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2014中國支付清算與互聯網金融論壇上”透露了央行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思路,在監管規則和框架的設計上堅持開放包容理念,在保證底線基礎上為行業發展提供空間。一旦潛在風險過度累計爆發,會迫使監管部門采取更加嚴格的監管理念和措施,企業應該加強行業自律。
潘功勝說,堅持適度、分類的監管原則,目前央行正牽頭制定《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他沒有提到指導意見的時間表。
這是潘功勝分管支付清算領域之后,首次公開闡述了互聯網金融監管思路。“(我)分管支付清算工作沒幾天,更需要傾聽和思考”。潘功勝如是開場。
潘功勝說,這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人都很聰明,智商很高,富有創新精神,代表中國金融發展的未來和希望。但也指部分業務領域有點凌亂,潛在的風險值得關注。
在潘功勝看來,金融行業不同于其他行業,風險性比較高,而且其風險在特征上表現為很強的隱蔽性、突發性、傳染性、外溢性和廣泛性,一旦經營失敗或出現風險,將會波及其他市場主體,甚至會波及整個金融市場,引發金融風險,其影響遠遠大于一般工商企業。相比其他行業,國際上對這個行業的監管也比較嚴格。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截至2014年9月末,我國第三方支付機構共有269家,前三季度共發生支付金額24.1萬億元;全國P2P網絡借貸平臺大概1400余家、融資余額超過1100億元,全國范圍內活躍的股權眾籌平臺超過20余家。
目前互聯網金融監管基調是鼓勵創新發展,但截止到現在尚無具體條例出臺。
潘功勝說,金融管理部門需要時間去觀察認知這一發展過程。目前央行正在牽頭制定《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堅持適度、分類的監管原則。具體包括:
一是在監管規則和框架的設計上堅持開放包容理念。在保證底線基礎上為行業發展提供空間,準確把握法律關系和風險,注重監管的自我調整和自我完善。
二是公平性,防止監管套利。不論金融機構還是互聯網企業,標準應該大體一致,不應對不同市場主體不同政策。一些業務從線下搬到線上,按照現有規則進行監管,并在實踐中完善。
三是應正確理解自律與監管的關系。一旦潛在風險過度累計爆發,會迫使監管部門采取更加嚴格的監管理念和措施,企業應該加強行業自律。在金融危機發生以后,世界上所有經濟體毫無例外的對金融市場和金融創新進行嚴格的監管。正在組建之中的互聯網金融協會將加大行業自律。
四是監管部門與從業機構之間保持良好溝通。金融管理部門需要積極主動加強溝通。
五是堅守業務底線,合規經營、謹慎經營。每項業務要遵守一定的業務邊界。比如在網絡借貸領域,不能搞資金池,不非法吸收公眾資金等。
潘功勝最后提到,一些社會上所渲染的“互聯網金融要顛覆現有金融業”的論調對這個行業的發展有害而無益。一個行業一個企業如果過度的自信或者自滿,是不成熟不理性的表現,并且無益于健康可持續發展。希望機構合規經營。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