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升教育質量,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難點問題之一。如何推動學校減負,同時確保學校減負的同時社會不增負?昨天,記者采訪了解到,市教育局正通過探索構建減負增效提質的長效機制,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快樂成長。
減負校內校外兩手抓
給學生減負,首要是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作業多、學生睡眠不足一直是學生減負工作的攔路虎,為此市教育局從嚴格規范辦學行為入手,嚴格教育行政問責制度,暢通舉報途徑,切實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去年,市教育局首次在全市中小學全面實施“節假日、課程、課時、作業、考試”網上五公開活動,著力解決中小學課程開設不齊、考試次數過多、文體活動偏少、作業量過大等突出問題,各中小學校每天都需要把當天各學科布置的作業量公示在網上,并注明每項作業完成需要時間,已經完成全部作業需要的時間,保證學校布置的作業都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防止學校布置作業量太多。
另外,市教育局積極引導各區市、各學校加強作業布置與批改改革,推廣布置個性化作業,增加趣味性和創意性的作業。各學科教師從作業理論研究到具體案例分析,從書面作業設置到探究實踐類作業研究,從設置“自選作業”到發放“免作業卡”等方面關注學生差異,堅持因材施教。特別是各學校倡導實施的“分層布置作業”,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各層次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展。
以往學校布置少了,家長會給學生報校外社會機構的輔導班,導致“校內減負”,而“校外增負”,市教育局嚴格學生教材和教輔材料管理,執行教材教輔材料準入制度,堅持“一科一輔”。同時加大對民辦培訓機構的管理和教師有償家教活動治理,出臺了《治理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若干規定》,嚴禁各類在職中小學教師組織或參與校外培訓機構對學生的有償補課,并要求中小學校不得將校舍和教育教學設備租借或提供給民辦培訓學校(含個人)舉辦有償補課,聯合有關部門加大對各種社會培訓和補習機構、教輔市場的監管力度。
課業負擔第三方機構監測
一所學校的課業負擔重不重?學校說了不算,家長們說的也不一定客觀,從2013年開始市教育局啟動了普通中小學課業負擔監測、公告制度。市教育局委托市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定期通過電話隨訪的形式,對學生在校作息時間、在校學習時間、睡眠時間、學校節假日安排、考試負擔、作業量、課堂學習效率、教輔資料情況、教師有償補習、陽光1小時體育鍛煉等開展調查。充分發揮課業負擔監測對學校教育教學的監督和引導作用,更好地規范了學校辦學行為。
同時,市教育局以“國家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為契機,積極探索構建體現素質教育要求、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科學多元的中小學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引導區市、學校、家長和社會樹立全面的教育質量觀,切實扭轉單純以學生學業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評價中小學教育質量的傾向,形成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教育均衡根本上助減負
課業負擔重的主要原因是升學的壓力,是家長為給學生選擇好學校的初衷,因此就近入學、劃片入學、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將從根本上緩解這一問題。近年來,我市一直堅持免試就近入學。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均不得采取考試或變相考試方式選拔學生,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學校通過電腦派位等隨機方式錄取新生。全市公辦小學全部實行劃片就近入學,各區市教育行政部門合理確定各小學招生范圍和招生計劃,并及時向社會公布。
初中入學以九年一貫對口招生作為主要入學形式,在招生區片內通過電腦派位或以小學為單位整體調撥等方式進行。2014年,全市有32所公辦初中學校實行電腦派位入學,占全市公辦初中學??倲档?4%。同時,市教育局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推動就近入學,今年我市啟動了“區域學校一體化發展”、“名校集團化辦學”、“高校輻射中小學”、“跨區域辦學”等方式,加快縮小校際差距,整體提升教育質量,讓學生在家門口就能接受優質教育,愿意就近入學。 記者 臧旭平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