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風和暢,鳥語花香”,這是很多市民現在對李村河上游改造后的印象
“水風和暢,鳥語花香”,這是很多市民現在對李村河上游改造后的印象。近日,隨著李村河中段改造的推進,李村大集改造雛形已經漸漸顯現。明年李村大集河段的污水將徹底截斷,進入市政管網。記者調查發現,改造后的李村河猶如“黃金水道”,在為沿岸百姓提供優美景觀水岸的同時,也帶來了無限商機。
李村河“變形”記
百年大集將換新顏
李村大集,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民俗意義,但夏季每年雨季讓商戶們大傷腦筋。而隨著李村河中段的綜合改造,不久的將來商戶被大雨追著跑的場景將成為歷史。
李村大集,作為青島的百年大集,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濃郁的文化民俗意義,給居民提供了便利。然而面對這個大集帶給李村河嚴重的垃圾污染,居民們又叫苦不迭。
住在李村大集下游的市民曲女士說:“以前,李村集上的垃圾被人丟進河道里,順著水流,就流到下游來了,把環境搞得臟亂差。”
李村大集的商戶告訴記者,“每到了夏天,雨水大的時候,我們就被大雨追著跑,有的時候水來了我們來不及撤退,貨物就被水淹了,造成財物損失。”住在李村河李村大集段附近的宮小姐也向記者描述了夏天下完大雨,曾經看到大西瓜漂在河面上的“滑稽”情境。李村河李村大集段治理后有望讓“河面上漂西瓜”的景象成為歷史。
而隨著李村河中段的改造推進,在不久的將來,李村大集將以嶄新的面目示人。日前記者來到黑龍江中路李村河李村大集段,看見李村河李村大集段改造雛形已經漸漸顯現。雖然氣溫在零度左右,但是不少工人仍在寒風中緊張地施工。
記者看到,彎曲的河道兩側已經壘砌了堤壩,地面做了硬化。原來李村大集買賣二手車的位置,挖掘機等大型機械正在河道上施工。河道被挖成了兩段,其中一段被用來疏導流水,另外一段則是工人在施工。
現場一位工人告訴記者:“現在是枯水期,降雨比較少,要抓緊時間施工,趕在降水多的季節之前完成作業,不然會增加施工難度。”
據了解,施工三個月來,施工范圍在不斷擴大,李村河李村大集段主要集中于李村河東橋與西橋之間寬約80米的河灘上,隨著大集規模日益擴大,占用的場地也沿李村河床向東西延伸,從東邊的東李村至西邊的楊戈莊,綿延約3公里。
施工現場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等治理工程全部完成,李村大集就又能恢復原來的繁榮,而且商戶們也可以告別被水淹、被大雨‘趕走’的情況了。”
“軟硬”并施
針對李村大集的改造,李滄區確立了硬件整治和軟件整治兩個思路,將改造提升李村大集,建設特色購物、餐飲、娛樂街區。
8月11日,青島市規劃局發布了李村河中游治理工程最新規劃方案。最新規劃方案顯示,李村河中游治理工程將由李滄區城市建設管理局負責建設,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截污工程、防洪工程、景觀工程、橋梁工程等。其中,李村河中游治理工程的防洪水利工程包括青銀高速蓄水段和君峰路蓄水段。李村河防洪工程等別為II等,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提防、攔河閘壩等主要構筑物級別為2級。
此前,李滄區副區長孫晉華做客行風在線時透露,目前李滄區政府著重考慮的不是李村大集保留還是遷移的問題,而且對市場的規范、環境的整治,在軟硬件兩方面對大集進行提升,在便民的同時解決堵塞交通等擾民的現有問題。
據介紹,李滄區對于李村大集的整治已經確立了硬件整治和軟件整治兩個思路。在軟件整治方面,由區商務局牽頭,成立由區工商、公安、交警、執法等各部門參與的領導小組。對于李村大集的整治方案以及工作安排現在都已啟動,并對李村大集劃分功能區,劃出經營區域以及消防通道,進一步進行規范。
而在硬件整治方面,李村河整治分為三塊來進行,首先是截污,李村河大集下有很多海鮮市,有很多的污水,首先要將這些污水并入市政管網;其次是景觀整治,主要包括防汛、防洪的河床整治,還有沿河兩側的違法建筑的整治和私搭亂建的清理;第三是河道兩側的綠化。據了解,現在治理工作正在按計劃進行,預計到明年就能竣工。
“李村大集段李村河治理工程竣工后,我們不僅能繼續趕李村集,還能到干凈優美的河邊走一走,玩一玩。春天看景,夏天乘涼,這樣多好啊!”住在附近的曲女士暢想治理完成后的景象。
據了解,李村河上中下游治理工程各有不同的定位。其中上游發展濱河休閑文化產業,建設休閑景觀長廊;中段改造提升李村大集,建設特色購物、餐飲、娛樂街區;下游則規劃建設海、河景觀設施,建設河濱景觀帶和休閑旅游區。
在規劃設計中,充分注重親水性和原生態的景觀特色,綜合考慮泄洪景觀的合理布局,通過采用河道蓄水與自然濕地相結合的新型設計理念,形成幾個特色景觀區域,同時也充分考慮了周邊道路交通組織、停車及無障礙設施的建設。該項目將著力展現李滄東部現代化,推進城市化和山水園林城區建設的特點,努力構建一個具有時代精神和地域文化特色、富含親水生態模式的新型濱河風光帶。
上游變遷
經過多年分段改造,李村河上流已經已經成為附近居民的“后花園”, 成為市區北部重要的生態廊道、景觀廊道,被確定為全國徒步大會青島站永久會址。”
李村河是李滄區的一條主要河流,李村河主干流發源于嶗山山脈李滄區內的石門山麓,流經李村至曲哥莊橋與張村河交匯,從勝利橋流入膠州灣。全長17公里,流域總面積52.30平方公里,是青島市區最大的水系,也是市區主要的防洪排澇河道,水清溝河、鄭州路河、大村莊河等共九條支流匯集于此。
李村河上游綜合治理工程位于李滄區東部,自青銀高速公路至畢家上流水庫止,全長約9.8公里。其中李村河主河道全長約7.5公里,主要支流金水河長約2.3公里。整個李村河上游流經侯家莊、王家下河、李家上流等17個社區,項目總占地約2355畝,其中現狀水域約750畝,其余約1605畝。
記者在李村河毛公地段看到,河流沿岸被各種喬木、灌木和水生植物裝點得格外美麗。正在河邊散步的市民周先生告訴記者:“李村河治理之后,我每天都到河邊散步。你看在河道淺水區栽種著各種植物,有蒲葦、芭蕉,岸邊有八寶景天、花葉玉簪、鳶尾、紅松等。春天扶柳,夏天看花,秋天看落葉,冬天賞雪,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色,走在河邊讓人心情舒暢,每天來都逛不夠。”
記者慢慢走在河邊小路上,雖然天氣寒冷,但是河邊別有一番景色,讓人感受到親近自然的舒暢心情。市民孟女士向記者介紹:“李村河經過治理,就像是附近居民的后花園,每天飯后,我們全家沿河走在河邊的小路上,不僅可以欣賞到沿岸的風景,而且可以欣賞公園中播放的音樂。老人走累的時候,就在河岸的長凳上休息。夏天的時候,常常有小情侶手牽手觀賞河中的荷花。還有小夫妻在周末帶著孩子在河邊搭帳篷野餐,全家在親子游樂場玩耍。幸福指數大大提高了!”
據悉,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政府部門就不斷投資治理李村河,而在2008年,更是計劃一次性投入逾20億元,對李村河展開為期五年的大型綜合整治工程。
李滄區東部生態商住區建設辦公室提供的材料顯示,李滄區于2009年啟動李村河上游綜合治理工程,自青銀高速至世園大道,全長約6.5公里。 2011年6月完成一期工程治理,約4公里;2012年9月完成二期工程治理,約1公里;2013年3月啟動三期工程治理,約1.5公里,2013年年底全線竣工。
其中,一期工程位于李滄區東部,青銀高速公路至酒店管理學院 (九水路以南河段),流域面積31.4平方公里,形成了 “城市門戶區”、“綠野長廊區”、“水上天地區”和“雙鳳綠洲區”四個特色景觀區域。二期工程北起世園大道,南至九水東路,全長約2.4公里。采用臨時過水、“園中園”的設計理念,同時引入城市“綠道”的設計手法,設置活動廣場、健身場地、親水平臺、自然溪流等內容,將李村河上游打造成高品位城市生態濱河公園。三期工程北起世園大道、南至金水路,占地面積約18萬平米,其中水域面積約5萬平方米,綠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在設計上將親水性、實用性、觀賞性和原生態有機結合,以原有中心水庫為依托,輔以防洪水壩與生態濕地,將河道蓄水與生態自然濕地巧妙結合,有效改善河道周邊生態環境,提升河道景觀水平,提高河道防洪標準。
李滄區東部生態商住區建設辦公室負責人介紹說:“改造前的李村河上游周邊為自然村莊聚集區,改造前河道被周邊居民開墾為菜地、田地,并隨意向河中排放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造成河道堵塞不暢、淤積嚴重,不僅環境臟亂差,而且嚴重影響汛期的安全行洪。整個三期大型濕地景觀建設了5處,濕地面積達到30萬平方米,并且通過對河床綜合利用,將流動的小股河水轉化為動態溪流景觀,還在河床底部種植蘆葦、菖蒲等水生植物,增加鳥類、魚類的活動空間,改善生態環境、豐富的形態變化。如今的李村河上游,已成為市區北部重要的生態廊道、景觀廊道,被國家建設部授予“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被確定為全國徒步大會青島站永久會址。”
“借勢”之妙
李村河在改造時重點立足綠化、休閑于一體,修建鋼性壩蓄水;充分利用河床,開辟公關綠地。利于居民休閑的同時,維護原有生態。
“李村河是一條典型的間歇式河流,暴雨季節,河道水位暴漲,而平時則河床中水量較少。作為青島市重要的泄洪通道,為保證其泄洪功能,平時河床大部分地區沒有蓄水,野草叢生,且部分土地裸露,只在中部地區設置有滾水壩,形成較寬闊的水面。河床由于長時間無水,因此除了現有四個滾水壩,另有多條過水公路,行人和車輛可以自由通行。目前,國內許多地區對這一類的河道景觀設計手法大多是進行筑壩蓄水,通過修建橡皮壩分時段滿足蓄水和泄洪的要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在景觀設計中,重點立足于綠化、休閑等一般性功能和景觀效果,對河道兩側兼顧的較少,如果設計手法和水位控制處理不當,會顯得過于生硬,形成所謂河道、駁岸、綠地三部分“分隔”的標準斷面。鑒于此,采取修建鋼性壩的做法,在蓄水和泄洪方面與橡皮壩的功能相同,同時通過對壩體立面的修飾,與周邊的環境達到融合。?” 李滄區東部生態商住區建設辦公室負責人介紹說。
李村河上下游的高差較大,此次綜合治理的4公里區段,上下高差約21米。如果修建攔水壩,考慮到景觀、防洪與經濟的結合,大約需要設置10級攔水壩,而每級大壩高約2-3米。由于攔水壩的數量較多,成本大,平均間隔400米就有一座,間距太小,景觀效果也不理想。
而堅持充分利用河床的原則,可以帶來以下幾點優勢:一是利于景觀打造。由于不需要建壩蓄水,河床可被開辟成公園綠地,可以進行步行游覽和休閑活動,而且河床有地貌丘陵、植被和溪流,景觀效果也會很理想。二是利于居民休閑。將河床綜合利用,可以進行整體的地貌設計,適當穿插小徑,同時將流動的小股河水轉化為動態溪流景觀,配合大水面形成景觀豐富、形態各異的親水環境,市民可步行游憩,也可戲水休閑。三是利于生態維護。充分利用河床,還可以極大地擴大綠化范圍,在河床底部,通過種植蘆葦,菖蒲等耐水植物,增加鳥類、魚類活動的濕地空間,極大地改善生態環境。四是利于綜合利用。利用河床寬闊的腹地,還可開辟健身場地,布置門球、籃球等體育設施,只要不設置構筑物,簡單的場地不會對泄洪構成危險。由于有群眾活動可以展開,會極大地完善公園功能,達到“以人為本”,“天人合一”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目標。五是利于節約成本。在河床的地貌整理中,可以充分尊重現狀,生長良好的植被和樹木可以保留,不會因為河床的大開挖而被“處理”掉,同時也相應節約了投資成本。
記者了解到,結合城市建設的功能需求,在河道兩側規劃有商業長廊,并設置有活動廣場、健身場地、景觀橋梁、親水平臺、自然溪流等內容,最大限度豐富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李滄區東部生態商住區建設辦公室負責人說:“李村河上游不僅是一條景觀河,而且集中了商務辦公、精品購物、特色餐飲等多種業態豐富周邊居民的生活。”
據了解,李村河上游改造完成后,周邊的住宅價格從每平米8千元左右漲到了1.2萬元左右。很多公司也將辦公地點搬到附近的寫字樓,自營貿易公司的孫先生告訴記者:“這邊的房租比海邊的寫字樓要便宜很多,這邊現在環境優美,我不僅考慮把公司搬來這邊,下一步打算把家也搬過來。”
治理成效
隨著李村河改造的推進,下游的治理已經展開,且已見雛形。同時,五年來,膠州灣水質功能區達標率連年提升。水質主要污染物無機氮濃度連續三年下降8%以上。
7月24日,李村河下游綜合治理工程方案公示。公示顯示,下游治理范圍自君峰路至入海口,長5.6公里,主要建設防洪、攔潮閘、景觀綠化三大工程。李村河污水處理廠的上游,將建設23孔、總長290米的攔潮閘,用于攔蓄淡水,防止海水倒灌。河中暗渠和中水管道將緊貼河道南側貫穿下游區域。整個治理范圍最終穿過環灣大道進入入海口。李村河下游將以“都市水岸、綠韻島城”為設計主題,提升河道周邊人居生態環境。在把沿河綠帶建設成生態廊道的基礎上,根據所處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完善河道游憩功能,由水系將各景觀節點串聯起來,讓市民欣賞自然秀美的河道景觀、城市風貌及人文景觀。營造城市濱河景,建設濱水開放空間,完善濱水慢行系統,保護和維持河道的傳統風貌,延續河流景觀的地域文化,使河道生態廊道與城市空間融合,恢復重要城市節點活力。
住在李村河下游勝利橋附近的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勝利橋這邊李村河治理施工從夏天就開始了,修建了人行道,種植了樹木,但是河里的淤泥還有待改善。夏天下過大雨,上游的污水和垃圾被沖下來,甚至都漫到了新修的木棧道上。”對此,李滄區建管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李村河下游的治理工作正在進行,等到治理工程基本竣工時市民一定能夠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記者得知,現在在建的水岸文化長廊,包括硬化鋪裝、兩岸苗木栽植、亮化照明等工程。梳理濱水活動空間,形成連續的步行游覽系統及親水活動空間,并對兩岸綠化帶繼續改造,增加植物綠量,為百姓提供環境優美的景觀水岸。
市民孫先生期待地說:“我去李村河上游游玩時,看到已經完成改造的李村河上游沿岸,河水清澈、樹木成林,河邊修了石板路,還設置了活動廣場、健身場地、景觀橋梁等。原本狹窄的河道拓寬了,淤泥也已清走,取而代之的是河流兩岸栽種的眾多喬灌木,河道里已截流了河水,種上了各種植物。真希望中下游整治完成后,李村河沿岸能建成水清、岸綠、景美、宜居、繁榮的的城市宜居公園。”
李村河是膠州灣的重要入海河流之一。李村河治理以來,2009至今環灣區域污水集中處理率由66%提升到了90%,處理標準全部提升到一級A標準;環灣河流水質中主要污染物濃度累計下降30%以上。2010至2014年,膠州灣水質好于二類以上的面積占比 2014年最高,為63.4%,四類及以下面積占比逐年減少,2014年最低,為17.4%。五年來,膠州灣水質功能區達標率連年提升。水質主要污染物無機氮濃度連續三年下降8%以上,2014年最低,為0.286毫克/升,說明灣內受污染的程度在減輕。
“等改造工程結束后,所有產生的污水都全部進入市政管網,流入膠州灣的水質將進一步提高。”環保李滄分局的工作人員介紹說。
記者 李源心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