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科里接診了兩名心臟驟停的患者,其中一名患者因搶救不及時猝死,另一名患者被及時搶救了過來。如果猝死的患者在發病第一時間,能有人為他打開氣道,進行心肺復蘇 ,就很有可能會挽回一條生命。”11月24日,青島市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的于主任告訴城市信報/信網記者。據城市信報/信網記者了解,秋冬季節是心梗、腦梗的高發期,很容易造成心臟驟停、猝死等現象,醫生建議市民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同時學會心肺復蘇的方法。
心肺復蘇的方法
心臟驟停要及時搶救
“這兩名心臟驟停的患者都是老年人,其中一人在自己家門口毫無征兆地突然倒下,路過的居民看到了趕緊撥打了120,可等急救人員趕到現場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另外一名患者就幸運多了,他感覺自己胸悶心慌就來醫院檢查,結果剛走到我們門診門口,就一頭栽倒了,幸好發生在我們醫院里面,搶救及時,我們醫生給患者做完心肺復蘇之后他就恢復意識了。”于主任告訴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于主任介紹說,秋冬季節是心梗、腦梗高發期,很容易造成心臟驟停、中風、猝死等現象,近期有不少因此住院治療的患者,大多為老年人。讓于主任感到很遺憾的是,如果那名猝死的老人在發病的第一時間,能夠有人為他打開氣道,進行心肺復蘇,很有可能挽回一條生命。“這兩名心臟驟停患者一名猝死,一名被搶救過來,這樣的兩種結果差異就在于患者是否被及時搶救,心肺復蘇很重要,應該全民普及。”
據城市信報/信網記者了解,目前我國120急救人員到達現場至少需要5~10分鐘。對于心臟驟停的病人,最好的處理辦法不是“爭分奪秒”趕去醫院,而是馬上就地搶救。在救護車到達之前,如果能對患者展開急救,是提高成功率的關鍵。
據專業醫護人員介紹,針對心臟驟停的患者,有一個“黃金4分鐘”的概念,這個時候需要做的就是心肺復蘇。“腦組織在常溫缺血缺氧下只能耐受4分鐘,若及時采用胸外按壓等心肺復蘇手段,可以延長到20分鐘左右,若4分鐘內進行心肺復蘇,有一半人能被救活,搶救越早,為急救車趕到贏得時間,患者生存率就越高。”
起床最好分三步
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的一名患者王先生,今年40多歲,是公司的中層領導,平時工作壓力大,晚上應酬多,免不了抽煙喝酒。王先生還喜歡吃宵夜,平時經常吃些油炸的、帶奶油的零食。王先生說他平時偶爾會感到眩暈、頭疼、胳膊發麻等不適,為了鍛煉身體,他下班后經常跑步回家。上周有一天,王先生在跑步時,突然大叫一聲倒在地上,雙眼和嘴都向一邊歪斜,家人趕緊送他到醫院,通過腦部磁共振,發現其大腦動脈閉塞,有大片梗塞。
八醫神經內科的劉醫生介紹說,王先生的不良生活方式是誘發腦梗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愛吃油炸和奶油等食品。不僅引起肥胖 ,還會導致脂代謝異常,最終導致動脈硬化、腦血管的閉塞等。“腦梗最常見的發病原因是在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形成血栓,老年人出現的概率最高。不過這幾年來 ,腦梗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三四十歲的病人越來越多。”
“他們平時比較勞累、應酬較多,年紀輕輕已經出現‘三高’癥狀。此外,他們還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體態偏胖,運動量小,經常吸煙酗酒等。”劉醫生說中青年人預防腦梗發生,主要是要對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行早期干預,比如缺乏運動、作息不規律、飲食營養不合理等,同時要注意定期體檢。
同時劉醫生提醒,不管是中青年人還是老年人,秋冬季節出現頭暈一定要當心,很可能是腦梗前兆,腦梗多數在安靜休息或睡眠時發病。“中老年人特別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早上醒來后起床不要急、不要猛,分三步最好。醒來后先躺5分鐘,再坐5分鐘,下地后先站5分鐘,然后再走。這樣可以避免血壓劇烈波動,減少頭暈、腦卒中。而且老年人早晨不要太早起來鍛煉,鍛煉最好安排在上午10點以后或是下午。普通人早晨起床也不要太急,適當賴床幾分鐘還是有好處的。”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孫雅琴
◎相關新聞青島研制出能自動吸收的醫用敷料
11月24日,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從市經信委獲悉,青島明月生物醫用材料有限公司生產的基于海洋生物高分子藻酸鹽制成的纖維、薄膜、海綿、水凝膠、無紡布和醫用敷料等功能性材料,能被傷口自動吸收,不會造成二次創傷。該產品一舉打破國際壟斷,填補了國內高端醫用敷料的空白。
據了解,青島市一直注重扶持和引導中小企業研發“專精特新”產品,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53家企業成為擁有“專精特新”產品(技術)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產品涵蓋了機械鋼鐵、船舶海工、航空航天、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多個行業,認定的產品(技術)全部處于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很好地拉動企業呈現跨越式增長。
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孫曉琳
大家愛看