務員把眼光瞄準了微信、購物網站等虛擬“陣地”。
通過微信 向附近的人推銷
“這幾天經常被辦卡信息騷擾。”市民邊女士告訴記者,幾天前,她曾收到一條好友申請稱:“辦信用卡,激活送積分。”她本想置之不理,但對方不停向她發出辦卡信息,迫于無奈,邊女士同意了對方的好友申請。“后來才知道他跟我住同一個小區,通過微信查找"附近的人"向小區居民推銷信用卡。”邊女士表示,該業務員上門辦卡,并不需要她出示工作證明,只是交一張身份證復印件即可,所以她就辦了一張。
隨后,記者與該營銷員小宋取得聯系,“每年2000張信用卡任務,快要年末了,任務還沒完成才想到了這招。”小宋稱,他也是抱著試試的態度,結果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上禮拜,光我們小區就辦成了3單,平時吃飯、乘公交車時,也可通過微信發布消息。”
多是“僵尸卡”審核走過場
銀行的業績壓力也讓不少員工不得不向親朋好友、老客戶發起“人情攻勢”尋求幫助辦理“僵尸卡”湊數。家住綠瑩花園的陳俊樺告訴記者,不久前,為了幫在銀行工作的朋友完成年度指標,他一下申請了好幾張信用卡。陳俊樺坦言,但即使拿到了也不會去激活使用的。
除上門推銷、辦“人情卡”和微信推銷外,各銀行在信用卡業務上競爭激烈,由此也催生了一批辦卡中介,這些中介為資質并不過關的消費者提供假資料代辦信用卡,并從中收取信用卡額度2%~5%的手續費。
銀行提醒
辦卡需謹慎 刷卡要量力
對于在網絡發帖推銷信用卡、在QQ群里發布優惠辦卡信息、在微博里發布辦卡廣告,甚至通過手機“微信”軟件騷擾陌生人辦信用卡的現象,銀行工作人員提醒消費者:最好在銀行網點進行申請辦理,而不是通過網絡尋找,以免向不法分子泄露個人信息;其次,謹慎向網絡代辦機構支付高額手續費用,防止個人財產損失;第三,刷卡消費需量力而行,根據個人經濟能力,切勿過度消費;最后,要了解所持信用卡的最高透支額度,以避免無意的“惡意透支”。據西商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