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她跟村長拍胸脯要管起來這些留守兒 每年暑假她拉回百名大學同學給孩子免費當老師山科大昨推選秦譚參評2015年度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從2009年只有十多個學生的暑假自習點,到現在遍布日照市12個鄉鎮學生數超千人的 “小草學堂”;從過去閑置平房陳舊桌椅,到現在配備電腦、文體用品的專用教室。來自山東科技大學材料學院的普通女生秦譚,利用整整5年時間,帶領山科大的數百名志愿者,在自己的家鄉日照創造了一個品牌,每年暑假成了近千名留守孩子的“家”。比起秦譚這個名字,家長和孩子對于她的另一個頭銜“小譚校長”更加熟悉,從2011年暑假想要“管一管”村里放羊的孩子,到現在成了支教點1000多個孩子的校長,這個自稱 “好操心”、“愛出風頭”的小姑娘,帶著數百名志愿者給留守兒童搭建了一個暑假學堂。昨天,山科大推選秦譚參評2015年度的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記者 王曉雨
村里娃“放羊”逼出“小校長”
“2009年暑假,我馬上要上高三,想找個安靜地方學習,跟幾個同學一商量,想跟村里借個房間。 ”秦譚找到了自己所在的日照嵐山區后黃埠村的書記劉賢山,申請了村辦公室的一個房間,暑假里,這間“教室”成了全村近20名高中生的自習室。 2010年秦譚到濰坊復讀一年,2011年暑假,已考上山科大的秦譚回村,再次走進這間教室,眼前看到的一切卻讓這個暴脾氣的小姑娘特別惱火。“一個房間里60多個學生,孩子樓上樓下亂竄,全亂套了。 ”這個剛結束高考的“準大學生”當下跟書記拍胸脯,“我一定要把這些孩子管起來。”一直為這些“放羊”孩子頭疼的書記當下就同意了,還拿出了另外一間黨員活動室,專門裝這些能玩能鬧的“小祖宗”。從2011年暑假開始,秦譚成了這首批60多個孩子的“小校長”,開始了和這群調皮孩子斗智斗勇的過程。
19歲女校長 上陣“三把火”
整個后黃埠村共450戶,戶戶都有茶田,村里沒有大型企業,大部分青壯年都外出務工,待在家里的除了婦女,就是老人和孩子。“尤其是暑假,正好是采茶時候,村里人都出去采茶,孩子基本沒人管。”秦譚說,別說幫孩子輔導功課,能讓孩子中午吃上頓熱乎飯都不容易。他們不是在家整天看電視,就是在村子里亂跑。上任第一天,秦譚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急火火地沖進教室,把學生們的撲克和游戲機全沒收了,原本亂打亂鬧的孩子們,看到虎著臉的秦譚,一下子都被鎮住了,“遇到不給的,我就直接壓低聲音吼一聲,孩子們倒也很配合。”雖然都是一個村的熟面孔,但秦譚還是給孩子們定了學習制度,怎么請假、怎么輪值日、上學放學安全協議等都包含在里面。從此上下午各點一次名,放學前開班會總結,都成了“小草學堂”的校規。沒收玩具、繃緊臉皮、規范制定,這“三把火”燒下來,孩子們都服了她,鄉親們也都豎起了大拇指。
拉來志愿者 開起“洋學堂”
“小草學堂”開辦的第一年,秦譚找到了鎮上巨峰一中的校長,招來了一批志愿者老師,每天上午給孩子們補課,40天的暑假很快過去了,孩子們折筆筒、采野花、寫賀卡,給“小校長”送上了自己的禮物,看著戀戀不舍的孩子們,秦譚向大家保證第二年學校還要辦。 2012年,在山科大待了一年的秦譚,決定把學校里的同學帶回鄉,陪著自己的學生們一起過暑假。 “學金融的、法律的、機電的,光我們學校就來了13個志愿者,在網上我還聯系到了南京農業大學的4個志愿者。 ”
為了給志愿者解決吃住問題,秦譚聯系上了日照市嵐山區團區委,在努力協調下,2012年“小草學堂”在南塔嶺村有了分點,村里廣播一吆喝,南塔嶺村和后黃埠村引來60多個學生,村辦公室房間成了教室和志愿者宿舍,志愿者自己做飯,就這樣兩處“小草學堂”正式開課,十多名志愿者也給兩村的孩子帶來了不少“西洋景”。 “輪滑、剪紙、日語、韓語、英語、禮儀文化……志愿者擅長什么就講什么。 ”在秦譚看來,比起老師來他們更像是親人,讓這些孩子們能夠在成長過程中不孤單。
捧著碎西瓜“老師”掉眼淚
志愿者早上6點半就要起床,晚上跟學生待到10點多。 “下雨天時,王則寶老師送我回家,到了一個深水的地方,老師背起了我,我趴在他的背上,心里忽然特別溫暖。 ”從小就沒有母親,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對村里的孩子山樂康來說,每一年暑假他都會增加一批“親人”。每年40天的相處,不僅讓孩子們愛上了這批小老師,志愿者也同樣收獲了感動。 “村民自家院子里新鮮的豆角、水果,一摘下來就給我送來。孩子帶著從家里摘來的西瓜和玉米頂著太陽給我送來,路上摔跤西瓜摔碎了,腿也跌破了,孩子捧著送給你,眼里還帶著歉意。 ”“很多時候孩子們帶給我們的感動就像心被針扎一樣,眼淚就要涌出來了。 ”這是一名支教大學生寫在日記里的感受,現在“小草學堂”支教隊的志愿者人數每年都在100人左右。
千個留守兒 進入小學堂
從2012年開始,每年暑假帶著100名志愿者回老家對秦譚來說都成了常態,“我們今年最新的一個支教點,本來計劃招40個孩子,結果報了120個,只好擴班,明年估計我們還要擴招。”“小草學堂”的名氣越來越大,在日照市已經有了12個支教點,今年暑假的在校人數達到了近千人。志愿者們忍著高溫、疲倦、思鄉之苦努力堅守著,村里的人也在幫忙張羅。在后黃埠村,留守兒童劉浩的奶奶,幾乎每天都去志愿者的宿舍,幫助他們做好一日三餐;一位遠在大連打工的家長,還專門為“小草學堂”購買了55寸的3D電視機,自己家里都沒有這么好的電視,但他覺得作為家長,能有大學生幫自己看孩子,花錢也不心疼。當地團委還聯系一些愛心企業,認捐了一部分“小草學堂”,給每個點配備了電腦、圖書。“大旗扯起來了,一定要做下去,即使我畢業了,小草學堂也要繼續開,現在我們志愿者隊伍都是一級一級傳承下去的。 ”秦譚說,無論自己是工作還是讀研,“小草學堂”都會一直辦下去。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