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強勁的冷空氣席卷島城,冬天的肅殺不期而至。天越冷,煤炭需求量該越大,但今年,煤炭生意比天氣還要“冷”。城市信報記者探訪了市北區、市南區、李滄區,這三個區僅剩的一家煤炭生產點——人民路煤店,“以往9月份就開始送煤了,今年10月份才剛剛開始。”該煤店的負責人孫經理感嘆說,隨著市區供暖面積的擴大,買煤的人越來越少,煤店的生意漸趨蕭條,今年只剩下兩名搬運工了。隨著拆遷,估計明年,這個僅存的生產點也將消亡。
四個人的煤店成拆遷區“孤島”
人民路347號,這個隱藏在筒子樓中間的煤炭生產點 ,著實不好找。煤店門外墻上沒有招牌,只剩一個門牌號,附近全是人去樓空的拆遷房。這個煤炭生產點,門庭冷落車馬稀,更像是被拆遷區包圍的“孤島”。
煤店里的正式工,僅有一個經理、一個會計員和兩個外地的運煤工。“去年11月開始拆遷,居民都走了,只剩煤店。”城市信報記者找到煤店的負責人孫先生,他介紹說,人民路煤店是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這三個區僅剩的一個煤炭生產點,可以將煤粉加工成蜂窩煤。南京路那邊的煤炭點都撤了,寶應路雖然還有煤炭代銷點 ,但以零售為主。
孫先生告訴記者:“拆遷進程快的話,明年這個煤炭點也將消失了。”不僅是受拆遷的影響,生意冷清也是其中一方面。這個冬天,也是人民路煤店的最后一冬。
高樹月是臨沂莒縣人,1995年來青島當送煤工,如今也近20年了。他之前是在嘉定路煤店工作,但去年因房屋租金太高,別說房租,工人、運輸成本都很難賺出來,于是嘉定路煤店關門。高樹月便來到人民路生產點,但沒想到的是人民路煤店也只能撐過這個冬天。“在煤店干了半輩子,要走了還真舍不得。”提及煤店的將來,高樹月就嘆氣,他整年都呆在煤店里,感情更深。“老了,工地上的活也干不動,只能搬搬煤。”如果煤店沒了,高樹月還真不知道自己能去哪兒。
與高樹月一起常年在煤店干的還有54歲的盧美榮,他也在煤店干了20多年。看到盧美榮就忍不住想起“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手上滿是老繭,頭發灰白臉色黝黑,盧美榮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很多。跟城市信報記者聊天時,他還停不下手中的活,挪動著100多斤的蜂窩煤箱子,但能看出來腿腳有些顫。“搬久了,腰疼。”沉默的他蹦出幾個字,“早上疼得起不來。”
搬了一噸蜂窩煤能分40元
13日下午2時許,人民路煤店接到了送煤電話,佳木斯二路和紹興路交界處附近的一家足療店,需要1噸煤。來到足療店門口,高樹月下車,拿著一條兩頭帶鉤子的寬帶。鉤子一頭挑一箱子蜂窩煤,以左肩為支撐點,前后各一箱。一箱蜂窩煤是50斤,兩箱就是100斤。一次兩箱,40箱,搬了20趟,用了半個多小時。“哎呀,肩膀都酸了。”高樹月重重嘆口氣,靠在車上,用胳膊擦擦額頭滲出的點點汗滴。
“月薪上萬?哎 。”高樹月笑笑。他這一趟,送了1噸煤,公司給160元。但這160元并不是自己拿,而是跟店里的幾個人一塊分。平分下來,他只能拿40元。現在生意還不錯,一天能送兩三噸,平均下來一個月的工資是3000元左右。
人民路煤店生產點僅是眾多煤店當中的一個。青島市燃料總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青島市的國營煤店數量達到108家門店。2012年市區的煤店僅剩15家,截至目前,只剩12家。青島市燃料總公司的韓先生預計,除了人民路煤店外,明年估計還會遞減一兩家。
青島市僅剩的12家煤店:
掖縣路82794805;浙江路82865994;
云南路82629630;武定路82626025;
延安二路83649654;寶應路83647400;
東光路83625058;商城路84850913;
平安路83716075;人民路84852703;
宣化路83755967;市燃料總公司市場部辦公室83643872。
文/記者 孫曉琳 圖/記者 吳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