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稱根本沒簽過保險合同
但是隨后不久,在村民交完錢幾個月后,他們發(fā)現,這個保險好像沒有用。
尹家村的村民反映,現在葡萄都爛了,可是沒有人來管,去問村里(村委會),村里也沒說給賠,保險公司也沒來定損。這到底怎么回事?
10月16日,大澤山鎮(zhèn)尹家村村民給記者講了入保險的來龍去脈。
“當初,村里廣播說可以給葡萄上保險。要每家每戶想上保險的就去報名,一畝地交40塊錢。說是葡萄受災了人家保險公司給賠。”這一點,信報全媒體記者在尹家村文書殷岐新那里得到證實。在電話中,尹岐新告訴記者,當時就是鎮(zhèn)上有通知,發(fā)的文件,說村民想入保險的就到村委登記、交錢。
令人奇怪的是,在交完錢的數個月后。村民對保險內容仍一問三不知,甚至不知道自己投的是哪家保險公司。村民尹先生回憶,“我都不知道啊,就是交了錢。沒人給我說具體要怎么保險啊,就說葡萄受災減產,人家給賠償嘛。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我就是在村委登記過了。錢也交上了。”
村民不知道自己的權利和義務,那么是如何簽訂保險合同的呢?
“合同怎么簽?不知道啊,沒見過合同。”這是村民面對提問第一反應。交錢買保險,當然需要知道自己的權利義務,要簽字,為何村民甚至連合同都沒見過呢?既然是把錢交給了村委會,在村委會簽名登記,那么,村委會對這個問題如何解釋?是不是由村里統(tǒng)一代理,代表村民簽了一個集體合同呢?
10月16日,信報全媒體記者趕到尹家村村委會辦公室探尋情況。從下午2點左右,村委會辦公室大門緊鎖,等到下午4點多鐘,仍然沒有開門。隨后,記者走訪了正在葡萄園干活的村民。一位自稱開葡萄園農家樂的村民,當場撥通了村里文書電話,記者在旁邊聽到如下對話,“文書,我交的那個保險,(葡萄都爛了)給不給賠?”“不是給你們說了嘛,人家保險公司不一定賠償,又不是你一個人交保險,要不賠都不賠。”
10月19日,信報全媒體記者聯(lián)系上了村文書尹岐新,他說,“我們村里村委會也沒有合同。”
村民沒有簽保險合同,村委里也沒有合同,那這個保險是如何完成的?尹岐新告訴記者:“當時就是到鎮(zhèn)上開會,我們鎮(zhèn)各個村文書都去了,在鎮(zhèn)上開會,鎮(zhèn)農委說有這個政策,讓我們下去村里宣傳,我們就按照規(guī)定去村里宣傳的,完了就把錢收上來打到開會給的一個銀行賬戶上,把村民名單交給鎮(zhèn)上?”信報全媒體記者咨詢:“是誰的銀行賬戶?”殷岐新說,“就是保險公司的賬戶,錢交到保險公司賬戶,名單交給鎮(zhèn)農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